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子板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45569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2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将塑料翼子板安装至车辆车身的框架件的安装结构,该结构包括支撑支架,支撑支架布置在翼子板与框架件之间,并支撑翼子板。支撑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安装部、以及可变形部。支架主体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安装部在车辆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并安装至框架件。可变形部从支架主体中位于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朝框架件的上表面伸出。通过经翼子板从上方作用的碰撞载荷使可变形部压抵框架件时,可变形部发生塑性变形。

Wing plate installation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stallation structure for mounting a plastic fender to a frame part of a vehicle body. The structure includes a support bracket, and a supporting bracke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ender and the frame member, and supports the fender. The support bracket consists of a support body, an installation part, and a deformable part. The body of the support extend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vehicle. The installation section is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front and rear of the vehicle and is installed to the frame. The deformable part extends from the part of the support body to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frame part from the mounting part. Plastic deformation occurs in the deformable part when the deformation part is pressed to the frame by the impact load acting on the wing panel from the upper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翼子板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包括构成前部外壁的翼子板。典型地,翼子板由例如钢或铝合金等制成的金属板形成。用于将翼子板安装至车身框架件(车身骨架件)的结构包括吸收碰撞能量的结构。具体而言,当行人与车辆侧部的前部发生碰撞并且行人头部碰撞到翼子板和引擎盖之间的边界时,翼子板及用于安装翼子板的支架会发生塑性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此外,为了减少车重,已发展了由硬质塑料制成的翼子板(例如,参见日本专利公开No.2002-114173)。该公开披露了一种结构,其中,塑料翼子板经由夹子和螺钉固定至车身板(下文称为车身框架件)。用于安装塑料翼子板的常规结构具有如下缺陷。也就是,由于这种翼子板的硬度很大程度地低于金属翼子板的硬度,因此吸收碰撞能量的方式与金属翼子板差别很大。从而很难控制吸收碰撞能量的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翼子板安装结构,当使用塑料翼子板时,其能够容易地控制吸收碰撞能量的方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将塑料翼子板安装至车辆车身框架件的安装结构。该结构包括支撑支架,其布置在翼子板与框架件之间,并且支撑翼子板。支撑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多个安装部、以及可变形部。支架主体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安装部在车辆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并安装至框架件。可变形部从支架主体中位于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朝框架件的上表面伸出。通过经翼子板从上方作用的碰撞载荷使可变形部压抵框架件时,可变形部发生塑性变形。通过该结构,当行人与车辆侧部的前部发生碰撞并且行人头部等碰撞塑料翼子板与引擎盖之间的边界时,碰撞载荷经翼子板将支撑支架的可变形部压抵框架件,使可变形部发生塑性变形。可变形部的塑性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此外,通过适当地设置可变形部的数量、位置和形状,能够控制可变形部发生变形的方式,即,吸收碰撞能量的方式。此外,可变形部仅固定至支架主体。因此,与安装部的情况不同,不需要用于将可变形部安装至车身框架件的操作。因此,当使用塑料翼子板时,能够容易地控制吸收碰撞能量的方式。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车辆前部的平面图,该车辆前部设置有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图2是放大的平面图,示出该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和支撑支架的组件中的支撑支架及其周围。图3是在车辆宽度方向从内侧观看的侧视图,示出该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和支撑支架的组件中的支撑支架及其周围。图4是在车辆宽度方向从内侧观看的轴测图,示出在该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安装结构中的支撑支架、车身框架件及其周围。图5是沿图3的线5-5截取的剖视图。图6A至图6C是示意性示出根据变化例的可变形部的侧视图。图7A至图7F是示意性示出根据变化例的可变形部的剖视图。图8A至图8K是示意性示出根据变化例的可变形部的侧视图。