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8596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4 1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包括冷却槽、出液管、进液管、油泵一、储液箱、环形管、输油管、油泵二以及储油箱,冷却槽下端设置进液管,冷却槽右端设置出液管,进液管右侧设置出液管,进液管左端设置油泵一,油泵一左端安装储液箱,储液箱上端设置出液管,该设计方便对活塞进行冷却降温,环形管下端设置输油管,输油管右端设置油泵二,油泵二右端安装储油箱,输油管后侧设置进液管以及出液管,出液管外端设置环形管,该设计方便对活塞添加润滑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方便维护,冷却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
本技术是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属于发动机活塞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发动机活塞好比汽车发动机的中枢部位,在发动机启动时候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汽车活塞是用来承受气体压力,并通过活塞销让连杆驱使曲轴旋转,活塞顶部还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而一般的汽车活塞分为:柴油机活塞、汽油机活塞、通用型活塞三大类。活塞处于高温环境,活塞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下,会造成活塞的老化,降低活塞的使用寿命,活塞在发动机内部进行往复运动,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润滑处理,但对发动机的维护比较复杂,人们很长时间才会对发动机进行维护,活塞缺少润滑处理,会导致活塞与发动机之间的摩擦力变大,降低活塞动力的输出,降低了活塞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方便维护,冷却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包括活塞主体、冷却装置以及润滑装置,所述活塞主体下端安装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右侧设置润滑装置,所述活塞主体下端安装润滑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却槽、出液管、进液管、油泵一以及储液箱,所述活塞主体内部加工冷却槽,所述活塞主体内部设置进液管以及出液管,所述冷却槽下端设置进液管,所述冷却槽右端设置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右侧设置出液管,所述进液管左端设置油泵一,所述油泵一左端安装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上端设置出液管,所述润滑装置包括环形管、输油管、油泵二以及储油箱,所述活塞主体内部设置环形管,所述环形管下端设置输油管,所述活塞主体下端设置输油管,所述输油管上端穿过活塞主体与环形管相连接,所述输油管右端设置油泵二,所述油泵二右端安装储油箱,所述输油管后侧设置进液管以及出液管,所述出液管外端设置环形管。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主体外端加工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内部设置环形管。进一步地,所述环形管外端均匀加工两个以上喷油孔。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内部设置冷却液,所述储油箱内部设置润滑油。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与油泵一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储油箱通过油管与油泵二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油泵一与进液管连接处安装密封圈,所述油泵二与输油管连接处设有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箱上安装小型制冷机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本技术通过添加冷却槽、出液管、进液管、油泵一以及储液箱,该设计方便对活塞进行冷却降温,避免活塞因高温导致快速老化,出液管的设计方便冷却液的循环利用,解决了现有的活塞因高温容易快速老化,降低活塞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添加环形管、输油管、油泵二以及储油箱,该设计方便对活塞进行机械加工,提高了活塞与发动机间的润滑效果,解决了现有的活塞不方便进行维护,导致活塞与发动机之间的摩擦力过大,降低活塞的工作效率的弊端。因添加圆形凹槽,该设计方便环形管的安装,因添加喷油孔,该设计方便润滑油的喷出,因添加密封圈,该设计提高了结构的密封性,因添加管道,该设计方便油泵一与储液箱的连接,因添加油管,该设计方便油泵二与储油箱的连接,因添加小型制冷机组,该设计方便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方便维护,冷却效果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中冷却装置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中润滑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活塞主体、2-冷却装置、3-润滑装置、21-冷却槽、22-出液管、23-进液管、24-油泵一、25-储液箱、31-环形管、32-输油管、33-油泵二、34-储油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包括活塞主体1、冷却装置2以及润滑装置3,活塞主体1下端安装冷却装置2,冷却装置2右侧设置润滑装置3,活塞主体1下端安装润滑装置3。