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覆机的收放带及背压压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48954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3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覆机的收放带及背压压粘装置,其包括机架复合背板传送装置、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止裂层料片定位模具、复合背板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以及复合背板压粘装置;复合背板传送装置安装在上框架下端,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底部固定安装在底框架上,顶部固定安装在中框架上,止裂层料片定位装置安装在中框架上,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安装在附框架上,复合背板压粘装置位于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顶部内侧,使用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包覆机对复合背板迎弹面和止裂层料片进行粘合,粘接牢固,表面平整,整体棱角分明,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适于装备装具企业进行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覆机的收放带及背压压粘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覆机的收放带及背压压粘装置,属于装具类防弹产品生产加工机械

技术介绍
在装备装具生产企业,尤其是新式军用防弹插板生产数量较大,防弹插板外保护层由复合背板的迎弹面和背弹面与止裂层料片粘合制成,复合背板的迎弹面即凸面为炭化硅材质,军方称为木质陶瓷,大约为7mm厚,复合背板的背弹面即凹面为多层PE(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简称)布高压高温压粘制成,大约为7mm厚,复合背板的迎弹面和背弹面的止裂层料片均为单层PE布;复合背板的长度为300mm,复合背板为弧形,其弧长为250mm,弧长所对应的中心角角度为35.8°。防弹插板迎弹面止裂层料片的粘合制作工序质量要求高,在制作过程中,复合背板的迎弹面具有弧度且要与止裂层料片粘合牢固,且粘合后复合背板凸面与止裂层料片之间不能有气泡,粘合后的止裂层料片外表面平整,止裂层料片与复合背板整体棱角分明。但目前防弹插板迎弹面止裂层料片的粘合中,需先在止裂层料片上刷胶,再将复合背板的迎弹面与止裂层料片对齐放置,再用手工用力碾压,这样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用力不均匀,复合背板板面与裂层料片之间气泡多,使成品的防弹插板迎弹面不平整,费时费力,影响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复合背板与止裂层料片粘接牢固,表面平整,整体棱角分明,省时省力的包覆机的收放带及背压压粘装置。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机架复合背板传送装置、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止裂层料片定位模具、复合背板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以及复合背板压粘装置;所述机架包括框架体、设置在框架体顶部的上框架、设置在框架体中部的中框架、设置在框架体下部的底框架以及设置在中框架和底框架之间的附框架;所述复合背板传送装置安装在上框架下端,所述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底部固定安装在底框架上,所述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顶部固定安装在中框架上,所述止裂层料片定位装置安装在中框架上且位于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上方,所述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安装在附框架上且位于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内部,所述复合背板压粘装置位于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顶部内侧,复合背板压粘装置安装在中框架上且对称分布在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的两侧。本专利技术所述复合背板传送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上框架底部的线性滑轨、固定安装在线性滑轨滑道上的滑块、安装在滑块底部的过渡连接板、固定安装在过渡连接板下部的复合背板升降气缸和连接折板以及安装在上框架底部一端上的复合背板往返气缸;所述复合背板往返气缸气缸端通过气缸铰接座与机架连接,所述连接折板位于所述复合背板升降气缸顶端外侧,所述复合背板往返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折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复合背板升降气缸另一端固定安装导向板A,在导向板A一侧的孔内安装导向套A,在所述导向套A内安装导向杆A;所述复合背板升降气缸的型号为SC50X300-S;所述复合背板往返气缸的型号为SE32X600-S。