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锁式浮动闸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93902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8 05: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锁式浮动闸片,包括:背板,具有若干定位孔;摩擦体,弹性浮动的安装在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摩擦体凸于所述背板,相邻所述摩擦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为能够使任一摩擦体发生转动,所有摩擦体相邻依次抵靠从而产生自锁的间隙。通过所述第一间隙的设置,使得任意一个摩擦体在受力发生转动时,能够抵靠在相邻的摩擦体上,而相邻的摩擦体再依次将转动力矩向与之相邻的摩擦体传递,从而达到任一摩擦体受到转动力矩作用时,所有摩擦体同时受到转动力矩作用,从而达到自锁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铆钉止挡防转的技术方案来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取消了在背板上加工铆钉,因此能够起到减少加工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Self locked floating slu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lf-locking floating brake, comprising: a backboard has a plurality of positioning holes; friction, elastic float is installed in the positioning hole, and the friction protruding from the backboard, the friction between adjacent body having a first gap, the first to be able to make any gap the friction body rotates, all friction against the gap resulting in adjacent self-locking. Through the first gap setting, so that any one of the friction force in the body can rotate, against the friction on the adjacent and adjacent friction torque which in turn will transfer to the friction body and adjacent, so as to achieve any friction caused by rotation torque, torque and by all the friction body, so as to achieve the self locking effect.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rivet stop and anti rotation is adopted.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 cancels the rivet on the backplane, so it can reduce the processing steps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锁式浮动闸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动
,具体涉及一种自锁式浮动闸片。
技术介绍
目前,在高速列车制动器中,通常采用的是盘式制动结构。盘式制动结构主要包括制动盘和制动闸片,上述制动结构通过制动盘与制动闸片的相互摩擦,消耗了运动车辆或设备的动能,使列车停止运动。但是,由于制动闸片普遍采用的是铆钉固定连接的方式,所以在制动时,易出现制动闸片上的摩擦块与制动盘之间不能完全贴合的现象,使作用力不能平均的作用在摩擦块与制动盘上,从而造成制动闸片的高应力作用点出现裂纹、掉块、缺损,产生局部高温区、减短了制动闸片的使用寿命,影响制动效果。单点浮动闸片在高速/动车组列车运营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解决缓解制动盘热斑和裂纹、避免闸片偏摩、提高制动稳定性。现有结构的单点浮动闸片共有18个摩擦体,摩擦体独立于背板上,因摩擦体旋转对闸片的制动性能存在影响,因此为了避免摩擦体发生旋转,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摩擦体的周边固定铆钉,从而防止抵住摩擦体旋转,一般来说一片闸片需要铆接30个防转铆钉,这就导致这种闸片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铆钉受力容易损坏,也导致了防转性能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自锁式浮动闸片中背板上需安装加工多个铆钉,从而导致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且防止摩擦体转动的性能不可靠的技术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防止摩擦体转动的性能可靠的自锁式浮动闸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锁式浮动闸片,包括:背板,具有若干定位孔;摩擦体,弹性浮动的安装在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摩擦体凸于所述背板,相邻所述摩擦体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为能够使任一摩擦体发生转动,所有摩擦体相邻依次抵靠从而产生自锁的间隙。上述的自锁式浮动闸片,所述第一间隙为0.5-5mm区间内。上述的自锁式浮动闸片,所述摩擦体为长圆形。上述的自锁式浮动闸片,所述摩擦体以若干列布置在所述背板上,且每列的所述摩擦体长度方向首尾相接。上述的自锁式浮动闸片,所述摩擦体为20个。上述的自锁式浮动闸片,所述摩擦体在所述背板上设置为8列,其中第一列和最后一列分别具有一个所述摩擦体,第二列至第六列分别具有三个所述摩擦体。