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醛酸的生物化学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41224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利于工业的从乙二醛到乙醛酸的生物化学的制备方法。详细地说,提供一种乙醛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具有将乙二醛变换为乙醛酸能力的氧化酶以及脱氢酶等氧化还原酶作用于乙二醛,变换为乙醛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使用微生物和/或来自微生物的酶的由乙二醛制备乙醛酸的方法。乙醛酸作为香草醛、乙基香草醛等的合成原料而被使用,也是作为农药、甚至医药品的合成中间体的有用的化合物。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乙醛酸的制备方法,已知的是乙二醛的硝酸氧化等化学的方法,而且现在几乎全部的乙醛酸还是通过这样的化学方法来制备的。可是,乙二醛的硝酸氧化等的化学方法容易产生乙醛酸以外的有机酸等副产物,对制备的乙醛酸的品质带来不好的影响,为了除去这些副产物而需要烦杂的工序。另外,在大量使用硝酸等的中和工序中,生成的大量的盐类废弃物的处理也成为问题。作为乙醛酸的生物化学的制备方法,已知的有使用来自植物的羟乙酸氧化酶,将羟乙酸变换为乙醛酸的方法(参照特许特表平7-502895号公报、特表平8-508159号公报)、或通过微生物由羟乙酸变换为乙醛酸的方法等(参照特开平7-163380号公报、特开平8-322581号公报)。可是没有报道过由作为乙醛酸化学合成法中所使用的原料的乙二醛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进行乙醛酸合成的方法,所述的乙二醛比乙二醇或乙醛容易合成,并且是能够廉价获得的化合物。另外,氧化醛基的氧化酶,虽然被确认为主要存在于动物、植物等中,但还没有这些酶对乙二醛显示活性的报道。另外,我们知道,PHanerochaetechrysosporium等白色腐朽菌的一部分,与乙二醛反应后在细胞外产生具有能生成过氧化氢活性的酶(被称为乙二醛氧化酶)(参照Journal of Bacteriology,(1987),169,2195-2201、Pro.Natl.Acad.Sci.(1990),87,2936-2940)。可是,不用对于由这些白色腐朽菌产生的酶催化的乙二醛的氧化反应时的生成物进行鉴定,由于这些木材腐蚀型真菌的酶即使是对于乙醛酸也具有与乙二醛相同程度的氧化活性,所以通过这些酶将乙二醛变换·蓄积为乙醛酸是困难的。另外,在这些木材腐蚀型真菌的酶以外,也没有报道氧化乙二醛的来自微生物的氧化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将乙二醛变换为乙醛酸活性的微生物和/或具有该活性的酶,以及使用这些的有效率的乙醛酸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者们,为开发乙醛酸的有效率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深刻的研究,结果发现了具有将乙二醛变换为乙醛酸的活性微生物,并对使用了这些微生物和/或由该微生物得到的酶液的乙醛酸合成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至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乙醛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具有能够产生将乙二醛变换为乙醛酸能力的氧化还原酶、或具有该氧化还原酶能力的微生物培养液、培养液的上清液、细胞以及细胞处理物中的任意1种、或者2种或2种以上的物质的混合物作用于乙二醛,从而变换为乙醛酸。上述氧化还原酶优选氧化酶。上述氧化还原酶,优选是由选自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属、链霉菌(Streptomyces)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属、微杆菌(Microbacterium)属、无色杆菌(Achrromobacter)属、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属、Cellulosimicrobium(セルロシミクロビウム)属、摩根氏菌(Morganella)属中的至少1种微生物得到的酶。上述微生物优选寡养单胞菌种(Stenotrophomonas sp.)KNK235((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专利生物保藏中心,地址日本国茨城县つくば市東1丁目1番地1中央第6(邮政编码305-8566)、保藏日平成14年9月6日、保藏号FERM P-19002)、链霉菌种(Streptomyces sp.)KNK269((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专利生物保藏中心,地址日本国茨城县つくば市東1丁目1番地1中央第6(邮政编码305-8566)、保藏日平成14年9月6日、保藏号FERM BP-08556)、假单胞菌种(Pseudomonassp.)KNK058((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专利生物保藏中心,地址日本国茨城县つくば市東1丁目1番地1中央第6(邮政编码305-8566)、保藏日平成14年12月13日、保藏号FERM BP-08555)、假单胞菌种KNK254((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专利生物保藏中心,地址日本国茨城县つくば市東1丁目1番地1中央第6(邮政编码305-8566)、保藏日平成14年9月6日、保藏号FERM P-19003)、微杆菌种(Microbacterium sp.)KNK011((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专利生物保藏中心,地址日本国茨城县つくば市東1丁目1番地1中央第6(邮政编码305-8566)、保藏日平成14年12月13日、保藏号FERM BP-08554)、无色杆菌种(Achromobacter sp.)IFO 13495(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生物技术本部·生物遗传资源部门(NBRC)、地址 292-0818日本国千叶县木更津市かずさ鎌足2-5-8)、纤维单胞菌种(Cellulomonassp.)JCM 2471(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微生物系统保存施设(JCM)、地址 351-0198日本国埼玉县和光市广沢2-1)、浑浊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turbata)IFO 15012(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生物技术本部·生物遗传资源部门(NBRC)、地址 292-0818日本国千叶县木更津市かずさ鎌足2-5-8)、浑浊纤维单胞菌IFO 15014(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生物技术本部·生物遗传资源部门(NBRC)、地址 292-0818日本国千叶县木更津市かずさ鎌足2-5-8)、浑浊纤维单胞菌IFO 15015(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生物技术本部·生物遗传资源部门(NBRC)、地址 292-0818日本国千叶县木更津市かずさ鎌足2-5-8)、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セルロシミクロビウム·セルランス)IFO 15013(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生物技术本部·生物遗传资源部门(NBRC)、地址 292-0818日本国千叶县木更津市かずさ鎌足2-5-8)、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IFO 15516(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生物技术本部·生物遗传资源部门(NBRC)、地址 292-0818日本国千叶县木更津市かずさ鎌足2-5-8)、Cellulosimicrobiumcellulans JCM 6201(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微生物系统保存施设(JCM)、地址 351-0198日本国埼玉县和光市广沢2-1)、摩氏摩根氏菌(Morganella morganii)IFO 3848(保藏单位独立行政法人制品评价技术基盘机构生物技术本部·生物遗传资源部门(NBRC)、地址 292-0818日本国千叶县木更津市かずさ鎌足2-5-8)。在上述乙醛酸的制备方法中,优选允许过氧化氢酶共存于反应过程中。另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作用于乙二醛而生成乙醛酸的来自微生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乙醛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允许能够将乙二醛变换为乙醛酸的氧化还原酶、或产生该氧化还原酶的微生物的培养液、培养液上清、细胞以及经加工的产物中任意1种或2种或者2种以上物质的混合物作用于乙二醛,从而使乙二醛变换为乙醛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崎晃松本健彦鹫田元久渡辺裕长谷川淳三清水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钟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