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电联产机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具体包括发电系统、供暖系统和超温保护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变背压汽轮机和发电机,主蒸汽输入端依次管路连接变背压汽轮机和发电机,所述供暖系统包括凝汽器、供暖换热器和供暖泵,所述变背压汽轮机管路连接凝汽器,所述凝汽器管路连接供暖换热器,所述供暖换热器通过供暖泵管路连接供热终端,所述供暖换热器管路连接超温保护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机组汽轮机排汽热量绝大部分可用于对外供暖,热效率高;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能源的梯级使用,高品位能源发电,低品位能源供暖,节约了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
本技术涉及热电联产机组
,特别是一种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
技术介绍
常规热电联产机组受系统限制,汽轮机排汽进入凝汽器凝结成凝结水并放出热量,通过热交换,放出的热量由循环水带到冷却塔排放至大气。大量的热排放到空气中,造成了较高的热损失,对环境产生了热污染;同时,冷却塔运行时需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具体包括发电系统、供暖系统和超温保护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变背压汽轮机和发电机,主蒸汽输入端依次管路连接变背压汽轮机和发电机,所述供暖系统包括凝汽器、供暖换热器和供暖泵,所述变背压汽轮机管路连接凝汽器,所述凝汽器管路连接供暖换热器,所述供暖换热器通过供暖泵管路连接供热终端,所述供暖换热器管路连接超温保护系统。进一步的,所述凝汽器输出端通过封闭循环管路与供暖换热器连接,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中从供暖换热器输出到凝汽器输出端的管路段为第一管路段,所述第一管路段设置一次循环泵。进一步的,所述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还包括低温保护系统,所述低温保护系统包括第二供暖换热器和减温减压器,所述主蒸汽输入端依次管路连接减温减压器和第二供暖换热器,所述第二供暖换热器输出端接入第二管路段,所述第二管路段为封闭循环管路中从凝汽器输出端输入到供暖换热器的管路段。进一步的,所述超温保护系统包括冷却换热器和冷却塔,所述冷却换热器输入端管路连接第二管路段,所述冷却换热器输出端管路连接第一管路段,所述冷却换热器还管路连接冷却塔。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换热器通过封闭循环管路与冷却塔连接,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中冷却塔输出到冷却换热器的管路段为第三管路段,所述第三管路段设置二次循环泵。进一步的,所述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还包括DSC控制系统,所述一次循环泵、二次循环泵、供暖泵、供暖换热器、冷却换热器和第二供暖换热器的进出口均设置温度检测点和压力检测点,所述一次循环泵、二次循环泵和供暖泵的本体均设置温度检测点和震动检测点,所述一次循环泵出口、二次循环泵出口和供暖终端的供水侧均设置流量计,所述一次循环泵、二次循环泵和供暖泵的出口均设置电动阀,所述供暖换热器、冷却换热器和第二供暖换热器进出口均设置电动阀,所述减温减压器进口设置电动调节阀。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机组汽轮机排汽热量绝大部分可用于对外供暖,热效率高;本专利技术机组实现能源的梯级使用,高品位能源发电,低品位能源供暖,节约了能源;本专利技术机组可供暖范围广,可代替周边高污染小锅炉实现供暖,提高了环保效益;本专利技术机组用于二次循环的循环水量小,冷却塔负荷小,所需补水量小,节约了水资源。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的机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变背压汽轮机,2-发电机,3-凝汽器,4-第二供暖换热器,5-供暖换热器,6-冷却换热器,7-冷却塔,8-一次循环泵,9-二次循环泵,10-供暖泵,11-减温减压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具体包括发电系统、供暖系统和超温保护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变背压汽轮机1和发电机2,主蒸汽输入端依次管路连接变背压汽轮机1和发电机2,所述供暖系统包括凝汽器3、供暖换热器5和供暖泵10,所述变背压汽轮机1管路连接凝汽器3,所述凝汽器3管路连接供暖换热器5,所述供暖换热器5通过供暖泵10管路连接供热终端,所述供暖泵10为供暖终端的热用户提供压头,所述供暖换热器5管路连接超温保护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在非采暖季节时,变背压汽轮机1排汽背压采用常规机组排汽背压,将能量最大限度的提供给发电机2,最大限度提高发电量。