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1892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8 05: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控制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前腔及后腔,前腔内设置有前腔活塞,后腔内设置有后腔活塞,阀体上设置有与前腔连通的前输入口、前输出口及与后腔连通的后输入口,前腔活塞与后腔活塞刚性连接,后输入口用于输入液体驱动后腔活塞带动前腔活塞将前腔内的液体经前输出口压出,阀体内设置有用于使前腔活塞以及后腔活塞复位的复位件;利用上述液压控制阀能够对现有的刹车系统进行调整,提供两种刹车模式供驾驶者选择,灵活性强,操作难度低,且可将两组刹车油路分开,至少保证其中一组可用,提高可靠性及安全性,保证驾驶者的安全。

A hydraulic control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控制阀
本技术涉及控制阀
,特别涉及一种液压控制阀。
技术介绍
液压碟刹系统,也被称作油刹或者油碟刹、油碟,是利用液压油将刹车手柄的动力传递给制动卡钳,再由制动卡钳摩擦碟片实现制动效果的刹车装置,由于结构简单、制动效果好,已经在摩托车、汽车等机动车,甚至自行车上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应用于摩托车时,液压碟刹系统一般包括刹车泵、油杯、连接管路以及制动钳。刹车机构,如手刹或者脚刹驱动刹车泵压缩系统内的制动液,液压油推动制动钳运动,从而实现刹车功能。与汽车不同的是,摩托车的质心较高,制动时,质心的位置向前漂移大,前轮需要更大的制动力。对于现有前、后轮独立制动系统而言,若驾驶者技术熟练,制动时可根据路面情况和天气情况合理使用前后制动器,使摩托车平稳可靠停车,但对于技术不熟练的驾驶者,传统的制动系统就会潜藏诸多不安全的事故隐患,例如,如果单独使用前制动,前轮有可能抱死,而丧失转向能力,进而导致重大的倾覆事故,如果单独使用后轮制动,不仅制动效能低下,还有可能导致后轮抱死,酿成侧滑事故。因此,如何改善现有的刹车系统,提高其灵活性及可靠性,降低操作难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控制阀,以达到提高刹车系统灵活性及可靠性,降低操作难度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压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前腔以及后腔,所述前腔内设置有前腔活塞,所述后腔内设置有后腔活塞,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前腔连通的前输入口、前输出口以及与所述后腔连通的后输入口,所述前腔活塞与所述后腔活塞刚性连接,所述后输入口用于输入液体驱动所述后腔活塞带动所述前腔活塞将所述前腔内的液体经所述前输出口压出,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前腔活塞以及所述后腔活塞复位的复位件。优选地,所述后腔活塞的受力面积与所述前腔活塞的受力面积相同;或者,所述后腔活塞的受力面积与所述前腔活塞的受力面积不同。优选地,所述后腔活塞的受力面积大于所述前腔活塞的受力面积。优选地,所述前腔活塞将所述前腔分隔为前输入腔以及前输出腔,所述前输入口与所述前输入腔连通,所述前输出口与所述前输出腔连通,所述前输入腔与所述前输出腔通过回流道导通。优选地,所述前腔活塞上设置有伸入所述前输出腔内的限位杆,所述复位件设置在所述限位杆与所述阀体之间。优选地,所述前输入腔内靠近所述后腔的一端设置有密封圈。优选地,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后腔连通的排气孔,所述排气孔内设置有堵头。优选地,所述堵头包括连接套、柔性连接件以及丝堵,所述连接套嵌装于所述排气孔内,所述丝堵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连接与所述连接套,所述丝堵穿过所述连接套与所述排气孔内的螺纹结构配合。优选地,所述丝堵上形成有用于压紧所述连接套的台阶面。优选地,所述连接套与柔性连接件为一体结构。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控制阀,包括阀体,阀体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前腔以及后腔,前腔内设置有前腔活塞,后腔内设置有后腔活塞,阀体上设置有与前腔连通的前输入口、前输出口以及与后腔连通的后输入口,前腔活塞与后腔活塞刚性连接,后腔活塞的受力面积与前腔活塞的受力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此来调节前后腔的压力配比,以调整前后腔的输出比例,后输入口用于输入液体驱动后腔活塞带动前腔活塞将前腔内的液体经前输出口压出,阀体内设置有用于使前腔活塞以及后腔活塞复位的复位件;在使用时,将手刹及脚刹中的一个的液体输出端与前输入口连通,使手刹及脚刹中的另一个的液体输出端分两路,一路与后输入口连通,另一路与前制动钳及后制动钳中的一个连通,前输出口与前制动钳及后制动钳中的另一个连通;手刹及脚刹中的一个输出的液压油经前输入口进入前腔,并从前输出口流向前制动钳及后制