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制剂及制备工艺,每支含:a.1~7mg的重组人白介素11的冻干粉;b.23mg甘氨酸;c.1.6mg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d.0.55mg磷酸二氢钠Na#-[2]HPO#-[4].1H#-[2]O。其优选方案为每支含:3±0.5mg的重组人白介素11的冻干粉。上述的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的工艺包括:菌种库→种子液制备→发酵→收菌→碎菌→制备融合蛋白粗制品→制备融合蛋白精制品→制备重组IL-11粗制品→制备重组IL-11粗制品→稀释、分装和冻干→成品检定。(*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因工程新药——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的配方和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白介素11(IL-11)是一种直接刺激造血干细胞和巨核细胞增生并诱导巨核细胞成熟而促进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1990年,Yang等发现,灵长类动物细胞PU-34(基质细胞来源)的培养上清中含有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可促使血小板升高,经鉴定与以往报道的其他细胞因子基因序列均不相同,命名为白介素11(IL-11);随后,他们又克隆了人IL-11基因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M81890)。人IL-11分子有178个氨基酸,富含碱性氨基酸(等电点为11.7),分子内或分子间无二硫键,亦无糖基化位点,原核细胞表达的IL-11具有与天然IL-11同样的生物活性。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许多类型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化疗药物普遍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尤其对造血、肠胃道等系统特别突出,严重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使用剂量及治疗效果,许多化疗方案在已经取得一定效果的时候也多因病人出现的造血功能障碍而中断。采用输血的途径一方面效果有限,另一方面又因日益增多的血源性疾病所困扰。血小板生成因子(TPO)和IL-11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希望。TPO同IL-11相比,在应用上存在两条明显的缺陷一是TPO升高血小板的作用过强,难以控制,容易发生血栓的形成,而IL-11提高血小板的作用较慢,不易引起血栓的形成;另外TPO必须经真核细胞表达才具有活性,其制备成本昂贵,而IL-11经原核细胞(细菌)表达就具备活性。因此,IL-11在生产工艺和临床应用方面更有优势。重组人白介素-11用于预防骨髓抑制性化疗药物治疗非骨髓恶性肿瘤所造成的严重血小板减少症,并降低此类病人对血小板回输的需要。国内已有研究机构利用细菌表达系统以天然形式表达重组人白介素11,但其表达量极低,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为满足我国广大肿瘤化疗病人的迫切临床需要,迫切要求有一种能提供大量的、高比活性的、价格合理的重组人白介素-11生产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品活性高、表达量高和纯化工艺简单的重组人白介素11制备工艺;以及一种不含任何保护剂和防腐剂、有效期长达24个月的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制剂配方。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的处方为每支含a.1~7mg的重组人白介素11的冻干粉;b.23mg甘氨酸;c.1.6mg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d.0.55mg磷酸二氢钠Na2HPO4.1H2O。所述的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其优选方案为每支含a.3±0.5mg的重组人白介素11的冻干粉;b.23mg甘氨酸;c.1.6mg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d.0.55mg磷酸二氢钠Na2HPO4.1H2O。