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双行星排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454965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14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行星排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前行星排、后行星排、离合器C1系统、离合器C2系统。离合器C1系统可以使后排太阳轮与后排行星架或者齿箱结合,离合器C2系统可以使前排太阳轮与后排太阳轮结合或者与齿箱结合,通过控制离合器C1系统和离合器C2系统的接合可以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克服了目前单模混合动力系统在低速时的爬坡能力有限和高速区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具有更好的整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低的特点,包括纯电动驱动模式、发动机驱动模式、无级变速功能,实现了高性能、低成本开发,易于实现产业化。

Double planet hybrid dual mode hybrid power syste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ual planetary hybrid system, which includes a dual mode hybrid power system, including an engine, a front row star row, a rear row star row, a clutch C1 system, and a clutch C2 system. C1 clutch system can make the rear wheel and the sun after the planetary gear box rack or combination of clutch C2 system can make the front wheel and the rear wheel with the sun sun or combined with the gear box, the clutch engagement control system and C2 system of the C1 clutch can switch between different working modes. The invention overcomes the current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of single-mode hybrid system at low speed and high speed climbing ability is limited area of the problem of low, has better vehicle power, fuel economy and low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pure electric drive mode, engine drive mode, no transmission function, to achieve high performance and low the cost of development, easy to realize industrial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行星排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行星排混联双模混合动力车辆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加剧和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有利于缓解能源压力和改善环境问题。而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节能汽车方案,它兼备串联式和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和传动效率,是最理想的混合动力汽车结构方案。特别是EVT(ElectricalVariableTransmission)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她可以实现无级变速功能,维持发动机工作在最优工作曲线附近,最大限度的提高整车的燃油经济性。当前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主要采用行星机构作为功率分流装置,如像丰田THS系统和通用AHS系统。丰田的THS系统采用了单行星排结构,属于输入式功率分流模式,THS系统结构简单,控制容易,并且可以实现电子无级变速(EVT)功能。但THS系统的驱动电机与输出件齿圈相连,对其性能要求较高,为了满足良好得动力性,需选用功率等级较高的电机,结果增加了整车成本和安装的困难程度。通用公司的AHS系统多数采用三排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功率分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双行星排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行星排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前行星排、后行星排和齿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器C1系统和离合器C2系统;所述前行星排包括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1)、前排太阳轮及轴(46)、前后排齿圈(11),前排行星轮(6)、前排行星架副架(8)、一号滑动轴承(7)、前排行星轮支撑轴(4),所述前排行星轮(6)通过一号滑动轴承(7)安装在前排行星轮支撑轴(4)上,所述前排行星轮(6)与前排太阳轮及轴(46)外啮合,与前后排齿圈(11)内啮合,所述前排行星轮支撑轴(4)左端支撑在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1)的右端前排行星架主架上,右端支撑在前排行星架副架(8)上,所述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1)通过单向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行星排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前行星排、后行星排和齿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合器C1系统和离合器C2系统;所述前行星排包括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1)、前排太阳轮及轴(46)、前后排齿圈(11),前排行星轮(6)、前排行星架副架(8)、一号滑动轴承(7)、前排行星轮支撑轴(4),所述前排行星轮(6)通过一号滑动轴承(7)安装在前排行星轮支撑轴(4)上,所述前排行星轮(6)与前排太阳轮及轴(46)外啮合,与前后排齿圈(11)内啮合,所述前排行星轮支撑轴(4)左端支撑在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1)的右端前排行星架主架上,右端支撑在前排行星架副架(8)上,所述前排行星架动力输入轴(1)通过单向离合器(2)支撑在一号箱体(3)上;所述后行星排包括后排太阳轮(45)、后排行星架副架(20)、后排行星架动力输出端(13)、前后排齿圈(11)、后排行星轮(12)、二号滑动轴承(17)、后排行星轮支撑轴(19),所述后排行星轮(12)通过二号滑动轴承(17)安装在后排行星轮支撑轴(19)上,所述后排行星轮(12)与后排太阳轮(45)外啮合,与前后排齿圈(11)内啮合,所述后排行星轮支撑轴(19)左端在后排行星架1架(20)上,右端在后排行星架动力输出端(13)的行星架上,所述后排太阳轮(45)通过三号滑动轴承(33)套在前排太阳轮及轴(46)上;所述离合器C1系统包括一号拨叉杆(24)、一号拨叉导轨(25)、一号挡圈(27)、二号挡圈(29)、一号深沟球轴承(44)、一号离合器(42)、一号摩擦片(21)、二号摩擦片(26)、三号摩擦片(43)、四号摩擦片(22),所述离合器C1系统的一号离合器(42)与后排太阳轮(45)通过花键配合连接,所述一号拨叉导轨(25)与一号离合器(42)通过一号深沟球轴承(44)相连,一号拨叉杆(24)插在一号拨叉导轨(25)的导轨中,所述一号挡圈(27)与一号离合器(4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二号挡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大凤云千芮曾小华杨南南李广含孙可华崔皓勇黄海瑞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