动钳中的另一个进行制动,此时只有一个制动钳制动;而在操纵手刹及脚刹中的另一个时,液压油分两路,一路直接流向前制动钳及后制动钳中的一个进行制动,另一路经后输入口进入阀体后腔,驱动后腔活塞带动前腔活塞压缩前腔,将前腔内的液压油从前输出口压出,使前制动钳及后制动钳中的另一个进行制动,从而实现两个制动钳同时制动,在液压控制阀的制作过程中,可通过调整后腔活塞的受力面积与前腔活塞的受力面积之间的大小关系,来调整前后腔的液压油输出比例,从而在同时制动时使两个制动钳的制动力有所区别,以满足需要,提高安全性;利用上述结构的液压控制阀能够对现有的刹车系统进行调整,提供两种刹车模式供驾驶者选择,一是两个制动钳,如前制动钳及后制动钳同时制动且前后制动钳的制动力可根据车辆情况及使用环境进行优化调整,二是可是其中一个制动钳单独制动,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不仅提高刹车系统灵活性,还能够降低刹车操作的难度,进一步地,通过上述液压控制阀,可将两组刹车油路完全分开,从而至少保证其中一组刹车可用,提高整个刹车系统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保证驾驶者的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及其液压控制阀,以达到提高其可靠性及安全性,保护骑乘者的安全的目的。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液压控制阀,包括阀体1,阀体1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前腔以及后腔,前腔内设置有前腔活塞2,后腔内设置有后腔活塞3,阀体1上设置有与前腔连通的前输入口7、前输出口9以及与后腔连通的后输入口8,前腔活塞2与后腔活塞3刚性连接,后腔活塞3的受力面积与前腔活塞2的受力面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以此来调节前后腔的压力配比,以调整前后腔的输出比例,比如,后输入口8用于输入液体驱动后腔活塞3带动前腔活塞2将前腔内的液体经前输出口9压出,阀体1内设置有用于使前腔活塞2以及后腔活塞3复位的复位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液压控制阀,在使用时,将手刹及脚刹中的一个的液体输出端与前输入口7连通,使手刹及脚刹中的另一个的液体输出端分两路,一路与后输入口8连通,另一路与前制动钳及后制动钳中的一个连通,前输出口9与前制动钳及后制动钳中的另一个连通;手刹及脚刹中的一个输出的液压油经前输入口7进入前腔,并从前输出口9流向前制动钳及后制动钳中的另一个进行制动,此时只有一个制动钳制动;而在操纵手刹及脚刹中的另一个时,液压油分两路,一路直接流向前制动钳及后制动钳中的一个进行制动,另一路经后输入口8进入阀体1后腔,驱动后腔活塞3带动前腔活塞2压缩前腔,将前腔内的液压油从前输出口9压出,使前制动钳及后制动钳中的另一个进行制动,从而实现两个制动钳同时制动,在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液压控制阀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前腔以及后腔,所述前腔内设置有前腔活塞,所述后腔内设置有后腔活塞,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前腔连通的前输入口、前输出口以及与所述后腔连通的后输入口,所述前腔活塞与所述后腔活塞刚性连接,所述后输入口用于输入液体驱动所述后腔活塞带动所述前腔活塞将所述前腔内的液体经所述前输出口压出,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前腔活塞以及所述后腔活塞复位的复位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前腔以及后腔,所述前腔内设置有前腔活塞,所述后腔内设置有后腔活塞,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前腔连通的前输入口、前输出口以及与所述后腔连通的后输入口,所述前腔活塞与所述后腔活塞刚性连接,所述后输入口用于输入液体驱动所述后腔活塞带动所述前腔活塞将所述前腔内的液体经所述前输出口压出,所述阀体内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前腔活塞以及所述后腔活塞复位的复位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活塞的受力面积与所述前腔活塞的受力面积相同;或者,所述后腔活塞的受力面积与所述前腔活塞的受力面积不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活塞的受力面积大于所述前腔活塞的受力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液压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腔活塞将所述前腔分隔为前输入腔以及前输出腔,所述前输入口与所述前输入腔连通,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民杰陈志勇张晓雷梁海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