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炒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313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7 20: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炒菜机,其包括:机壳、下料机构、炒锅机构、自动出菜装置、控制装置,所述炒锅机构包括炒锅、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将所述炒锅固定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上,并控制所述炒锅翻转以使所述炒锅到达相应的工位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炒锅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利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可以使炒锅在原有能够转动工位的基础上,控制炒锅进行移动,使得炒锅能够很好地与其他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炒菜机的自动化,提高了炒菜机的工作效率。

A kind of intelligent cook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cook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casing, a feeding mechanism, wok mechanism, automatic cooking device, control device, the mechanism comprises a frying pan, Wok Wok Wok station control device and mobile control device, the control device of the station Wok Wok Wok is fixed on the moving control on the device, and control the pan flip to make the wok arrive at the corresponding station for the corresponding operation; the mobile control device controls the Wok Wok station control device in the casing internal directional movement to drive the mobile pan in the housing interior orientation. Using the wok mobile control device, the frying pan can be moved on the basis of the original turning station, so that the frying pan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automation of the cooking machine and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cook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炒菜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炒菜机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炒菜机。
技术介绍
中国的烹调文化博大精深、方式变化繁多,其中主要烹调技法包括炒、炯、炸、煮、蒸、煎、烤等,各种烹调方式的实质是被烹调物经过不同搭配以及各种预期火候状态后,烹调得到干变万化的具有小同口味物点和风味效果的各种菜式,迄今为止,烹调仍然主要是一种经验和手工为主的技艺,对操作人员技术的要求很高。现有也出现了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炒菜机,其可包括但不限于:炒锅装置、锅盖、上料装置、洗锅装置等,炒锅装置可以模拟厨师的动作进行翻炒。锅盖、上料装置、洗锅装置等装置都是围绕在炒锅装置的不同工位布置的,炒锅装置转动至某一工位时就与对应的装置配合以完成某一操作。例如,在进行炒菜时,锅盖要与炒锅配合,封盖住炒锅;或者,在上料时,上料装置的出口要与炒锅对接。由于现有的炒锅装置都只能在炒菜机的固定位置上进行旋转或者翻转,使得炒锅装置难以自动地与其他装置进行配合。例如,在炒锅炒菜时自动闭合锅盖,在炒菜过程中常常需要人为操作闭合,或者使用的锅盖控制装置仅仅是靠锅盖自身重力闭合,无法将锅盖紧闭炒锅口,紧密性较差,导致炒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炒菜机的不足和缺陷,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炒菜机,其可以在原有能够转动工位的基础上,炒锅能够进一步移动,使得炒锅能够很好地与其他装置进行配合,进一步提高了炒菜机的自动化,提高了炒菜机的工作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炒菜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一侧面设有出菜口;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用于装纳食物配料的下料仓、仓门及仓门驱动装置;所述下料仓的底端面设有至少一个下料口,且每一个所述下料口均设有仓门;所述仓门驱动装置用于对应驱动所述仓门打开和关闭;炒锅机构,所述炒锅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下料机构下方;所述炒锅机构包括炒锅、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炒锅固定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上,并控制所述炒锅翻转以使所述炒锅到达相应的工位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炒锅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自动出菜装置,其设于所述炒锅机构的下方并邻近所述出菜口;控制装置,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所述仓门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分别对所述炒锅执行翻转以及移动操作。优选地,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包括主驱动丝杆、副驱动丝杆、驱动电机、同步转动组件以及两个移动连接件;两个所述移动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炒锅的两侧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副驱动丝杆的第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同步转动组件与所述副驱动丝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驱动丝杆转动。优选地,所述同步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以及第一同步皮带;所述第一同步轮设置在所述主驱动丝杆上;所述第二同步轮设置在所述副驱动丝杆上;所述第一同步皮带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以使所述第一同步轮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同步轮转动。优选地,所述同步转动组件还包括第三同步轮、第四同步轮以及第二同步皮带;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端子与所述第三同步轮连接;所述第四同步轮设置在所述主驱动丝杆上;所述第二同步皮带连接所述第三同步轮与所述第四同步轮,以使所述第三同步轮转动时带动所述第四同步轮转动。优选地,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还包括固定在炒菜机内部并且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滑轨;两个所述移动连接件一一对应地活动设置在两条所述直线滑轨上。优选地,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上方的限位开关盒;所述限位开关盒包括设置在炒锅上限位置的第一限位开关以及设置在炒锅下限位置的第二限位开关。