图9A至图9F是示意性示出根据变化例的可变形部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照图1至图5对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安装结构进行说明。在下文中,参比车辆的前后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参比从车辆后方观看前方时的左侧和右侧作为左侧和右侧。如图1中所示,用于打开和关闭引擎舱上部开口的引擎盖10和一对硬质塑料翼子板20设置在车辆前部。翼子板20位于引擎盖10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并构成车辆前部的外壁。接着,参照图2至图5对翼子板20进行说明。还对用于将翼子板20安装至车辆车身框架件50的结构进行说明。该框架件50也称作挡泥板。如图4中所示,框架件50位于引擎舱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并在前后方向延伸。由于这对翼子板20的安装结构彼此对称,下面描述右侧翼子板20的安装结构,并且将省略对左侧翼子板20的安装结构的描述。如图2、图3、和图5中所示,翼子板20具有安装壁部21、竖向壁部22、以及外壁部23,它们在前后方向延伸。竖向壁部22从安装壁部21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弯曲并向上延伸。外壁部23从竖向壁部22的上端弯曲并朝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降低,以构成车辆前部的外壁。如图4中所示,前安装支架41和后安装支架42通过螺栓(未示出)固定至车身框架件50的上表面。前安装支架41和后安装支架42在前后方向间隔开。本实施方式的安装支架41、42各自由钢板制成并且具有帽形。如图2至图5中所示,用于支撑翼子板20的支撑支架30布置在翼子板20与安装支架41、42之间。支撑支架30包括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支架主体31。如图2、图3和图5中所示,支架主体31包括竖向壁部32和支撑壁部33,竖向壁部32在竖向延伸,支撑壁部33从竖向壁部32的上端弯曲并朝车辆宽度方向的外端降低。如图5中所示,竖向壁部32位于翼子板20的竖向壁部22在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竖向壁部32和翼子板20的竖向壁部22彼此相邻,二者之间具有间隔。如图3中所示,竖向壁部32倾斜为朝后端上升。如图5中所示,支撑壁部33位于翼子板20的外壁部23的上端部下方。支撑壁部33和翼子板20的外壁部23的上端部彼此相邻,二者之间具有间隔。支撑壁部33沿外壁部23的上端部延伸。如图2至图4中所示,支撑支架30包括前安装壁部34和后安装壁部35,它们作为安装部。前安装壁部34和后安装壁部35从竖向壁部32的下端弯曲,并在车辆宽度方向向内延伸。前安装壁部34从对应前安装支架41的位置向后延伸。后安装壁部35布置在与竖向壁部32的后端对应的位置,即,与后安装支架42对应的位置。前安装壁部34和后安装壁部35在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支撑支架30包括可变形部36、37。可变形部36、37分别从竖向壁部32的位于两个安装壁部34、35之间的部分朝框架件50的上表面伸出。两个可变形部36、37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可变形部36、37各自具有凸条36a、37a,其在车辆宽度方向向外伸出,并在可变形部36、37的伸出方向延伸。凸条36a、37a从可变形部36、37的下端延伸至竖向壁部32的中间。如图4中所示,在可变形部36、37下端与框架件50之间存在具有预定尺寸(例如5毫米)的间隙。本实施方式的支撑支架30由钢板整体形成。如图4和图5中所示,将螺栓61插入翼子板20的安装壁部21的螺栓孔21a中、支撑支架30的后安装壁部35的螺栓孔35a中、以及后安装支架42的螺栓孔42a中,并且旋入螺母71。如图4中所示,将螺栓62插入翼子板20的安装壁部21的螺栓孔(未示出)中、支撑支架30的前安装壁部34的螺栓孔(未示出)中、以及前安装支架41的螺栓孔(未示出)中,并旋入螺母72。此外,将螺栓63插入翼子板20的安装壁部21的螺栓孔(未示出)中以及支撑支架30的前安装壁部34的螺栓孔(未示出)中,并旋入螺母73。以此方式,翼子板20经由支撑支架30和安装支架41、42安装至车身框架件50。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操作进行说明。当行人与车辆侧部的前部发生碰撞并且行人头部碰撞到塑料翼子板20和引擎盖10之间的边界P(参见图1)时,碰撞载荷经由翼子板20将支撑支架30的可变形部36、37压抵框架件50,使可变形部36、37发生塑性变形。此时,后安装支架42由于碰撞载荷而塑性变形。可变形部36、37和后安装支架42的塑性变形吸收碰撞能量。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翼子板安装结构实现如下优点。(1)用于支撑翼子板20的支撑支架30布置在翼子板20与框架件50之间。支撑支架30包括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翼子板安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塑料翼子板安装至车辆车身的框架件的安装结构,该结构以支撑支架为特征,所述支撑支架布置在所述翼子板与所述框架件之间,并支撑所述翼子板,其中,所述支撑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多个安装部,其中,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并安装至所述框架件,以及可变形部,其从所述支架主体中位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朝所述框架件的上表面伸出,其中,通过经所述翼子板从上方作用的碰撞载荷使所述可变形部压抵所述框架件时,所述可变形部发生塑性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9.07 JP 2016-1746151.一种将塑料翼子板安装至车辆车身的框架件的安装结构,该结构以支撑支架为特征,所述支撑支架布置在所述翼子板与所述框架件之间,并支撑所述翼子板,其中,所述支撑支架包括:支架主体,其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多个安装部,其中,所述安装部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彼此间隔开,并安装至所述框架件,以及可变形部,其从所述支架主体中位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部分朝所述框架件的上表面伸出,其中,通过经所述翼子板从上方作用的碰撞载荷使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芝真之高桥一久江藤康郎南竹一生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九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