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活化人类凝血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6483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体外活化人类凝血酶装置,可用于制造纤维蛋白胶的前置原料人类凝血酶原的装置,其结构包括有一导管、两个控制阀、一个含有玻璃反应珠的反应混合室与至少一个的注入针筒和收集针筒,其中反应混合室的前端分别形成有一导管接头、一注入接头与一带有控制阀的通气接头,另一方面,在反应混合室的后端上形成有一同样带有控制阀的抽取接头,藉由不同接头的功能性设置,可分别透过导管、注入针筒或收集针筒的连结,方便地注入反应原料于混合室中,或收集经反应所得的人类活性凝血酶,而能达到提高制造产生临床上所须少量人类凝血酶的方便性。(*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制造纤维蛋白胶的前置原料(人类凝血酶原)的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临床医疗上制造单一捐血人或自体性人类活性凝血酶的便利装置。
技术介绍
纤维蛋白胶是一种使用于局部的血浆制品,其为仿真凝血机制的最后一个步骤,而最终形成一个纤维蛋白凝血块黏附于其所应用的局部组织上。纤维蛋白胶有助于止血与伤口的愈合的特性,因此其应用主要在医疗手术中,如伤口愈合、矫形手术、皮呋移植、骨头重建或烧烫伤治疗,在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方面可成为纤维原细胞(fibroblasts)、角质细胞(keratinocytes)等生医材料的培养基质。纤维蛋白胶相较于人工合成的黏着剂,如氰丙烯酸衍生物(cyanacrylatederivatives)或明胶-苯间二酚(雷琐辛)-甲醛化合物(gelatin-resorcinol-formaldehyde composite)等,纤维蛋白胶由于由血浆衍生而来,所以具有生物兼容性及生物分解性的优点。因此,不会造成发炎反应(inflammatory reactions)、异物反应(foreign body reaction)、组织坏死(tissuenecrosis)或严重纤维化(extensive fibrosis),并在使用于伤口愈合数日到数周之间自然被人体所吸收。近年来,纤维蛋白胶已经成为医学界所注目的议题,其制造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商业化大量制造的纤维蛋白胶产品与少量由外科医生自行制作的纤维蛋白胶(Home-brew fibrin glue)。传统商业化凝血酶制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数千公升的人类集合血浆经工业化分馏与萃取得来,具有高度病毒感染的隐忧与危险性。另一种方式为采自数千公升的小牛血浆所制成的凝血酶,此异种蛋白质不单有高度病毒感染的隐忧与危险也会造成病原蛋白颗粒(PRION)感染的危险性。上述两种方法也都容易引起病人诱导形成抗第五凝血因子抗体,导致严重性免疫休克或凝血不止现象发生。为解决上述商业化凝血酶制造及使用上的缺失,本专利技术人特专利技术出一种活性凝血酶制法,其主要是根据制造纤维蛋白胶与血小板凝胶,其完整方法包括首先从单一捐血人血浆中置备活性凝血酶,之后与单一捐血人的血浆冷冻沉淀品混合后,即可制成单一捐血人的纤维蛋白胶;或者与病人本身血浆制成的冷冻沉淀物混合即可制成自体性的纤维蛋白胶。而上述方法是针对单一或者是自体性活性凝血酶制法,步骤如下利用全血分离处理或血浆分离术所得到的含正常柠檬酸盐抗凝剂血浆10C.C.以制备凝血酵素;使用反应玻璃珠物质为辅助,将所获得的血浆反应成活性凝血酶;自体性活性凝血酶制法所设定条件为在混合管中加入反应玻璃珠;加入浓度10%二氯化钙溶液0.3C.C.;活化反应时间15-25分钟;活化温度控制在20℃到30℃之间,最佳温度为26℃;以及酸碱度控制在PH6.5到8.5之间。此制作方法虽可由医护人员于病患需要活性凝血酶时,以传统的实验试管操作,制作出少量但足够病患使用量的活性凝血酶,然而以试管操作因不同步骤是分别于不同容器中制作,不仅麻烦不方便,同时在各溶液转移到不同制作容器时容易受到污染,造成医疗上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达到临床上简易性、便利性以及随时使用的需求性,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活性凝血酶制法的装置,其结构简单且操作方法简易,以便于随时制作提供临床上所需活性凝血酶。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外活化人类凝血酶的装置,其操作方法简易且能随时应用于临床上所须少量的人类凝血酶制造。