冷却装置2包括冷却槽21、出液管22、进液管23、油泵一24以及储液箱25,活塞主体1内部加工冷却槽21,活塞主体1内部设置进液管23以及出液管22,冷却槽21下端设置进液管23,冷却槽21右端设置出液管22,进液管23右侧设置出液管22,进液管23左端设置油泵一24,油泵一24左端安装储液箱25,储液箱25上端设置出液管22,该设计方便对活塞主体1进行冷却降温。润滑装置3包括环形管31、输油管32、油泵二33以及储油箱34,活塞主体1内部设置环形管31,环形管31下端设置输油管32,活塞主体1下端设置输油管32,输油管32上端穿过活塞主体1与环形管31相连接,输油管32右端设置油泵二33,油泵二33右端安装储油箱34,输油管32后侧设置进液管23以及出液管22,出液管23外端设置环形管31,该设计方便对活塞主体1进行润滑。活塞主体1外端加工圆形凹槽,且圆形凹槽内部设置环形管31,环形管31外端均匀加工两个以上喷油孔,储液箱25内部设置冷却液,储油箱34内部设置润滑油,储液箱25与油泵一24通过管道相连接,储油箱34通过油管与油泵二33相连接,油泵一24与进液管23连接处安装密封圈,油泵二33与输油管32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储液箱25上安装小型制冷机组。具体实施方式:在进行使用时,首先工作人员对本技术进行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缺陷,如果存在缺陷的话就无法进行使用了,此时需要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如果不存在问题的话就可以进行使用,使用本技术时,工作人员首先启动油泵一24,油泵一24工作带动储液箱25内的冷却液移动,冷却液经过进液管23进入冷却槽21内部,冷却液进入冷却槽21内部与活塞主体1进行冷热交换,进而降低活塞主体1的温度,随着冷却液不断流入冷却槽21内部,冷却液的液面不断上升,直到冷却液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冷却液从出液管22流出,冷却液经过出液管22回流到储液箱25内部,然后工作人员启动小型制冷机组,小型制冷机组工作对储液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该设计方便对活塞主体1进行冷却降温。工作人员启动油泵二33,油泵二33工作带动储油箱34内的润滑油移动,润滑油经过输油管进入环形管31内部,因环形管31外端均匀加工两个以上喷油孔,润滑油从喷油孔内喷入发动机内部,该设计方便对活塞主体1进行润滑,降低活塞换主体1与发动机之间的摩擦力。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包括活塞主体(1)、冷却装置(2)以及润滑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主体(1)下端安装冷却装置(2),所述冷却装置(2)右侧设置润滑装置(3),所述活塞主体(1)下端安装润滑装置(3);所述冷却装置(2)包括冷却槽(21)、出液管(22)、进液管(23)、油泵一(24)以及储液箱(25),所述活塞主体(1)内部加工冷却槽(21),所述活塞主体(1)内部设置进液管(23)以及出液管(22),所述冷却槽(21)下端设置进液管(23),所述冷却槽(21)右端设置出液管(22),所述进液管(23)右侧设置出液管(22),所述进液管(23)左端设置油泵一(24),所述油泵一(24)左端安装储液箱(25),所述储液箱(25)上端设置出液管(22);所述润滑装置(3)包括环形管(31)、输油管(32)、油泵二(33)以及储油箱(34),所述活塞主体(1)内部设置环形管(31),所述环形管(31)下端设置输油管(32),所述活塞主体(1)下端设置输油管(32),所述输油管(32)上端穿过活塞主体(1)与环形管(31)相连接,所述输油管(32)右端设置油泵二(33),所述油泵二(33)右端安装储油箱(34),所述输油管(32)后侧设置进液管(23)以及出液管(22),所述出液管(23)外端设置环形管(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冷却的发动机活塞,包括活塞主体(1)、冷却装置(2)以及润滑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主体(1)下端安装冷却装置(2),所述冷却装置(2)右侧设置润滑装置(3),所述活塞主体(1)下端安装润滑装置(3);所述冷却装置(2)包括冷却槽(21)、出液管(22)、进液管(23)、油泵一(24)以及储液箱(25),所述活塞主体(1)内部加工冷却槽(21),所述活塞主体(1)内部设置进液管(23)以及出液管(22),所述冷却槽(21)下端设置进液管(23),所述冷却槽(21)右端设置出液管(22),所述进液管(23)右侧设置出液管(22),所述进液管(23)左端设置油泵一(24),所述油泵一(24)左端安装储液箱(25),所述储液箱(25)上端设置出液管(22);所述润滑装置(3)包括环形管(31)、输油管(32)、油泵二(33)以及储油箱(34),所述活塞主体(1)内部设置环形管(31),所述环形管(31)下端设置输油管(32),所述活塞主体(1)下端设置输油管(32),所述输油管(32)上端穿过活塞主体(1)与环形管(31)相连接,所述输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顺平梁松千唐玉芝冯克明苏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爱慕希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