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2641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10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内壳、锅体外壳、多孔泡沫金属件和液态相变工质,其中,锅体外壳套设在锅体内壳外侧,并与锅体内壳焊接形成密闭的中空腔体,中空腔体为真空腔体;多孔泡沫金属件设在锅体内壳的外侧壁和/或锅体外壳的内侧壁上,且相邻多孔泡沫金属件之间具有导流间隙;液态相变工质位于中空腔体的底部位置处,并能够沿着多孔泡沫金属件中的孔洞挥发和冷凝。上述技术方案,对锅具底部进行加热时,能够通过液态相变工质的循环汽化和冷凝,将锅具底部的热量传导至锅具上部,从而确保整个锅具各部位温度的均匀性,最终实现锅具表面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

Cookwar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pot comprises a pot body shell, pot body shell, a porous metal foam and liquid phase of refrigerant, the pot body shell is sleeved on the outside of the pot body shell, and welded to form a hollow cavity enclosed with the pot shell, the hollow cavity is vacuum cavity; the medial wall of the lateral wall in the pot body shell porous foam metal and / or pot shell, with the diversion gap and the adjacent porous foam metal pieces; bottom positions of liquid phase of refrigerant in a hollow cavity, and along the porous foam metal pieces in the hole evaporation and condensation. The technical proposal, on the bottom of the pot is heated, can cycle through the vaporization and condensation of liquid phase change medium, the bottom of the pot heat conduction to the upper pot, to ensure that the entire pot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temperature uniformity, and ultimately in the cooking pot surface has good physical non stick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具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饭煲、电压力锅的内锅,大多采用在内锅的内层喷涂氟树脂等不沾涂料,来实现煮饭过程中的米饭不沾效果,但这些不沾涂层的耐磨性能较差、结合力不够理想、寿命较为有限,比较容易出现脱落现象,且被人体吸收后,可能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内锅表面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且不会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的锅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内壳;锅体外壳,套设在所述锅体内壳的外侧,并与所述锅体内壳焊接形成密闭的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为真空腔体;多孔泡沫金属件,设在所述锅体内壳的外侧壁和/或所述锅体外壳的内侧壁上,且相邻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之间具有导流间隙;和液态相变工质,位于所述中空腔体的底部位置处,并能够沿着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中的孔洞挥发和冷凝。优选地,多个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呈辐射状分布,以在相邻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之间形成所述导流间隙。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为一种采用双层结构的无涂层的物理不沾锅,锅具的锅体内壳和锅体外壳之间形成真空的中空腔体,中空腔体内靠近上部的位置处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多孔泡沫金属件,如多孔泡沫金属件粘接在锅体内壳的外壁面上,中空腔体内靠近底部的位置处注射有液态相变工质(如水、氨气或正己烷等),这样在对锅具底部进行加热,当锅具底部的温度增加至一定温度后(如温度>100℃),中空腔体内靠近底部位置处的液态工质会汽化挥发为气体,并沿着相邻两个多孔泡沫金属件之间的导流间隙传向中空腔体内靠近上部的冷凝端,与此同时伴随着热量的有效传导,使得锅具其开口端的位置被加热,而受冷后的相变工质发生冷凝又重新转变为液体,液体吸附在多孔泡沫金属件内的孔隙中,并在重力作用下沿多孔泡沫金属件流至中空腔体的底部,然后重新受热后再蒸发,该加热冷凝过程不断循环往复,从而确保整个锅具各部位在加热数分钟后的温度场基本保持一致(如温差能够控制在±4℃),即保证整个锅具各部位温度呈均匀分布状态,最终实现该锅具表面在煮饭时具有良好的物理不沾效果;并且上述的锅具,不需要在锅具的表面喷涂氟树脂等不沾涂料,因而有效避免了因不沾涂层的耐磨性能较差、结合力不够理想、寿命较短、易脱落而影响锅具在煮饭时的不沾效果及使用寿命,并有效避免了不沾涂料被人体吸收后,对用户的身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另外,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锅具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体内壳的锅口处设有向外弯折的第一环形翻边,所述锅体外壳的锅口处设有向外弯折的第二环形翻边,所述第一环形翻边与所述第二环形翻边密闭连接,以在所述锅体内壳和所述锅体外壳之间形成密闭的所述中空腔体。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翻边和所述第二环形翻边焊接成一体。