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有一种制造活性凝血酶制法的装置,其装置结构是包括有一导管;一个与导管连通的反应混合室,反应混合室的前端分别形成有一与导管连接的导管接头、一注入接头与一通气接头,而后端上形成一抽取接头;一以可拆卸方式装设于注入接头的注入器;以及一以可拆卸方式装设于抽取接头的收集器。较佳地,反应混合室前端的通气接头上设有一控制阀;反应混合室后端的抽取接头上同样设有一控制阀。较佳地,注入接头的末端上覆盖有一软质弹性帽盖。较佳地,通气接头末端具有一开口,而在开口上设有一过滤石绵纸。较佳地,导管上具有一夹体,该夹体为一轮压式夹持器,包含有一具有渐缩轨道的基座和一个移动设置于渐缩轨道的齿轮。较佳地,注入器与收集器分别为一注入针筒与收集针筒。附图说明图1是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是为本技术操作时注入血浆反应混合室时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为本技术操作时注入氯化钙于反应混合室时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为本技术操作时摇晃反应混合室时的剖面示意动作图。图5是为本技术抽取已完成凝血酶时的剖面示意图。附图中10—导管 11—夹体112—基座 114—齿轮12—针头20—反应混合室22—导管接头24—注入接头 26—通气接头262—控制阀 28—抽取接头282—控制阀 30—注入针筒40—收集针筒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与图2,本技术的体外活化人类凝血酶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有导管10、一反应混合室20和至少一个的注入器与收集器(图中未示),其中注入器与收集器可以分别为一注入针筒与一收集针筒。导管10本身为一软质塑料管,其一端装有一针头12以利于吸取制作原料的血液。如图2所示的实施状态,其在导管10的另一端是直接连通于反应混合室20。另外,在导管10上设有一用以暂时封闭导管10的夹体11,该夹体11为一轮压式夹持器,包含有一具有渐缩轨道(未标号)的基座112和一个移动设置于渐缩轨道的齿轮114,其中导管10会通过基座112上的渐缩轨道,当齿轮114往渐缩轨道较小的一端移动时,即压制住导管11,形成封闭的状态。反应混合室20的前端分别形成有一导管接头22,一注入接头24与一通气接头26,而后端上形成一抽取接头28。其中,反应混合室20前端的导管接头22是供导管10与反应混合室20相连接,而注入接头24的末端上覆盖有一软质弹性帽盖(未标号),另外,通气接头26上设有一控制阀262以控制通气接头26的开关,较佳地,通气接头26末端具有一开口(图中未示),而在开口上设有一过滤石绵纸(图中未示),藉由通气接头26当作空气的进出口,可将空气由反应混合室20中由通气接头26排出,避免因反应混合室20内的空气压力阻碍溶液的注入或抽出。另一方面,反应混合室20后端的抽取接头28上同样有一控制阀282以控制抽取接头28的开关。从反应混合室20抽取流出的液体成品,会经由抽取接头28,由一收集针筒抽出收集。当欲制造人类凝血酶时,首先参考图2,先确认夹体11与通气接头26的控制阀262为开启状态,接着将导管10的针头12接通血浆包(图中未示),让解冻后的新鲜冷冻血浆挤压血浆包,或悬高血浆包利用重力让血浆流入导管10中进入反应混合室20,接着将管路上的夹体11关上以夹紧导管10,如图3所示,利用一含有氯化钙溶液的注入针筒30先将氯化钙溶液打入反应混合室20中,其中,注入接头24上的软质弹性帽盖的特性在于经过针筒针头穿刺并拔出后,会有自动密合的现象。此外,血浆亦可以选择性地再利用针筒从注入接头24加入反应混合室20中。如图4所示,接着将反应混合室20前后两端的控制阀262,282皆关闭后,摇晃整个体外活化人类凝血酶装置,让血浆与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体外活化人类凝血酶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导管;    一个与导管连通的反应混合室,反应混合室的前端分别形成有一与导管连接的导管接头、一注入接头及一通气接头,而后端上形成一抽取接头;    一以可拆卸方式装设于注入接头的注入器;以及    一以可拆卸方式装设于抽取接头的收集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裕华
申请(专利权)人:新扬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