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859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缸体进气侧的主油道、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与主油道平行并在Z方向高于主油道,其特征是:一横向水平油道设置在缸体的前端,该横向水平油道与主油道的一端连通;一竖直油道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前端,该竖直油道的下端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连通并与横向水平油道的另一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活塞冷却喷嘴润滑供油,并能避免曲轴箱形成“井”字形油道,改善工艺性,克服不能预铸造,只能机加横纵交错油道带来的铝屑堵孔、清洗的困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
本技术涉及发动机润滑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缸体结构的设计与工艺成型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设计是为了满足发动机性能及安装的基本参数,而工艺则是为了达到设计要求而进行的具体生产指导;虽然工艺手段和方法不断改进和研究,但工艺同时受设备的选用影响。因此,有时需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优化,平衡工艺的可实施,从而保障发动机功能的实现。发动机的润滑系统对发动机性能至关重要;油道的布置设计不仅需考虑功能的实现,同时需满足工艺(机加、铸造)可实施性。因受布置空间位置限制及满足功能需求,将主油道、活塞冷却喷嘴(PCJ)油道分别布置在缸体进排气两侧,原油道整体布置参见图1,润滑油经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器模块10纵向流入原主油道11(润滑主轴承座及链条液压张紧器等),并通过曲轴箱前端(即X方向)原斜向油道12进入原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13,为活塞冷却提供所需机油,同时有一股润滑油由原斜向油道12分流,通过原前端竖直缸盖油道14进入缸盖系统(参见图2)。但铸造分析显示,在原机油控制阀16的原机油控制阀安装平台15处(参见图3)。由于壁厚过大产生热节,内部存在铸造气孔及疏松缺陷;由于气孔疏松的位置位于油孔及螺栓孔之间,气孔的贯穿会导致漏油故障发生。此外连接原主油道11与原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13的前端的原前端横向斜油道12为倾斜油道,不能预铸,只能通过机加,但机加斜油道的工艺性较差,对设备刀具等具有更高要求,机加铝屑、毛刺清洗去除较难,从而导致缸体机加后产品合格率低。因此,曲轴箱油路的原方案存在进一步改进的需求。专利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其能够保证活塞冷却喷嘴润滑供油,并能避免曲轴箱形成“井”字形油道,改善工艺性,克服不能预铸造,只能机加横纵交错油道带来的铝屑堵孔、清洗的困难。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缸体进气侧的主油道、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与主油道平行并在Z方向高于主油道,其特征是:一横向水平油道设置在缸体的前端,该横向水平油道与主油道的一端连通;一竖直油道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前端,该竖直油道的下端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连通并与横向水平油道的另一端连通。进一步,还包括一机油控制阀,该机油控制阀的安装部位位于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与横向水平油道之间的竖直油道段上。进一步,还包括一竖直缸盖油道,该竖直缸盖油道的下端与所述横向水平油道连通。本技术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在缸体的前端设置了一横向水平油道,该横向水平油道与主油道的一端连通;在缸体排气侧的前端设置了一竖直油道,该竖直油道的下端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连通并与横向水平油道的另一端连通;以间接连通主油道与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保证实现缸体润滑系统的功能,在保证缸体润滑系统的功能的同时,还改善了油道精加工的工艺性,提高了曲轴箱的工艺合格率。附图说明图1是原油道整体布置的轴测图;图2是图1的前视图;图3是原油路布置的轴测图;图4是本技术的油道布置的轴测图;图5是图4的前视图。图中:1-主油道,3-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4-竖直缸盖油道,6-机油控制阀,7-横向平行油道,8-竖直油道;10-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模块,11-原主油道,12-原前端横向斜油道,13-原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14-原前端竖直缸盖油道,15-原机油控制阀安装平台,16-原机油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参见图4和图5所示的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缸体进气侧的主油道1、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3,所述主油道1作用为润滑主轴承座及链条液压张紧器等,成型方式采用预铸后机加;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3与主油道1平行并在Z方向高于主油道1,其特征是:一横向水平油道7设置在缸体的前端,该横向水平油道与主油道1的一端连通;一竖直油道8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前端,该竖直油道的下端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3连通并与横向水平油道7的另一端连通;以间接连通主油道与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保证实现缸体润滑系统的功能,在保证缸体润滑系统的功能的同时,还改善了油道精加工的工艺性,提高了曲轴箱的工艺合格率。还包括一机油控制阀6,该机油控制阀的安装部位位于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3与横向水平油道7之间的竖直油道8段上。避免了壁厚过大产生热节,减少了在铸造气孔及疏松缺陷;解决了由于气孔、疏松的位置位于油孔及螺栓孔之间导致漏油的问题。还包括一竖直缸盖油道4,该竖直缸盖油道的下端与所述横向水平油道7连通。以保证缸盖系统的润滑。本技术为解决布置空间限制及为满足润滑供油功能的实现,活塞冷却喷嘴(PCJ)润滑油道3与主油道1,在缸体高度方向即Z方向存在高差,采用在缸体前端机加横向水平油道7和在缸体前端机加竖直油道8,并且竖直油道8贯通PCJ润滑油道3、缸体前端横向水平油道7,从而间接联通主油道1与PCJ润滑油道3,保障实现缸体润滑系统功能。本技术的缸体油路保障缸体润滑功能实现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缸体进气侧的主油道(1)、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3),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3)与主油道(1)平行并在Z方向高于主油道(1),其特征是:一横向水平油道(7)设置在缸体的前端,该横向水平油道与主油道(1)的一端连通;一竖直油道(8)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前端,该竖直油道的下端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3)连通并与横向水平油道(7)的另一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缸体润滑油道布置结构,包括设置在缸体进气侧的主油道(1)、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3),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3)与主油道(1)平行并在Z方向高于主油道(1),其特征是:一横向水平油道(7)设置在缸体的前端,该横向水平油道与主油道(1)的一端连通;一竖直油道(8)设置在缸体排气侧的前端,该竖直油道的下端与所述活塞冷却喷嘴润滑油道(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加利程涛梁文锋王岳宇苏学颖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