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竹种胚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包含有3.1或4mg/L的生长调节剂、附加占总量3%的营养剂、0.25%的凝固剂,培养基的pH=5.7。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用毛竹种胚培养种苗的快繁方法,是由下列操作步骤来完成:取种子、吸水激活、消毒灭菌、取种胚、试管培养、移植驯化、大田移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实现毛竹快繁的同时,还可进行选种,使毛竹园良种化,为毛竹林异龄化提供种苗,避免竹林周期性开花成片死亡的灾难性现象发生,以利永续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织培养基及种苗快繁方法,是针对毛竹的种胚的培养基及用该种胚快繁种苗的方法。
技术介绍
毛竹(Phyllosiachys heterrocycla var pubescens)为禾本料竹亚科刚竹属植物,又称楠竹、江南竹、孟竹,是大型的散生竹。毛竹为我国分布最广、面积最大、蓄积量最多、用途最广的经济竹种。但现在的每块毛竹林,初始是种子发芽成幼竹,逐渐再竹鞭发芽出笋成竹林,或是异地的母毛竹带竹鞭移栽,再无性繁殖成林,竹林中的每株竹,实际上是母竹的地下茎逐年长出的枝,长此以往,带来二个问题一是难以收集优良性状实现良种化,二是对同一地下茎来说,竹园是同龄的,到一定生长周期,有可能一齐开花,整片死亡,产生灾难性后果。由此可见,用组织培养方法快繁毛竹种苗对毛竹的良种选育、快速增殖、竹林的异龄化以防成片开花死亡,有其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然而,国内外尚未见有人实施毛竹组织培养(以下简称组培)种苗成功的报道,专利资料毫无涉及,有少量论文介绍曾有人做了些前期性的探索工作。如《湖南林业科技》2005年第32卷第4期刊登周宏与何钢两位先生的“毛竹愈伤组织培养研究”一文,介绍了对毛竹愈伤组织诱导进行研究,解决毛竹愈伤组织难诱导、难培养的问题。《林业科技通讯》2000年12期刊登了谢庆华等先生的“毛竹种子组培技术初步研究”一文,介绍了以毛竹种子为材料,对不同的采集期、不同的消毒处理方式、不同的植物激素影响毛竹种子发芽、生根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和筛选,完成了一项毛竹种子人工诱导发芽试验。上述研究均为毛竹的组培快繁的基础工作,做出有益的贡献。 竹类以其植株的生长形态分丛生竹和散生竹,丛生竹组培比散生竹容易,小型散生竹组培又比大型散生竹困难小些,毛竹的组培已达困难的顶点,至今未见以组织培养方法成功实现毛竹快繁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毛竹种胚进行组培的培养基及种苗快繁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毛竹这一用途最广的经济竹种,通过组培,实现快速增殖的同时,进行选种与快繁,走向良种化;另一方面,通过组培,加快增殖速度,为毛竹林的异龄化提供种苗,避免周期性成片开花死亡,达到竹林的永续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持竹林区的环境稳定。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以MS即通用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还需含有3.1或4mg/L的生产调节剂、附加占总量3%的营养剂、0.25%的凝固剂,该培养基的pH=5.7,所说的生长调节剂为3mg/L的BA或4mg/L的IBA,即苄胺基嘌呤或引哚丁酸;所说的营养剂为蔗糖和肌醇或单纯蔗糖;所说的凝固剂为水晶洋菜;增殖用培养基的优选配方是MS+3mg/L的BA+0.1mg/L的TDZ,附加3%蔗糖、10g/L肌醇、30mg/L腺嘌呤硫酸盐、0.5g/L麦芽糖抽提物和0.25%水晶洋菜;生根用培养基的优选配方是MS+4mg/L的IBA,附加3%蔗糖和0.25%水晶洋菜。本专利技术中,用毛竹种胚培养种苗的快繁方法,是由下列操作步骤来完成取种子、吸水激活、清毒灭菌、取种胚、试管培养、移植驯化、大田移栽。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完善所述的毛竹种胚培养基中还需添加0.1mg/L的生长调节剂TDZ,即噻二唑苯基脲;所说的生长调节剂还有3mg/L的BA或4mg/L的IBA,即苄胺基嘌呤或引哚丁酸;所说的营养基为蔗糖和肌醇,或单纯蔗糖;所说的凝固剂为水晶洋菜。