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制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826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壳体制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以及设置在模具主体内部的浇道和型腔,浇道与型腔之间通过浇口连通,浇口与浇道连接的一端的内径与浇道的内径相同,并且,浇口自靠近浇道的一端向远离浇道的一端渐缩,浇口的两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8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壳体制造模具,浇口的一端内径与浇道的内径相同,即浇口与浇道之间平滑过度,同时,将浇口的两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设为60‑80°,可以使得浇口的两侧之间的倾角更大,即浇口相对于型腔位置的坡度较大,在产品成型后,需要取出产品时,由于浇口与型腔交界处更加锋利,产品出模时更容易被切断,形成的产品浇口处材料不宜被拉出,无需二次修剪,成型效率高,节约人力物力。

A shell manufacturing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ell mold manufacturing, sprue and cavity comprising a mold body and is arranged in the mould body, between the sprue and cavity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gate, the gate and the gate is connected at one end of the inner diameter and runner diameter, and, since the gate runner near one end to end from the sprue tapered angle between both sides of the gate,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80 degrees to 60. Mould shell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one end of the sprue gate diameter and diameter equal to the inner diameter, between the gate and the gate of smooth transi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g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extension angle between 80 DEG to 60, can make the angle between the gate on both sides of the gate is larger, relative to the cavity the location of a large gradient in the product after molding, products need to be removed, because the gate and cavity junction more sharp, more easily cut off products out of the mold, the product at the gate material is formed to be pulled out, two times without pruning, forming high efficiency, save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壳体制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壳体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壳体制造模具。
技术介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电器的使用非常普遍,然而,在充电器外壳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模具中的浇道与型腔连接处的浇口设计的角度问题,导致产品冷却后出模时,容易将浇口处的塑胶拉高。现有技术中,在产品出模时导致的产品浇口位置被拉高后,需要手工通过剪刀或者锉刀等工具将拉高后的浇口材料去除,产品的成型效率低,浪费人力物力。因此,如何提高壳体制造模具的加工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壳体制造模具,该壳体制造模具能够有效的提高自身的密封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壳体制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内部的浇道和型腔,所述浇道与所述型腔之间通过浇口连通,所述浇口与所述浇道连接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浇道的内径相同,并且,所述浇口自靠近所述浇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浇道的一端渐缩,所述浇口的两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80°。优选的,所述浇道呈圆台状,并且所述浇道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所述浇道连接。优选的,所述浇道的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3-37°。优选的,所述浇道的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5°。优选的,所述浇道与所述型腔连接处的内径为2-6mm。优选的,所述浇道的高度为8-10mm。本技术所提供的壳体制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内部的浇道和型腔,所述浇道与所述型腔之间通过浇口连通,所述浇口与所述浇道连接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浇道的内径相同,并且,所述浇口自靠近所述浇道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浇道的一端渐缩,所述浇口的两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80°。该壳体制造模具,所述浇口的一端内径与所述浇道的内径相同,即所述浇口与所述浇道之间平滑过度,同时,将所述浇口的两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设为60-80°,可以使得所述浇口的两侧之间的倾角更大,即所述浇口相对于所述型腔位置的坡度较大,在产品成型后,需要取出产品时,由于所述浇口与所述型腔交界处更加锋利,产品出模时更容易被切断,形成的产品浇口处材料不宜被拉出,无需二次修剪,成型效率高,节约人力物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壳体制造模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浇道、2-浇口、3-型腔。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壳体制造模具,该壳体制造模具能够有效的避免所述箱门变形,显著的提高了自身的密封性。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壳体制造模具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壳体制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以及设置在模具主体内部的浇道1和型腔3,并且,浇道1与型腔3之间通过浇口2连通,浇口2与浇道1连接的一端的内径与浇道1的内径相同,并且,浇口2自靠近浇道1的一端向远离浇道1的一端渐缩,浇口2的两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80°,即浇口2渐缩后的夹角A为60-80°。具体的,浇道1呈圆台状,并且浇道1直径较大的一端与浇道1连接,即浇口2自浇道1的内周部直接过渡至型腔3的位置,塑胶在流经浇道1后,流动至浇口2位置,然后流动通道逐渐缩小,直至流动至型腔3中,由于型腔3中的尺寸较大,浇口2渐缩后与型腔3之间形成了较为锋利的缩口。优选的,浇道1的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3-37°,即浇口2的两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A为66-74°,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浇口2夹角明显增加,进而导致缩口处更加锋利。最优选的,浇道1的母线与轴线之间的夹角为35°,即浇口2的两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A为70°。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浇道1与型腔3连接处的内径为2-6mm,即缩口处的直径D为2-6mm。进一步,浇道1的高度为8-10mm,即浇道1与型腔3之间的距离为8-10mm,当然,由于该浇口2与浇道1连接的一端的内径与浇道1的内径相同,即该浇口2自浇道1的内周部开始渐缩,直至型腔3处,使得浇道1可以足够倾斜,满足浇道1的夹角要求,防止产品出模时,浇口2材料拉高现象。该壳体制造模具,浇口2的一端内径与浇道1的内径相同,即浇口2与浇道1之间平滑过度,同时,将浇口2的两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设为60-80°,可以使得浇口2的两侧之间的倾角更大,即浇口2相对于型腔3位置的坡度较大,在产品成型后,需要取出产品时,由于浇口2与型腔3交界处更加锋利,产品出模时更容易被切断,形成的产品浇口2处材料不宜被拉出,无需二次修剪,成型效率高,节约人力物力。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壳体制造模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壳体制造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体制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内部的浇道(1)和型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1)与所述型腔(3)之间通过浇口(2)连通,所述浇口(2)与所述浇道(1)连接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浇道(1)的内径相同,并且,所述浇口(2)自靠近所述浇道(1)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浇道(1)的一端渐缩,所述浇口(2)的两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8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壳体制造模具,包括模具主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模具主体内部的浇道(1)和型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1)与所述型腔(3)之间通过浇口(2)连通,所述浇口(2)与所述浇道(1)连接的一端的内径与所述浇道(1)的内径相同,并且,所述浇口(2)自靠近所述浇道(1)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浇道(1)的一端渐缩,所述浇口(2)的两侧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60-8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制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1)呈圆台状,并且所述浇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满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晋原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