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77015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3-03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宜于血管内径变化较大的球囊导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内管,球囊包括第一膨胀区、第二膨胀区,第一膨胀区的直径小于第二膨胀区的直径;第一膨胀区位于球囊导管的远端,第二膨胀区位于球囊导管的近端;第一膨胀区、第二膨胀区一体成型;第一膨胀区、第二膨胀区通过膨胀使得球囊体积增大从而扩张血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保证球囊对于渐变型血管和大小血管分支处的治疗更为有效,可以同时扩充大直径血管和小直径血管,以适应血管的塑性变形。

A balloon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囊导管
本技术涉及血管介入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宜于血管内径变化的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冠状动脉等血管疏通手术中。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手术中,可以通过球囊导管直接在血管的狭窄处膨胀扩张血管,也可以借助导引导管、球囊导管将支架送入血管的狭窄处,然后扩张球囊撑开压装在球囊上的支架,支架镶在血管内壁,从而使已经变窄的血管恢复正常大小,保证血流的畅通。目前生产的球囊导管通常由球囊、内管、外管、海波管、铂环和针座等组成,球囊的膨胀区多数采用等直径的设置,膨胀区等直径的设置具有易加工的特点,但是人体一些类似于冠状动脉等远近端血管内径变化很大分支多,顺着血流方向血管直径逐渐变小,采用膨胀区等直径的球囊进行扩张时,其难以适应血管形态的塑性变形,可能会导致血管直径小的部分血管过分扩张,致使血管受损。因此,在解决血管内径变化过大,选择适宜的球囊进行扩张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提供一种适宜内径变化的血管的球囊扩张。解决的技术手段是提供一种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内管,球囊包括变化内径的膨胀区,膨胀区焊接于内管上。进一步的,球囊由内径依次变大/变小的膨胀区组成。进一步的,膨胀区包括第一膨胀区、第二膨胀区,第一膨胀区的内径小于第二膨胀区的内径。进一步的,膨胀区还包括第一过渡区,第一过渡区连接第一膨胀区、第二膨胀区。进一步的,膨胀区还包括第二过渡区、第三过渡区,第二过渡区位于第一膨胀区远离第一过渡区一端;第三过渡区位于第二膨胀区远离第一过渡区一端。进一步的,第一膨胀区、第二膨胀区、第一过渡区、第二过渡区、第三过渡区具有不同的膨胀系数。进一步的,第一膨胀区、第二膨胀区、第一过渡区、第二过渡区、第三过渡区采用医用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医用级尼龙或医用级聚氨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挤出型。进一步的,球囊外表面上设置有沿球囊导管方向的凸起。进一步的,凸起沿导管方向连续设置,凸起对称设置。进一步的,球囊导管内管包括:导丝腔,用于引导球囊导管移动;以及血流腔,用于血液流通;导丝腔和所述血流腔沿所述球囊导管的方向平行设置。关于远端和近端的说明:球囊导管通过人体皮肤穿插后进入人体血管,并沿着人体血管的方向进入到病变部位。以人体皮肤穿插的入口作为基准点,沿球囊导管的行进方向,行进的距离越远,则为远端;行进的距离越近,则为近端。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对球囊导管的球囊膨胀区的结构改进,将球囊导管的球囊膨胀区设计为变化内径,可以保证球囊对于渐变型血管和大小血管分支处的治疗更为有效,可以同时扩充大直径血管和小直径血管,以适应血管的塑性变形。本技术球囊导管的内管采用双腔结构设计,除了导丝腔对导丝起导引作用外,还能通过血流腔保证手术治疗中,球囊在进行扩张时,血流可以从血流腔中通过,这样保证了在手术过程中的供血充足,更好的给远端器官进行供血,减少了因远端器官缺血而带来的手术风险。本技术球囊表面有凸起结构,配合金属支架的使用,在进行金属支架放置的时候保证手术过程中的供血充足,更好的给远端器官进行供血,减少了因远端器官缺血而带来的手术风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球囊导管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球囊导管A-A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球囊导管A-A面剖视图内管区域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球囊导管,包括球囊100、内管200、快速交换口203,铂环300、定位标记400、海波管501、热缩管502和针座503。球囊100焊接在内管200的外周,内管200上还设置有两个铂环。内管200上设置有快速交换口203,用于导丝的定位。海波管501与球囊100和针座503连接,球囊100和针座503之间有热缩管502。采用生理盐水或造影剂等液体加压依次通过针座503、热缩管502、海波管501后进入球囊100,通过压力增强,使得球囊100扩张,从而扩张血管。