上述的自锁式浮动闸片,所述摩擦体包括:球面结构的支撑部和由所述支撑部向下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伸入所述定位孔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定位孔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卡簧,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定位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锁式浮动闸片中,通过所述第一间隙的设置,使得任意一个摩擦体在受力发生转动时,能够抵靠在相邻的摩擦体上,而相邻的摩擦体再依次将转动力矩向与之相邻的摩擦体传递,从而达到任一摩擦体受到转动力矩作用时,所有摩擦体同时受到转动力矩作用,从而达到自锁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铆钉止挡防转的技术方案来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取消了在背板上加工铆钉,因此能够起到减少加工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锁式浮动闸片中,第一间隙由于是能够满足使任一摩擦体发生转动,所有摩擦体相邻依次抵靠从而产生自锁的间隙。因此第一间隙的距离实际非常小,这样相比于现有的闸片来说能够设置在同样大的背板上设置更多的摩擦体,从而提高本专利技术的自锁式浮动闸片的制动效果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自锁式浮动闸片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自锁式浮动闸片中摩擦体和定位孔之间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2-背板;3-摩擦体;31-第一间隙;4-卡簧;5-弹性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锁式浮动闸片,参考图1和图2,包括:背板2,具有若干定位孔;摩擦体3,弹性浮动的安装在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摩擦体3凸于所述背板2,相邻所述摩擦体3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所述第一间隙31为能够使任一摩擦体3发生转动,所有摩擦体3相邻依次抵靠从而产生自锁的间隙。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一间隙31的设置,使得任意一个摩擦体3在受力发生转动时,能够抵靠在相邻的摩擦体3上,而相邻的摩擦体3再依次将转动力矩向与之相邻的摩擦体3传递,从而达到任一摩擦体3受到转动力矩作用时,所有摩擦体3同时受到转动力矩作用,从而达到自锁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铆钉止挡防转的技术方案来说,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取消了在背板2上加工铆钉,因此能够起到减少加工步骤,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为了加工铆钉,摩擦体3之间的间隙较大,这样就导致了同样面积的背板2上可放置的摩擦体3的数量没有达到最大化,而摩擦体3的数量越多,闸片使用寿命越长,制动效果也越好。而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31由于是能够满足使任一摩擦体3发生转动,所有摩擦体3相邻依次抵靠从而产生自锁的间隙。因此第一间隙的距离实际非常小,这样相比于现有的闸片来说能够设置在同样大的背板2上设置更多的摩擦体3,从而提高本实施例的自锁式浮动闸片的制动效果和使用寿命。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间隙31为0.5-5mm区间内。如所述第一间隙为0.5mm,或所述第一间隙为0.53mm,或所述第一间隙为0.55mm,其中特别优选所述第一间隙为0.55mm.以下结合图1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摩擦体3在背板2上的排布方式:参考图1,所述摩擦体3优选但不限于是长圆形,所述摩擦体3以若干列布置在所述背板2上,且每列的所述摩擦体3长度方向首尾相接。所述摩擦体3为20个。所述摩擦体3在所述背板2上设置为8列,其中第一列和最后一列分别具有一个所述摩擦体3,第二列至第六列分别具有三个所述摩擦体3。以下结合图2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摩擦体3和背板2的连接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自锁式浮动闸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锁式浮动闸片,包括:背板(2),具有若干定位孔;摩擦体(3),弹性浮动的安装在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摩擦体(3)凸于所述背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体(3)包括:球面结构的支撑部和由所述支撑部向下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伸入所述定位孔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定位孔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卡簧(4),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定位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5);相邻所述摩擦体(3)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所述第一间隙(31)为能够使任一摩擦体(3)发生转动,所有摩擦体(3)相邻依次抵靠从而产生自锁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式浮动闸片,包括:背板(2),具有若干定位孔;摩擦体(3),弹性浮动的安装在所述定位孔内,且所述摩擦体(3)凸于所述背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体(3)包括:球面结构的支撑部和由所述支撑部向下延伸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伸入所述定位孔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定位孔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卡簧(4),所述定位部和所述定位孔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5);相邻所述摩擦体(3)之间具有第一间隙(31),所述第一间隙(31)为能够使任一摩擦体(3)发生转动,所有摩擦体(3)相邻依次抵靠从而产生自锁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式浮动闸片,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佩芳释加才让曹静武丁向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宜上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