在采暖季时,变背压汽轮机1提高机组排汽背压,提高排汽温度,将能量更多的提供给凝汽器3,使汽轮机排汽1的热量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所述凝汽器3冷却变背压汽轮机1排汽,同时将此时的一次循环水的温度提高到供暖所需温度,通过供暖换热器5供热给供热终端的热用户。所述凝汽器3输出端通过封闭循环管路与供暖换热器5连接,循环水称为一次循环水,水质需满足软化水标准,配置软化水系统、自动稳压给水系统等保障系统稳定、高效的运行保证供暖换热器5效率;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中从供暖换热器5输出到凝汽器3输出端的管路段为第一管路段,所述第一管路段设置一次循环泵8,所述一次循环泵8提供一次循环水头,供热终端的热用户回水与市政供暖管网驳接,水质、温度、压力等参数满足市政管网要求。所述变背压热电联产机组系统还包括低温保护系统,所述低温保护系统包括第二供暖换热器4和减温减压器11,所述主蒸汽输入端依次管路连接减温减压器11和第二供暖换热器4,所述第二供暖换热器4输出端接入第二管路段,所述第二管路段为封闭循环管路中从凝汽器3输出端输入到供暖换热器5的管路段。当凝汽器3排汽的热量小于供热终端热用户所需热量时,开启此旁路即低温保护系统,一次循环水进入第二供暖换热器4再次加热,将一次循环水水温提高所需温度再进入供暖换热器;当变背压汽轮机故障时,关闭凝汽器3,一次循环水进入第二供暖换热器4加热至所需温度后进入供暖换热器5;所述第二供暖换热器4所需热源来自经减温减压器11后的主蒸汽,第二供暖换热器4疏水进入热电联产机组疏水回收系统。所述超温保护系统包括冷却换热器6和冷却塔7,所述冷却换热器6输入端管路连接第二管路段,所述冷却换热器6输出端管路连接第一管路段,所述冷却换热器6还管路连接冷却塔7。所述冷却换热器6通过封闭循环管路与冷却塔7连接,循环水称为二次循环水,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中冷却塔7输出到冷却换热器6的管路段为第三管路段,所述第三管路段设置二次循环泵9。当凝汽器3排汽的热量大于供热终端的热用户所需热量时,开启此旁路系统即超温保护系统,部分一次循环水进入冷却换热器6,将多余的热量排至二次循环水;二次循环水采用冷却塔7冷却;二次循环泵9提供二次循环水头;所述超温保护系统采用闭式循环,水质需满足常规电厂循环水水质标准,配置二次循环水补水系统,循环水旁路系统等保证此系统正常运行。所述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还包括DSC控制系统,所述一次循环泵8、二次循环泵9、供暖泵10、供暖换热器5、冷却换热器6和第二供暖换热器4的进出口均设置温度检测点和压力检测点,检测各器件的运行情况反馈给DSC,所述一次循环泵8、二次循环泵9和供暖泵10的本体君设置温度检测点和震动检测点,检测泵的运行情况并反馈给DSC,所述一次循环泵8出口、二次循环泵9出口和供暖终端热用户的供水侧均设置流量计,检测各个系统运行状况并反馈给DSC,所述一次循环泵8、二次循环泵9和供暖泵10的出口设置带中停功能的电动阀,所述供暖换热器5、冷却换热器6和第二供暖换热器4进出口均设置带中停功能的电动阀,所述减温减压器11进口设置电动调节阀,响应DSC的控制信号,对系统进行控制。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如果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所做的非实质性改变或改进,都应该属于本专利技术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系统、供暖系统和超温保护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变背压汽轮机和发电机,主蒸汽输入端依次管路连接变背压汽轮机和发电机,所述供暖系统包括凝汽器、供暖换热器和供暖泵,所述变背压汽轮机管路连接凝汽器,所述凝汽器管路连接供暖换热器,所述供暖换热器通过供暖泵管路连接供热终端,所述供暖换热器管路连接超温保护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系统、供暖系统和超温保护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变背压汽轮机和发电机,主蒸汽输入端依次管路连接变背压汽轮机和发电机,所述供暖系统包括凝汽器、供暖换热器和供暖泵,所述变背压汽轮机管路连接凝汽器,所述凝汽器管路连接供暖换热器,所述供暖换热器通过供暖泵管路连接供热终端,所述供暖换热器管路连接超温保护系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输出端通过封闭循环管路与供暖换热器连接,所述封闭循环管路中从供暖换热器输出到凝汽器输出端的管路段为第一管路段,所述第一管路段设置一次循环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背压热电连产机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温保护系统,所述低温保护系统包括第二供暖换热器和减温减压器,所述主蒸汽输入端依次管路连接减温减压器和第二供暖换热器,所述第二供暖换热器输出端接入第二管路段,所述第二管路段为封闭循环管路中从凝汽器输出端输入到供暖换热器的管路段。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逸,白锋,张波,衡攀,蒋聪敏,李悦鑫,林雨,杨向东,杨春乐,徐颖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西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