优选地,所述炒锅机构还包括炒锅加热装置以及炒锅翻炒装置,所述炒锅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炒锅加热;所述炒锅翻炒装置与所述炒锅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炒锅绕所述炒锅的中轴线旋转。优选地,所述智能炒菜机还包括设于所述炒锅机构下方的食物垃圾处理器以及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上下两端开口且为中空结构的导流壳体,所述导流壳体设于所述炒锅的下方并位于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的正上方,所述导流壳体由其顶部到其底部逐渐收窄,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入口与所述导流壳体底部的开口连通。优选地,所述炒锅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机壳内部并与所述炒锅的锅口相配合的锅盖;当所述炒锅翻转至炒菜工位时,所述炒锅的锅口朝向所述锅盖且所述炒锅的中轴线与所述锅盖的中轴线重合。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内的菜盘位置检测器;所述菜盘位置检测器,其用于检测菜盘在所述自动出菜装置上的放置位置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根据所述菜盘位置检测器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工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智能炒菜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一侧面设有出菜口;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用于装纳食物配料的下料仓、仓门及仓门驱动装置;所述下料仓的底端面设有至少一个下料口,且每一个所述下料口均设有仓门;所述仓门驱动装置用于对应驱动所述仓门打开和关闭;炒锅机构,所述炒锅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下料机构下方;所述炒锅机构包括炒锅、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炒锅固定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上,并控制所述炒锅翻转以使所述炒锅到达相应的工位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炒锅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自动出菜装置,其设于所述炒锅机构的下方并邻近所述出菜口;控制装置,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所述仓门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炒锅分别执行翻转以及移动操作。利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可以使炒锅可以在原有能够转动工位的基础上,控制炒锅进行移动,使得炒锅能够很好地与其他装置,进一步提高了炒菜机的自动化,提高了炒菜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所述智能炒菜机中门板和盖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智能炒菜机中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图3中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中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1中所述下料机构的剖视图。附图标识说明:1.机壳;2.下料机构;21.下料仓;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炒菜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一侧面设有出菜口;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用于装纳食物配料的下料仓及仓门驱动装置;所述下料仓的底端面设有至少一个下料口,且每一个所述下料口均设有仓门;所述仓门驱动装置用于对应驱动所述仓门打开和关闭;炒锅机构,所述炒锅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下料机构下方;所述炒锅机构包括炒锅、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炒锅固定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上,并控制所述炒锅翻转以使所述炒锅到达相应的工位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炒锅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自动出菜装置,其设于所述炒锅机构的下方并邻近所述出菜口;控制装置,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所述仓门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炒锅分别执行翻转以及移动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一侧面设有出菜口;下料机构,所述下料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用于装纳食物配料的下料仓及仓门驱动装置;所述下料仓的底端面设有至少一个下料口,且每一个所述下料口均设有仓门;所述仓门驱动装置用于对应驱动所述仓门打开和关闭;炒锅机构,所述炒锅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下料机构下方;所述炒锅机构包括炒锅、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炒锅固定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上,并控制所述炒锅翻转以使所述炒锅到达相应的工位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炒锅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自动出菜装置,其设于所述炒锅机构的下方并邻近所述出菜口;控制装置,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所述仓门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装置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以及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对所述炒锅分别执行翻转以及移动操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包括主驱动丝杆、副驱动丝杆、驱动电机、同步转动组件以及两个移动连接件;两个所述移动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炒锅的两侧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副驱动丝杆的第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同步转动组件与所述副驱动丝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主驱动丝杆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转动组件包括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以及第一同步皮带;所述第一同步轮设置在所述主驱动丝杆上;所述第二同步轮设置在所述副驱动丝杆上;所述第一同步皮带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二同步轮,以使所述第一同步轮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同步轮转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锦标何光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新先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