本专利技术所述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包括安装在底框架上的缠带辊、安装在缠带辊之间的齿轮轴以及安装在中框架上的与缠带辊对应的过带辊;所述齿轮轴包括左齿轮轴和右齿轮轴;所述缠带辊包括左缠带辊和右缠带辊;所述过带辊包括左过带辊和右过带辊;所述左齿轮轴两端安装左前轴承座A和左后轴承座A,所述左前轴承座A和左后轴承座A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框架两侧边框上,在所述左齿轮轴一端和左前轴承座A之间安装左前齿轮,在所述左前轴承座A外侧安装位于左齿轮轴一端上的左前同步带轮A,所述左齿轮轴另一端和左后轴承座A之间安装左后齿轮,在所述左后轴承座A外侧安装位于左齿轮轴另一端上的左后同步带轮A;所述右齿轮轴两端安装右前轴承座B和右后轴承座B,所述右前轴承座B和右后轴承座B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框架两侧边框上,在所述右齿轮轴一端和右前轴承座B之间安装右前齿轮,在所述右前轴承座B外侧安装位于右齿轮轴一端上的右前同步带轮B,所述右齿轮轴另一端和右后轴承座B之间安装右后齿轮;在所述右后轴承座B外侧安装位于右齿轮轴另一端上的右后同步带轮B;所述左前齿轮与右前齿轮相啮合,其传动比为1:1;所述左后齿轮与右后齿轮相啮合,其传动比为1:1;所述左前齿轮、右前齿轮、左后齿轮与右后齿轮的模数和齿数均相同;所述左缠带辊两端安装左前轴承座C和左后轴承座C,所述左前轴承座C和左后轴承座C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框架两侧边框上;在所述左前轴承座C和左后轴承座C外侧分别安装位于左缠带辊辊轴两端上的左前同步带轮C和左后同步带轮C,在所述左缠带辊两端设置左连接法兰盘,在所述左连接法兰盘外侧螺纹设置左转轴,左转轴外侧螺纹设置左连杆,左连杆下端设置左配重块;所述右缠带辊两端安装右前轴承座D和右后轴承座D,所述右前轴承座D和右后轴承座D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框架两侧边框上,在所述右前轴承座D和右后轴承座D外侧分别安装位于右缠带辊辊轴两端上的右前同步带轮D和右后同步带轮D,在所述右缠带辊两端设置右连接法兰盘,在所述右连接法兰盘外侧螺纹设置右转轴,右转轴外侧螺纹设置右连杆,右连杆下端设置右配重块;所述左前同步带轮A、左后同步带轮A、右前同步带轮B、右后同步带轮B、左前同步带轮C、左后同步带轮C、右前同步带轮D和右后同步带轮D相同;在所述左前同步带轮A和左前同步带轮C之间上安装左前同步带,在所述左后同步带轮A和左后同步带轮C之间上安装左后同步带,在所述右前同步带轮B和右前同步带轮D之间上安装右前同步带,在所述右后同步带轮B和右后同步带轮D之间上安装右后同步带;所述左过带辊两端安装左前轴承座E和左后轴承座E,所述左前轴承座E和左后轴承座E分别固定安装在中框架两侧边框内侧,所述右过带辊两端安装右前轴承座F和右后轴承座F,所述右前轴承座F和右后轴承座F分别固定安装在中框架两侧边框内侧;在左缠带辊和右缠带辊、左过带辊和右过带辊表面上设置缠绕带,所述缠绕带的两端分别安装在左缠带辊和右缠带辊相互对应的位置上。本专利技术所述止裂层料片定位装置包括安装在中框架上且位于缠绕带宽度方向上方的安装框架、固定安装在安装框架下方的定位挡板A以及安装在中框架一侧边框上且位于缠绕带长度方向上方的定位挡板B,所述定位挡板A底部与缠绕带上表面接触,所述定位挡板A控制止裂层料片一侧边与复合背板一侧边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且保证两条侧边平行;在安装框架端部一侧安装位于机架中部的定位挡板B,所述定位挡板B为垂直的折板,在所述定位挡板B的底板左右两侧设置左调节孔和右调节孔,在所述左调节孔和右调节孔内对应设置左调节螺母和右调节螺母,所述定位挡板B通过左调节螺母和右调节螺母安装在机架中部,通过左调节孔和右调节孔调整定位挡板B的立板面控制止裂层料片与复合背板端部的距离。本专利技术所述复合背板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位于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内,其包括导向板B、导向套B、导向杆B、背压气缸和复合插板粘合下模具;所述导向板B安装在附框架两侧边框上,在所述导向板B上均匀设置四个导向孔,在导向板B中部设置中心孔,在每个所述导向孔上安装带有外螺纹的所述导向套B,在所述导向套B外侧壁上螺纹连接止退螺母和行程调节螺母,所述导向杆B顶端与复合背板粘合下模具底部固定,所述导向杆B下部穿过行程调节螺母和导向套并沿导向套和导向孔上下滑动;在所述导向板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包覆机的收放带及背压压粘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覆机的收放带及背压压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复合背板传送装置(5)、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止裂层料片定位模具(7)、复合背板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8)以及复合背板压粘装置(9);所述机架包括框架体(1)、设置在框架体(1)顶部的上框架(101)、设置在框架体(1)中部的中框架(102)、设置在框架体(1)下部的底框架(104)以及设置在中框架(102)和底框架(104)之间的附框架(103);所述复合背板传送装置(5)安装在上框架(101)下端,所述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底部固定安装在底框架(104)上,所述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顶部固定安装在中框架(102)上,所述止裂层料片定位装置(7)安装在中框架(102)上且位于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上方,所述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8)安装在附框架(103)上且位于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内部,所述复合背板压粘装置(9)位于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顶部内侧,复合背板压粘装置(9)安装在中框架(102)上且对称分布在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8)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覆机的收放带及背压压粘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机架复合背板传送装置(5)、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