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8662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7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包括有A板及对应的B板,A板内装设前模仁,B板内装设有与前模仁对应的后模仁,前模仁与后模仁配合形成模腔,模腔侧端装设有呈水平布置的行位,行位上端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并贯穿前模仁的流道镶针,流道镶针内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减少铲胶和拉胶粉,减少产品不良品,增加注塑稳定性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模具一般都在行位上加入胶流道,从而使流道容易铲胶和拉胶粉,影响产品成型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该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减少铲胶和拉胶粉,减少产品不良品,增加注塑稳定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包括有A板及对应的B板,A板内装设前模仁,B板内装设有与前模仁对应的后模仁,前模仁与后模仁配合形成模腔,模腔侧端装设有呈水平布置的行位,行位上端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并贯穿前模仁的流道镶针,流道镶针内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流道。其中,所述A板上端依次装设有面板及水口板。其中,所述B板下端通过方铁装设有底板。其中,所述行位装设于设置于所述B板上端的行位座上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包括有A板及对应的B板,A板内装设前模仁,B板内装设有与前模仁对应的后模仁,前模仁与后模仁配合形成模腔,模腔侧端装设有呈水平布置的行位,行位上端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并贯穿前模仁的流道镶针,流道镶针内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流道。本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减少铲胶和拉胶粉,减少产品不良品,增加注塑稳定性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中包括有:1——A板11——前模仁12——面板13——水口板2——B板21——后模仁22——方铁23——底板3——模腔31——行位32——流道镶针33——流道34——行位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包括有A板1及对应的B板2,A板1内装设前模仁11,B板2内装设有与前模仁11对应的后模仁21,前模仁11与后模仁21配合形成模腔3,模腔3侧端装设有呈水平布置的行位31,行位31上端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并贯穿前模仁11的流道镶针32,流道镶针32内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流道33。进一步的,所述A板1上端依次装设有面板12及水口板13。进一步的,所述B板2下端通过方铁22装设有底板23。进一步的,所述行位31装设于设置于所述B板2上端的行位座34上端。需更进一步的解释,本技术通过行位31上端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并贯穿前模仁11的流道镶针32的结构设计,减少铲胶和拉胶粉,减少产品不良品,增加注塑稳定性,故本技术具有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减少铲胶和拉胶粉,减少产品不良品,增加注塑稳定性的优点。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A板(1)及对应的B板(2),A板(1)内装设前模仁(11),B板(2)内装设有与前模仁(11)对应的后模仁(21),前模仁(11)与后模仁(21)配合形成模腔(3),模腔(3)侧端装设有呈水平布置的行位(31),行位(31)上端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并贯穿前模仁(11)的流道镶针(32),流道镶针(32)内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流道(3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行位流道镶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A板(1)及对应的B板(2),A板(1)内装设前模仁(11),B板(2)内装设有与前模仁(11)对应的后模仁(21),前模仁(11)与后模仁(21)配合形成模腔(3),模腔(3)侧端装设有呈水平布置的行位(31),行位(31)上端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并贯穿前模仁(11)的流道镶针(32),流道镶针(32)内设置有呈竖向布置的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美才王学彪
申请(专利权)人:君辉塑胶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