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30085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14: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进气装置,其能够有效抑制对第3气体通路和第4气体通路分配的外部气体的流入量存在差异的情况,该第3气体通路和第4气体通路相对与第1气体通路连接的第2气体通路分支。该进气装置100具有:包含多个进气管21~24的进气装置主体80、和将EGR气体分配至多个进气管21~24的分配通路31。分配通路31包含:EGR气体在X2方向上流通的气体通路32、形成为在气体通路32的下游相对气体通路32弯曲并且EGR气体在A1方向上流通的气体通路33、相对气体通路33向X2方向侧分支的气体通路35、和相对气体通路33向X1方向侧分支的气体通路34。气体通路33与气体通路35所成的角θ2小于气体通路33与气体通路34所成的角θ3。

Intake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ir intake devi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flow of the external gas between the third gas passage and the fourth gas path distribution, and the third gas path and the fourth gas path are relative to the second gas path branch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gas path. The intake device 100 has: an intake device body 80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take manifold 21~24, and a distribution path 31 for distributing the EGR gas to a plurality of intake manifold 21~24. Distribution channel 31 includes: EGR gas flow in the X2 direction of the gas channel 32, formed as a gas channel in the downstream gas passage 32 passage 32 bending and EGR relative gas gas flow in the direction of A1 33, the relative gas channel 33 to X2 side branch of the gas passage 35, and gas channel of gas path 33 to X1 side branch of the 34. The angle theta 2 formed by the gas channel 33 and the gas channel 35 is less than the angle theta 3 formed by the gas channel 33 and the gas channel 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气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分配通路的进气装置,上述分配通路将外部气体分配至多个进气管。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一种具有分配通路的进气装置,上述分配通路将外部气体分配至多个进气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内燃机的流路结构,上述内燃机的流路结构设置于进气歧管,并具有EGR(ExhaustGasRecirculation)气体通路,上述进气歧管包含对应内燃机的各个气缸的多个进气通路。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流路结构中,EGR气体通路(分配通路)具有分枝(tournament)形式的流路结构,并与各个进气通路连接,以将EGR气体分配至多个进气通路中的每一个。分枝形式的EGR气体通路包含第1通路(第1气体通路)、连通孔(第2气体通路)、第2通路及第3通路,上述第1通路(第1气体通路)在水平方向的一个方向上延伸,同时,在一个方向的前端部具有闭塞端;上述连通孔(第2气体通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同时,在比闭塞端更靠近上游侧(水平方向的另一个方向侧)的位置与第1通路连接,上述第2通路及第3通路与连通孔的下游端连接,同时,从连通孔的下游端分别向水平方向的另一个方向和一个方向分支。由此,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流路结构中,通过第1通路的闭塞端,减少从第1通路直接流入连通孔的EGR气体(外部气体)的量。由此,减少因惯性而流入第3通路(第3气体通路)的EGR气体的量,在上述第3通路(第3气体通路)中,EGR气体在与流经第1通路的EGR气体的流通方向(水平方向的一个方向)相同的流通方向上流通。其结果为,对第2通路(第4气体通路)以及第3通路分配的EGR气体的流入量存在差异的情况受到抑制,其中,在上述第2通路(第4气体通路)中,EGR气体在与流经第1通路的EGR气体的流通方向相反的流通方向(水平方向的另一个方向)上流通。其中,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流路结构中,第1通路与连通孔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同时,连通孔与第2通路以及第3通路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延伸。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370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流路结构中,由于第1通路与连通孔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延伸,同时,连通孔与第2通路以及第3通路在相互垂直的方向延伸,因此认为,由于EGR气体的惯性而导致EGR气体容易流入第3通路的状态得到维持。因此认为,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内燃机的流路结构中,无法有效地增加流入第2通路的EGR气体的量。其结果为,认为存在以下问题:无法有效地抑制对第3通路(第3气体通路)及第2通路(第4气体通路)分配的EGR气体的流入量存在差异的情况。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装置,其能够有效地抑制对第3气体通路及第4气体通路分配的外部气体的流入量存在差异的情况,上述第3气体通路及第4气体通路相对与第1气体通路连接的第2气体通路分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进气装置具有进气装置主体和分配通路,上述进气装置主体含有与多气缸发动机的各个气缸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进气管,上述分配通路将外部气体分配至多个进气管;分配通路包含分支前气体通路和分支后气体通路,上述分支前气体通路具有第1气体通路和第2气体通路,在上述第1气体通路中外部气体在第1气体流通方向上流通,上述第2气体通路形成为在第1气体通路的下游相对第1气体通路弯曲,并且在上述第2气体通路中外部气体在第2气体流通方向上流通;上述分支后气体通路具有第3气体通路和第4气体通路,上述第3气体通路相对第2气体通路向第1气体流通方向侧分支,上述第4气体通路相对第2气体通路向第1气体流通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分支;第2气体通路与第3气体通路所成的角小于第2气体通路与第4气体通路所成的角。如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将相对第2气体通路向第1气体流通方向侧分支的第3气体通路与第2气体通路所成的角设置为小于相对第2气体通路向第1气体流通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分支的第4气体通路与第2气体通路所成的角。