止裂层料片定位模具(7)、复合背板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8)以及复合背板压粘装置(9);所述机架包括框架体(1)、设置在框架体(1)顶部的上框架(101)、设置在框架体(1)中部的中框架(102)、设置在框架体(1)下部的底框架(104)以及设置在中框架(102)和底框架(104)之间的附框架(103);所述复合背板传送装置(5)安装在上框架(101)下端,所述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底部固定安装在底框架(104)上,所述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顶部固定安装在中框架(102)上,所述止裂层料片定位装置(7)安装在中框架(102)上且位于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上方,所述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8)安装在附框架(103)上且位于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内部,所述复合背板压粘装置(9)位于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顶部内侧,复合背板压粘装置(9)安装在中框架(102)上且对称分布在粘合下模具及背压装置(8)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覆机的收放带及背压压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背板传送装置(5)包括固定安装在上框架(101)底部的线性滑轨(501)、固定安装在线性滑轨(501)滑道上的滑块(502)、安装在滑块(502)底部的过渡连接板(503)、固定安装在过渡连接板(503)下部的复合背板升降气缸(504)和连接折板(505)以及安装在上框架(101)底部一端上的复合背板往返气缸(506);所述复合背板往返气缸(506)气缸端通过气缸铰接座(507)与机架(1)连接,所述连接折板(505)位于所述复合背板升降气缸(504)顶端外侧,所述复合背板往返气缸(506)的活塞杆与连接折板(505)固定连接;在所述复合背板升降气缸(504)另一端固定安装导向板A(510),在导向板A(510)一侧的孔内安装导向套A(509),在所述导向套A(509)内安装导向杆A(508);所述复合背板升降气缸(504)的型号为SC50X300-S;所述复合背板往返气缸(506)的型号为SE32X600-S。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覆机的收放带及背压压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缠绕带同步放带收带装置(6)包括安装在底框架(104)上的缠带辊、安装在缠带辊之间的齿轮轴以及安装在中框架(102)上的与缠带辊对应的过带辊;所述齿轮轴包括左齿轮轴(601)和右齿轮轴(602);所述缠带辊包括左缠带辊(603)和右缠带辊(604);所述过带辊包括左过带辊(605)和右过带辊(606);所述左齿轮轴(601)两端安装左前轴承座A(607)和左后轴承座A(608),所述左前轴承座A(607)和左后轴承座A(608)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框架(104)两侧边框上,在所述左齿轮轴(601)一端和左前轴承座A(607)之间安装左前齿轮(609),在所述左前轴承座A(607)外侧安装位于左齿轮轴(601)一端上的左前同步带轮A(610),所述左齿轮轴(601)另一端和左后轴承座A(608)之间安装左后齿轮(611),在所述左后轴承座A(608)外侧安装位于左齿轮轴(601)另一端上的左后同步带轮A(612);所述右齿轮轴(602)两端安装右前轴承座B(613)和右后轴承座B(614),所述右前轴承座B(613)和右后轴承座B(614)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框架(104)两侧边框上,在所述右齿轮轴(602)一端和右前轴承座B(613)之间安装右前齿轮(638),在所述右前轴承座B(613)外侧安装位于右齿轮轴(602)一端上的右前同步带轮B(615),所述右齿轮轴(602)另一端和右后轴承座B(614)之间安装右后齿轮(616);在所述右后轴承座B(614)外侧安装位于右齿轮轴(602)另一端上的右后同步带轮B(617);所述左前齿轮(609)与右前齿轮(638)相啮合,其传动比为1:1;所述左后齿轮(611)与右后齿轮(616)相啮合,其传动比为1:1;所述左前齿轮(609)、右前齿轮(638)、左后齿轮(611)与右后齿轮(616)的模数和齿数均相同;所述左缠带辊(603)两端安装左前轴承座C(618)和左后轴承座C(619),所述左前轴承座C(618)和左后轴承座C(619)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框架(104)两侧边框上;在所述左前轴承座C(618)和左后轴承座C(619)外侧分别安装位于左缠带辊(603)辊轴两端上的左前同步带轮C(620)和左后同步带轮C(621),在所述左缠带辊(603)两端设置左连接法兰盘(622),在所述左连接法兰盘(622)外侧螺纹设置左转轴(623),左转轴(623)外侧螺纹设置左连杆(624),左连杆(624)下端设置左配重块(625);所述右缠带辊(604)两端安装右前轴承座D(639)和右后轴承座D(626),所述右前轴承座D(639)和右后轴承座D(626)分别固定安装在底框架(104)两侧边框上,在所述右前轴承座D(639)和右后轴承座D(626)外侧分别安装位于右缠带辊(604)辊轴两端上的右前同步带轮D(627)和右后同步带轮D(628),在所述右缠带辊(604)两端设置右连接法兰盘(629),在所述右连接法兰盘(629)外侧螺纹设置右转轴(630),右转轴(630)外侧螺纹设置右连杆(631),右连杆(631)下端设置右配重块(632);所述左前同步带轮A(610)、左后同步带轮A(612)、右前同步带轮B(615)、右后同步带轮B(617)、左前同步带轮C(620)、左后同步带轮C(621)、右前同步带轮D(62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李海涛马永树刘保林韩建勇李洋
申请(专利权)人:际华三五零二职业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