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树脂膜与橡胶的叠层体、内衬层材料及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3518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25 2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能够作为充气轮胎的内衬层材料使用的、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之间的界面的粘接强度得到改善。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橡胶组合物包含橡胶成分、酚类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亚甲基供体以及硫化剂,橡胶成分的2.5~40质量%为丁基橡胶或卤化丁基橡胶,上述缩合物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5~20质量份,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25~200质量份。

Laminates, lining materials and inflatable tires of thermoplastic resin film and rub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塑性树脂膜与橡胶的叠层体、内衬层材料及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由该叠层体构成的充气轮胎用内衬层材料以及将该叠层体作为内衬层材料使用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充气轮胎,其包含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橡胶组合物包含橡胶成分、酚类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亚甲基供体以及硫化剂,硫化剂为硫黄或有机过氧化物(日本特许第4858654号公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8586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对于可以作为充气轮胎的内衬层材料使用的、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进一步改善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之间的界面的粘接强度。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人发现,在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中,通过使构成橡胶组合物的橡胶成分的一部分使用丁基橡胶或卤化丁基橡胶,并且在橡胶组合物中配合酚类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和亚甲基供体,从而可以有效地改善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之间的界面的粘接强度,由此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用叠层体,是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橡胶组合物包含橡胶成分、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亚甲基供体以及硫化剂,橡胶成分的2.5~40质量%为丁基橡胶或卤化丁基橡胶,上述缩合物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5~20质量份,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25~200质量份,(式中,R1、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8个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8个的烷氧基。)。本专利技术包含以下方案。[1]一种充气轮胎用叠层体,其特征在于,是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橡胶组合物包含橡胶成分、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亚甲基供体以及硫化剂,橡胶成分的2.5~40质量%为丁基橡胶或卤化丁基橡胶,上述缩合物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5~20质量份,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25~200质量份,(式中,R1、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8个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8个的烷氧基。)。[2]根据[1]所述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上述缩合物的配合量之比为0.5~10。[3]根据[1]或[2]所述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为选自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尼龙6、尼龙66、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尼龙612、尼龙6/66、尼龙MXD6和尼龙6T中的至少1种。[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是使弹性体成分分散于热塑性树脂成分中而成的组合物,热塑性树脂成分为选自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尼龙6、尼龙66、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尼龙612、尼龙6/66、尼龙MXD6和尼龙6T中的至少1种,弹性体成分为选自溴化异丁烯-对甲基苯乙烯共聚物、马来酸酐改性乙烯-α-烯烃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和马来酸酐改性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中的至少1种。[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亚甲基供体为选自改性醚化羟甲基三聚氰胺、低聚甲醛、六亚甲基四胺、五亚甲基四胺和六甲氧基甲基三聚氰胺中的至少1种。[6]一种充气轮胎用内衬层材料,其由[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体构成。[7]一种充气轮胎,其使用[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叠层体作为内衬层材料。专利技术效果对于本专利技术的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而言,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之间的界面的粘接强度优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用叠层体,是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橡胶组合物包含橡胶成分、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亚甲基供体以及硫化剂,橡胶成分的2.5~40质量%为丁基橡胶或卤化丁基橡胶,上述缩合物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5~20质量份,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25~200质量份,(式中,R1、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8个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8个的烷氧基。)。作为构成膜的热塑性树脂,可举出聚酰胺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腈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聚乙烯基系树脂、纤维素系树脂、氟系树脂、酰亚胺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等。作为聚酰胺系树脂,可举出尼龙6(N6)、尼龙66(N66)、尼龙46(N46)、尼龙11(N11)、尼龙12(N12)、尼龙610(N610)、尼龙612(N612)、尼龙6/66(N6/66)、尼龙6/66/12(N6/66/12)、尼龙6/66/610(N6/66/610)、尼龙MXD6(MXD6)、尼龙6T、尼龙6/6T、尼龙9T、尼龙66/PP共聚物、尼龙66/PPS共聚物等。作为聚酯系树脂,可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I)、PET/PEI共聚物、聚芳酯(PAR)、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液晶聚酯、聚氧化烯二酰亚胺酸/聚丁酸酯对苯二甲酸酯共聚物等芳香族聚酯等。作为聚腈系树脂,可举出聚丙烯腈(PAN)、聚甲基丙烯腈、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甲基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甲基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等。作为聚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可举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作为聚乙烯基系树脂,可举出聚乙酸乙烯酯(PVAc)、聚乙烯醇(PVA)、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1,1-二氯乙烯(PVDC)、聚氯乙烯(PVC)、氯乙烯/1,1-二氯乙烯共聚物、1,1-二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作为纤维素系树脂,可举出乙酸纤维素、乙酸丁酸纤维素等。作为氟系树脂,可举出聚1,1-二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聚氯氟乙烯(PCTFE)、四氟乙烯/乙烯共聚物(ETFE)等。作为酰亚胺系树脂,可举出芳香族聚酰亚胺(PI)等。作为聚苯乙烯系树脂,可举出聚苯乙烯(PS)等。作为聚烯烃系树脂,可举出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其中,从兼具耐疲劳性和空气阻隔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尼龙6、尼龙66、尼龙11、尼龙12、尼龙610、尼龙612、尼龙6/66、尼龙MXD6、尼龙6T。为了改善加工性、分散性、耐热性、抗氧化性等,在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范围内,在热塑性树脂中可以配合填充剂、增强剂、加工助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等树脂组合物中通常所配合的配合剂。从空气阻隔性和耐热性的观点出发,最好不配合增塑剂,但是只要在不损害本专利技术的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配合增塑剂。构成膜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是使弹性体成分分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用叠层体,是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橡胶组合物包含橡胶成分、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亚甲基供体以及硫化剂,橡胶成分的2.5~40质量%为丁基橡胶或卤化丁基橡胶,所述缩合物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5~20质量份,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25~200质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17 JP 2015-1432791.一种充气轮胎用叠层体,是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的膜与橡胶组合物的层形成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橡胶组合物包含橡胶成分、式(1)所示的化合物与甲醛的缩合物、亚甲基供体以及硫化剂,橡胶成分的2.5~40质量%为丁基橡胶或卤化丁基橡胶,所述缩合物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5~20质量份,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相对于橡胶成分100质量份为0.25~200质量份,式(1)中,R1、R2、R3、R4和R5各自独立地为氢原子、羟基、碳原子数为1~8个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1~8个的烷氧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亚甲基供体的配合量/所述缩合物的配合量之比为0.5~1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叠层体,其特征在于,热塑性树脂为选自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尼龙6、尼龙66、尼龙11、尼龙12、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田宽和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