上述的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的制备工艺包括菌种库→种子液制备→发酵→收菌→碎菌→制备融合蛋白粗制品→制备融合蛋白精制品→制备重组IL-11粗制品→制备重组IL-11粗制品→稀释、分装和冻干→成品检定,其特征在于种子菌液的制备取一支生产菌种,接种于含有氨苄青霉素100mg/LLB培养基平板,37℃培养16小时,挑取单个菌落接种到LB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基使其OD600值在0.4~0.8之间,即可供发酵罐接种用。发酵基础培养基溶液为(1升)Na2HPO4.12H2O 7.00gKH2PO42.00gK2HPO44.00gNH4Cl0.02g(NH4)2SO4.7H2O 0.30gTyptone 5.00g Yeast 5.00gGlycerol 10.00g补料为(1升)MgSO4.7H2O5.00gTyphone83.33gYeast 41.67gGlycerol 416.67g发酵温度和时间37℃培养,以200ml/小时的速度补料,当OD600为7~8时调整温度至37℃,加入诱导剂IPTG,当浓度0.2mM时诱导4小时,然后终止发酵;碎菌取一定量的菌体,悬浮于适量的0.01M PBS(pH7.0)缓冲液中(菌体与悬浮液的体积比为1∶10),冰浴下使用高压均质机进行碎菌,共三个循环;取样进行染色涂片,显微镜下检查,基本无完整细胞,离心(20000rpm)20分钟,4℃,收集上清即为粗制IL11的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精制品的制备将“融合蛋白粗制品”经连接了Ni2+的金属螯合柱纯化,获得以Trx-IL-11融合蛋白为主(纯度大于70%)的蛋白溶液,为“融合蛋白精制品”。其平衡、洗脱条件为不同pH的Tris-HCl缓冲液,融合蛋白精制品用0.1mol/L NaOH调整pH至7.2~7.5,在4℃可保存72小时;重组IL-11粗制品的制备“融合蛋白精制品”经SDS-PAGE电泳证实纯度后,加入一定剂量的重组牛肠激酶(rEK),2mmol/L CaCL2,放21℃孵育,20小时后取小样进行SDS-PAGE电泳并染色,用IL-11标准品作对照,应出现相同分子量的明显条带,根据融合蛋白的残留量可将酶切时间适当延长,但不可超过40小时;重组IL-11精制品的制备“IL-11粗制品”经0.8m过滤后用水稀释至电导率7~8ms/cm,用SP-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柱纯化,上样后平衡条件为10×柱床体积(CV)的20mmol/L磷酸盐缓冲液(PB)pH7.5~8,再用3个柱床体积pH9.0,40mmol/L磷酸盐缓冲液继续洗涤层析柱后,用含200mmol/LNaCl的上述pH9.0磷酸盐缓冲液洗脱,收集主要洗脱峰,进行SDS-PAGE电泳并充分染色,此为半成品;加甘氨酸半成品的制备用无热原超纯水及药用级磷酸盐、甘氨酸配置5mMPB,11.5g/L甘氨酸,pH7.0的缓冲液,平衡Superdex75层析柱,将“重组IL-11精制品”上该柱纯化并完成缓冲液转换,收集洗脱峰。收集的富含IL-11的溶液保存于4℃,并于24hrs内合并,用0.22μm滤器过滤除菌,合格后进行冻干。稀释、分装和冻干检定合格的“加甘氨酸半成品”,根据其蛋白浓度,用5mMPB,11.5g/L甘氨酸,pH7.0的缓冲液稀释至1.6mg/ml,并及时分装和冻干将上述除菌过滤的“加甘氨酸半成品”分装于西林瓶中,每小瓶含2ml液体,随后进行冻干处理,整个冻干过程加温不可超过30℃。冻干后按配比加入甘氨酸、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磷酸二氢钠Na2HPO4.1H2O,然后压瓶盖、封口。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有1)得到纯度>95%的重组人IL-11;2)产物重组人IL-11的比活性高,比活性大于5×106U/mg;3)生产工艺简单,产物收率高,生产成本低。处方选择的依据每一剂量所含重组人白介素11为3mg左右,是因为临床最佳用量是50μg/kg,甘氨酸是赋形剂,能增加重组人白介素11对热的稳定性。具体实施例方式重组人白介素11的制备方法菌种库→种子液制备→发酵→收菌→碎菌→制备融合蛋白粗制品→制备融合蛋白精制品→制备重组IL-11粗制品→制备重组IL-11粗制品→稀释、分装和冻干→成品检定。具体过程如下1、制造用菌种库的建立原始菌种涂布Amp+的LB平板,挑取单菌落接入Amp+的LB培养液,37℃振荡培养12小时,然后加入无菌甘油,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11制剂,该制剂组分以每支计算包括:a.1~7mg的重组人白介素11的冻干粉;b.23mg甘氨酸;c.1.6mg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d.0.55mg磷酸二氢钠Na↓[2 ]HPO↓[4].1H↓[2]O。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春天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