球囊100设置为圆柱形,包括第一过渡区101、第一膨胀区102、第二过渡区103、第二膨胀区104、第三过渡区105。第一过渡区101在第一膨胀区102的远端,与第一膨胀区102相连;第二过渡区103连接所述第一膨胀区102、第二膨胀区104;第三过渡区105位于第二膨胀区104的近端;第一膨胀区102的直径小于第二膨胀区104的直径;第一过渡区101、第二过渡区103设置为从内管200的远端到近端的方向内径逐渐加大、第三过渡区105设置为内管200的远端到近端的方向内径逐渐减小。第一过渡区101、第一膨胀区102、第二过渡区103、第二膨胀区104、第三过渡区105一体成型。当采用生理盐水或造影剂等液体加压依次通过针座503、热缩管502、海波管501后进入球囊100,通过压力增强,使得球囊100扩张时,第一过渡区101、第一膨胀区102、第二过渡区103、第二膨胀区104、第三过渡区105同时扩张。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过渡区。采用阶梯状的球囊膨胀区的设置,这样可以保证球囊对于渐变型血管和大小血管分支处的治疗更为有效,可以同时扩充大直径血管和小直径血管,以适应血管的塑性变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渡区101、第一膨胀区102、第二过渡区103、第二膨胀区104、第三过渡区105采用医用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医用级尼龙、医用级尼龙和医用级尼龙弹性体共挤物等一种或几种。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医用级聚氨酯等非顺应性材料,防止球囊在压力下破裂。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过渡区101、第一膨胀区102、第二过渡区103、第二膨胀区104、第三过渡区105可以采用不同的顺应性材料与非顺应性材料,以使得对各个膨胀区的膨胀大小控制更为精确。采用不同的顺应性材料与非顺应性材料,应保持球囊的一体成型,可以通过在挤出成型时对原材料的加入顺序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各个区段的材料不同。请进一步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球囊导管A-A面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球囊导管在做金属支架的固定的时候,球囊10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沿球囊导管内管200方向的凸起106,凸起106用于配合支架使用(图中未标注),以在凸起106和支架之间形成血液流通通道。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06沿内管200方向连续设置,凸起106对称设置4组。在常规的血管介入手术中,球囊100膨胀后通常会保持30秒或者更长时间,血液流通通道的形成为血管提供血流的通道,从而减少因球囊膨胀造成的血管堵塞,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请进一步参阅图3,图3是本技术所提供的球囊导管A-A面中内管200的剖视图。球囊导管内管200包括导丝腔201和血流腔202,导丝腔201和血流腔202沿球囊导管内管200的方向平行设置,形成血液流通通道。在常规的血管介入手术中,球囊100膨胀后通常会保持30秒或者更长时间,血液流通通道的形成为血管提供血流的通道,从而减少因球囊膨胀造成的血管堵塞,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球囊导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囊导管,括球囊、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包括变化内径的膨胀区,所述膨胀区焊接于所述内管上;所述球囊导管内管包括:导丝腔,用于引导球囊导管移动;以及血流腔,用于血液流通;所述导丝腔和所述血流腔沿所述球囊导管的方向平行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囊导管,括球囊、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包括变化内径的膨胀区,所述膨胀区焊接于所述内管上;所述球囊导管内管包括:导丝腔,用于引导球囊导管移动;以及血流腔,用于血液流通;所述导丝腔和所述血流腔沿所述球囊导管的方向平行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由内径依次变大/变小的膨胀区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区包括第一膨胀区、第二膨胀区,所述第一膨胀区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膨胀区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区还包括第一过渡区,所述第一过渡区连接所述第一膨胀区、第二膨胀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斌卢立中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业聚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