由此,可减小第3气体通路相对第2气体通路所成的角,使得外部气体难以流入向第1气体流通方向侧分支的第3气体通路,同时,可增大第4气体通路相对第2气体通路所成的角,使外部气体容易地流入向第1气体流通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分支的第4气体通路。其结果为,能够有效地使外部气体流入(分配至)由于向第1气体流通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分支而难以被分配在第1气体通路中流通的外部气体的第4气体通路。因此,能够有效降低外部气体的惯性的影响,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对第3气体通路和第4气体通路分配的外部气体的流入量存在差异的情况,其中,上述第3气体通路和第4气体通路相对与第1气体通路连接的第2气体通路分支。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优选第2气体通路相对第1气体通路弯曲,以使第1气体通路的延长线与第2气体通路的延长线的交叉角形成为锐角。如果以上述方式构成,则与第1气体通路的延长线与第2气体通路的延长线的交叉角为垂直或钝角的情况不同,可将第2气体通路中的第2气体流通方向设置为与第1气体通路中的第1气体流通方向相对的方向。由此,可使外部气体更加难以流入向与第2气体流通方向相对的方向(第1气体流通方向)侧分支的第3气体通路,同时,更有效地使外部气体流入向不与第2气体流通方向相对的方向(第1气体流通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分支的第4气体通路。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优选使第1气体通路的与第1气体流通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积和第2气体通路的与第2气体流通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积一定。如果以上述方式构成,则与第1气体通路的与第1气体流通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积和第2气体通路的与第2气体流通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积为不一定的情况不同,能够抑制由于分配通路中的截面积的变化而导致第1气体通路或第2气体通路中外部气体的压力发生变化的情况。由此,在例如外部气体含有水分的情况下,能够抑制水分在压力较低的部位发生液化的情况。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优选使分支前气体通路和分支后气体通路在车辆搭载状态下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或者,从上游朝向下游并向下方倾斜延伸。如果以上述方式构成,则即使在例如外部气体含有水分且该水分发生液化而产生水(冷凝水)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冷凝水滞留于分支前气体通路和分支后气体通路内。由此,可抑制冷凝水结冰而阻碍气体通路中的外部气体的流通,同时,可抑制因滞留的大量冷凝水被一次性地吸入进气管内而对内燃机内的燃烧产生不良影响。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优选分配通路由管部件构成,在车辆搭载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的第2气体通路的长度大于第1气体通路中的管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与第4气体通路中的管部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厚度之和。如果以上述方式构成,则可充分确保在上下方向上第2气体通路的长度,因此可充分确保第2气体流通方向上的第2气体通路的长度。由此,可充分确保在第2气体通路中流通的外部气体的整流性。应予说明,在本申请中,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也考虑如下结构。(附记项1)即,在上述一个技术方案的进气装置中,进气装置主体与构成分配通路的分配部一体形成。(附记项2)此外,在分支前气体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进气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装置,其具有:进气装置主体,所述进气装置主体含有与多气缸发动机的各个气缸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进气管;和分配通路,所述分配通路将外部气体分配至所述多个进气管,所述分配通路包含:分支前气体通路,所述分支前气体通路具有第1气体通路和第2气体通路,在所述第1气体通路中所述外部气体在第1气体流通方向上流通,所述第2气体通路形成为在所述第1气体通路的下游相对所述第1气体通路弯曲,并且在所述第2气体通路中所述外部气体在第2气体流通方向上流通;和分支后气体通路,所述分支后气体通路具有第3气体通路和第4气体通路,所述第3气体通路相对所述第2气体通路向所述第1气体流通方向侧分支,所述第4气体通路相对所述第2气体通路向所述第1气体流通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分支,所述第2气体通路与所述第3气体通路所成的角小于所述第2气体通路与所述第4气体通路所成的角。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8.09 JP 2016-1561301.一种进气装置,其具有:进气装置主体,所述进气装置主体含有与多气缸发动机的各个气缸分别对应设置的多个进气管;和分配通路,所述分配通路将外部气体分配至所述多个进气管,所述分配通路包含:分支前气体通路,所述分支前气体通路具有第1气体通路和第2气体通路,在所述第1气体通路中所述外部气体在第1气体流通方向上流通,所述第2气体通路形成为在所述第1气体通路的下游相对所述第1气体通路弯曲,并且在所述第2气体通路中所述外部气体在第2气体流通方向上流通;和分支后气体通路,所述分支后气体通路具有第3气体通路和第4气体通路,所述第3气体通路相对所述第2气体通路向所述第1气体流通方向侧分支,所述第4气体通路相对所述第2气体通路向所述第1气体流通方向的相反方向侧分支,所述第2气体通路与所述第3气体通路所成的角小于所述第2气体通路与所述第4气体通路所成的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中,所述第2气体通路相对所述第1气体通路弯曲,以使所述第1气体通路的延长线与所述第2气体通路的延长线的交叉角形成为锐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中,所述第1气体通路的与所述第1气体流通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积和所述第2气体通路的与所述第2气体流通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积一定。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装置,其中,所述第1气体通路的与所述第1气体流通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积和所述第2气体通路的与所述第2气体流通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截面积一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装置,其中,所述分支前气体通路和所述分支后气体通路在车辆搭载状态下在水平方向上延伸,或者,从上游朝向下游并向下方倾斜延伸。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装置,其中,所述分支前气体通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笃史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