增殖用培养基的优选配方是MS+3mg/L的BA+0.1mg/L的TDZ,附加3%蔗糖、10g/L肌醇、30mg/L腺嘌呤硫酸盐、0.5g/L麦芽糖抽提物和0.25%水晶洋菜;生根用培养基的优选配方是MS+4mg/L的IBA,附加3%蔗糖和0.25%水晶洋菜;在吸水激活的操作步骤中,采用自来水冲洗8小时的方法;在消毒灭菌中用0.5%浓度的次氨酸钠、每50mL次氯酸钠中加0.2ml的吐温-20的混合液,在抽真空条件下,浸泡10分钟来实现。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专利技术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竹类植物在其组织受损伤时,都有个自我保护功能,破伤细胞内有些物质如酚类,暴露空气即氧化成带有毒性的酚氧化物,以抵御外来侵害的同时,也对损伤部的细胞产生杀灭作用,行业内人士将此称为褐化。这种褐化现象,在竹类中,以毛竹等大型散生竹最甚,这是毛竹组培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基点就确立在既然无法克服褐化的产生,则从改善毛竹组织细胞的增殖、生根条件着手,用良好的人造环境来抵御因褐化带来恶劣的自然环境。为此,本申请人组织专题科研力量,对相关物质的选用、选配、浓度、PH值、光照、温度等做了大量对比试验及相关的显著性测定,完成了本项工作。如生长调节剂中还与ZT(玉米素)、KT(激动素)进行比较试验,凝固剂中与琼脂进行比较试验等,不一一细述。现以增殖培养基中选用的生长调节剂TDZ和BA的浓度对比试验为例,用列表来说明。 调节剂浓度与增殖效果情况对比表 注表中不同字母代表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从表中可确定,TDZ在浓度为0.1mg/L、BA浓度为3mg/L时其增殖系数分别为2.9和2.1,该两浓度为优选浓度,适于应用在培养基的配比中。 本申请人在选用何种物质作生长调节剂(或称激素),也作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和筛选。如增殖用的选用提高组培材料活力和增殖能力的TDZ和BA,生根用的选增强生根能力的IBA。 增殖培养基的制备用MS作基本培养基,加上3mg/L的BA、0.1mg/L的TDZ、3%的蔗糖、10g/L肌醇、30mg/L腺嘌呤硫酸盐、0.5g/L的麦芽糖抽提物、0.25%水晶洋菜,用常规法制得。 生根培养基的制备用MS作基本培养基,加上4mg/L的IBA、3%蔗糖、0.25%水晶洋菜,用常规方法制得。 本毛竹种胚种苗快繁方法,经下列骤完成 (1)取种子选无歧形、饱满、无虫疤、无病斑的当年种子。 (2)吸水激活用自来水冲8小时,有去土、去虫、冲菌、激活效果。 (3)消毒灭菌在超净工作台操作,用0.5%次氯酸钠溶液,在抽真空条件下浸泡10分钟,以增加消毒剂对种子的渗透力,也可以用合适浓度的过氧化氢、高锰酸钾作消毒剂。再在消毒剂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如吐温-20,每50mL消毒剂中加0.2mL吐温-20,以解决种皮蜡质的拒水性问题。最后用无菌水冲洗五次。 (4)取种胚在超净工作台,用显微镜配合操作。 (5)试管培养在超净工作台操作,用前述制备好的培养基,分别用于增殖和生根。 (6)移植驯化从试管移植到盆子,用珍珠岩∶硅石∶泥炭=1∶1∶1的比例混配的人工基质,放在盆中栽种。从试管中取出种苗时,将培养养基冲洗干净后再栽种,入盆后,应逐盆套透明塑料袋,每两天用剪袋角法逐渐扩大通气孔至完全去袋,即可移至温室或大田种植,后者不属组培内容,恕不赘述 本专利技术的环境温度控制在25±2℃,光照强度3700LX,每日光照时间16h,每4周继代一次,驯化后一周可移植温室或大田。权利要求1、一种毛竹种胚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其特征是还含有3.1或4mg/L的生长调节剂、附加占总量3%的营养剂、0.25%的凝固剂,该培养基的pH=5.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竹种胚培养基,其特征是还需添加0.1mg/L生长调节剂TDZ,即噻二唑苯基脲。3、如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毛竹种胚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其特征是还含有3.1或4mg/L的生长调节剂、附加占总量3%的营养剂、0.25%的凝固剂,该培养基的pH=5.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伟,桂仁意,黄丽春,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林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