通过第一环形翻边和第二环形翻边的密封连接,如采用焊接工艺将锅体内壳上的第一环形翻边和锅体外壳上的第二环形翻边焊接密封,确保焊缝间完全密封而无缝隙,优选地,焊接后对焊缝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在锅体内壳和锅体外壳之间形成密闭的中空腔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体外壳的外侧壁面的上部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处设有与所述中空腔体密闭连通的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用于向所述中空腔体的底部注射所述液态相变工质,并使所述中空腔体内的空气通过所述金属管排出。在锅体外壳靠近上部的位置处开设连接口(如直径为3mm左右的小孔),然后插入同直径的金属管(如金属空心铜管),再将金属管与锅壁的接触位置进行焊接密封,实现金属管与中空腔体的密闭连通,以通过该金属管向中空腔体的底部注射液态相变工质,并排除中空腔体内的空气,使中空腔体内保持真空状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中空腔体内的真空度为10-3Pa~10-1Pa。控制中空腔体内的真空度为10-3Pa~10-1Pa,以降低液态相变工质的相变温度,便于液态相变工质的循环汽化和冷凝,从而进一步保证锅具底部和上部的温度均匀性,从而保证整个锅具各部位的温度均匀性。当然,中空腔体内的真空度不限于上述具体数值范围,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锅体内壳和所述锅体外壳均采用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冲压成型,所述不锈钢板或所述铝合金板的厚度范围为0.6mm~2.5mm。采用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冲压成型锅体内壳和锅体外壳,既保证锅具的成型效果,又保证锅具的导热性能;采用厚度范围为0.6mm~2.5mm的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既保证锅具的强度,又保证锅具的导热性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中空腔体的宽度范围为1.5mm~4mm;其中,所述中空腔体的宽度为所述锅体内壳的外侧壁面和所述锅体外壳的内侧壁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宽度。优选地,锅体内壳的外侧壁面和锅体外壳的内侧壁面之间的间隙宽度保持基本一致。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的厚度与所述中空腔体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的平均孔径为0.2mm~0.4mm,孔隙率为70%~90%。当然,上述多孔泡沫金属件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不限于上述具体限定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用;优选地,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采用多孔泡沫铜或多孔泡沫铝,切割成条状制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为多孔泡沫铜件或多孔泡沫铝件。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液态相变工质为水、氨气或正己烷。当然,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还可以为其它泡沫金属件,所述液态相变工质也可以为其它液态相变工质,只要不脱离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锅具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锅具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图。其中,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锅体内壳,101第一环形翻边,20锅体外壳,201第二环形翻边,30中空腔体,40多孔泡沫金属件,50导流间隙,60金属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4描述根据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锅具和该锅具的制作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包括:锅体内壳10、锅体外壳20、多孔泡沫金属件40和液态相变工质(图中未示出)。其中,锅体外壳20套设在锅体内壳10的外侧,并与锅体内壳10焊接形成密闭的中空腔体30,中空腔体30为真空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锅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内壳;锅体外壳,套设在所述锅体内壳的外侧,并与所述锅体内壳焊接形成密闭的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为真空腔体;多孔泡沫金属件,设在所述锅体内壳的外侧壁和/或所述锅体外壳的内侧壁上,且相邻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之间具有导流间隙;和液态相变工质,位于所述中空腔体的底部位置处,并能够沿着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中的孔洞挥发和冷凝。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5.20 CN 2016204675299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内壳;锅体外壳,套设在所述锅体内壳的外侧,并与所述锅体内壳焊接形成密闭的中空腔体,所述中空腔体为真空腔体;多孔泡沫金属件,设在所述锅体内壳的外侧壁和/或所述锅体外壳的内侧壁上,且相邻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之间具有导流间隙;和液态相变工质,位于所述中空腔体的底部位置处,并能够沿着所述多孔泡沫金属件中的孔洞挥发和冷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内壳的锅口处设有向外弯折的第一环形翻边,所述锅体外壳的锅口处设有向外弯折的第二环形翻边,所述第一环形翻边与所述第二环形翻边密闭连接,以在所述锅体内壳和所述锅体外壳之间形成密闭的所述中空腔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翻边和所述第二环形翻边焊接成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外壳的外侧壁面的上部位置处开设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处设有与所述中空腔体密闭连通的金属管,所述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康曹达华杨玲李洪伟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