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斑症病毒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2030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由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白斑症病毒受体的单抗Ⅱ,该瘤细胞保藏号:CCTCC-C200418,其分泌的单抗Ⅱ具有与对虾血细胞的细胞膜上的该病毒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封闭该受体,阻断该病毒进入细胞,使该病毒不能感染对虾血细胞的功能;该杂交瘤细胞在常规培养2-3天的培养液内显示由桃红色变为黄色,此时该培养液中含有大量该瘤细胞分泌的单抗Ⅱ;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该单抗Ⅱ与血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膜呈现黄绿色荧光;经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酶标仪测OD值,其OD值与阴性对照OD值的比值不小于2。该单抗Ⅱ可大批量工业生产,为预防或治疗对虾白斑症病毒病起积极作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抗体的应用技术的改进,具体讲是一种由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白斑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其属于分子免疫学和病毒学交叉

技术介绍
目前,白斑症病毒病是对虾养殖中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引起很高的对虾死亡率,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引起该病的白斑症病毒可广泛感染对虾的皮下组织、造血组织、结缔组织、淋巴器官等,血细胞是该病毒侵染的主要靶细胞,因此对虾血细胞上存在白斑症病毒的受体。病毒受体的筛选较多采用病毒重叠蛋白印迹测定(virusoverlay protein blot assay)技术。使用该技术筛选病毒受体的前提条件受体活性必须由单个多肽表达,同时该多肽能够在没有其它细胞膜成分帮助下与病毒结合,并在去垢剂中不失去其活性。但是有些病毒的受体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转印后,受体蛋白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并且失去了其它细胞膜成分的帮助,丧失了与病毒的结合活性,用病毒重叠蛋白印迹测定技术无法筛选到该类受体。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为病毒受体的筛选、鉴别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首先制备出抗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杂交瘤细胞分泌的抗白斑症病毒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其特征在于:该杂交瘤细胞的保藏号:CCTCC-C200418其分泌的特异性抗白斑症病毒受体的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Ⅱ)具有与对虾血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白斑症病毒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封闭该受体,阻断病毒进入细胞,使病毒不能感染对虾血细胞的功能;长势良好的该杂交瘤细胞在其培养液内常规培养2-3天,养液即由桃红色转变为黄色,该培养液中含有大量杂交瘤细胞分泌出的单克隆抗体-单抗Ⅱ;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该单抗Ⅱ与血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血细胞膜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血细胞内的细胞核区域无荧光;经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文斌张志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