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结构及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15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2: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马达结构及移动终端,该马达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扣合形成一闭合空间;活动端子,设置在闭合空间内,活动端子包括固定轴和套设在固定轴外围可沿固定轴的轴向移动的动子;其中,第二壳体位于闭合空间内设置有线圈,固定轴从线圈的轴向穿过线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由于振动马达需要在电机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振子,因此限制了马达的整体体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马达结构及移动终端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马达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也在朝着多样化的形势发展。一些触屏电子设备比如手机,为了提升触感会在设备内部集成振动马达。通常情况下,手机等移动终端内部设置的振动马达一般为柱状马达、扁平马达或线性马达。然而,振动马达需要在电机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振子,为保持振感,马达体积无法做的太小,限制手机等移动终端往轻薄化方向发展。参见图1,以体积最小的柱状马达16为例,为了使柱状马达16可以振动,需要在电机的转轴外增加一个偏心振子17,这样当电机转动时会产生较大的离心力而形成振动;然而,柱状马达16的长度为7.8毫米,偏心振子17的长度为3.5毫米,从长度上来看,偏心振子17的长度几乎占到整个柱状马达16的1/3的长度,体积比例也会接近1/3,因此偏心振子17限制了柱状马达16的整体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马达结构及移动终端,其目的是为了解决由于振动马达需要在电机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振子,因此限制了马达的整体体积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结构,该马达结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互扣合形成一闭合空间;活动端子,设置在闭合空间内,活动端子包括固定轴和套设在固定轴外围可沿固定轴的轴向移动的动子;其中,第二壳体设有位于闭合空间内的线圈,固定轴从线圈的轴向穿过线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马达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马达结构及移动终端,通过马达结构在壳体内部设置活动端子,实现振动功能,而活动端子设置于马达结构内部,减小了整个马达结构的体积,节省了占用空间,有利于减小马达结构所安装的终端设备的体积;本技术解决了由于振动马达需要在电机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振子,因此限制了马达的整体体积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的柱状马达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马达结构的示意图;图3表示图2的右视图;图4表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马达结构的爆炸图;图5表示图3的沿A-A线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活动端子;4、固定轴;5、动子;6、线圈;7、第一端;8、第二端;9、第一钢片;10、第二钢片;11、正极;12、负极;13、销钉;14、柔性电路板;15、焊锡;16、柱状马达;17、偏心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2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马达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相互扣合形成一闭合空间,构成马达结构的壳体;参见图2及图5,活动端子3,设置在闭合空间内,活动端子3包括固定轴4和套设在固定轴4外围可沿固定轴4轴向移动的动子5;固定轴4固定设置在闭合空间内部,动子5可沿固定轴4的轴向移动。其中,第二壳体2设有位于闭合空间内的线圈6,固定轴4从线圈6的轴向穿过线圈6;固定轴4从线圈6的轴向穿设过线圈6,当线圈6通电之后,会产生磁场以及磁感线,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动子5将切割磁感线而获取动力,沿固定轴4轴向反复移动,从而带动整个马达结构振动。本技术的马达结构,在壳体内部设置活动端子3,实现现有技术中的马达的振子功能,而活动端子3设置于马达结构内部,减小了整个马达结构的体积,节省了占用空间,有利于减小马达结构所安装的终端设备的体积。继续参见图4以及图5,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轴4的第一端7固定在第一壳体1上,第二端8固定在第二壳体2上。固定轴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上,使得动子5可沿第一壳体1至第二壳体2的方向上移动;可选地,可在第一壳体1上和第二壳体2上分别设置固定轴4的安装位。优选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第一钢片9和第二钢片10;其中,第一钢片9的一端位于闭合空间内,线圈6的正极11缠绕在第一钢片9的一端,第一钢片9用于连接线圈6正极11与电源;第一钢片9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2,并固定在第二壳体2上;第二钢片10的一端位于闭合空间内,线圈6的负极12缠绕在第一钢片9的一端,第二钢片10用于连接线圈6负极12与电源,使得线圈6通电;第二钢片10的另一端穿出第二壳体2,并固定在第二壳体2上;参见图2以及图3,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马达结构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4,柔性电路板14与第二壳体2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柔性电路板14固定在终端设备上。其中,柔性电路板14上设置有与第一钢片9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一连接电路以及与第二钢片10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连接电路。第一钢片9与第二钢片10还分别通过焊锡15固定在柔性电路板14上。第一连接电路、第二连接电路还与终端设备的主板上的电路电连接,为线圈6供电。优选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固定轴4的材质为无磁金属;具体地,固定轴4的材质为无磁不锈钢,无磁不锈钢具有的特殊性质使得磁力线可以穿过,使得固定轴4不会影响线圈6的磁感线分布。动子5的材质为软磁材料,具体地,动子5的材质为软磁铁氧体材料。继续参见图2以及图5,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穿设销钉13铆接固定;销钉13穿设过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并与二者铆接,实现二者的固定。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当线圈6通电后产生磁场,若通交流电,则会产生变化磁场。动子5经过初始励磁后,在下一次反向电流流过线圈6时会与铁氧体自身的磁场产生相反的磁场,所以动子5会受到变化电磁场的作用从而进行快速往返运动,实现马达结构的振动。本技术提供的马达结构,在壳体内部设置活动端子3,实现振动功能,而活动端子3设置于马达结构内部,减小了整个马达结构的体积,节省了占用空间,有利于减小马达结构所安装的终端设备的体积;本技术解决了由于振动马达需要在电机的基础上额外增加振子,因此限制了马达的整体体积的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马达结构。优选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移动终端还包括:马达驱动电路;马达结构的线圈6的正极11以及负极12分别与马达驱动电路电连接,用于驱动马达。可选地,马达驱动电路可通过产生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来驱动马达结构。优选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线圈6的正极11与马达驱动电路的一个端子通过马达结构的柔性电路板14上设置的第一连接电路连接;线圈6的负极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马达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扣合形成一闭合空间;活动端子,设置在所述闭合空间内,所述活动端子包括固定轴和套设在所述固定轴外围可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的动子;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位于所述闭合空间内的线圈,所述固定轴从所述线圈的轴向穿过所述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互扣合形成一闭合空间;活动端子,设置在所述闭合空间内,所述活动端子包括固定轴和套设在所述固定轴外围可沿所述固定轴的轴向移动的动子;其中,所述第二壳体设有位于所述闭合空间内的线圈,所述固定轴从所述线圈的轴向穿过所述线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的第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上,第二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钢片和第二钢片;其中,所述第一钢片的一端位于所述闭合空间内,所述线圈的正极缠绕在所述第一钢片的一端,所述第一钢片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钢片的一端位于所述闭合空间内,所述线圈的负极缠绕在所述第一钢片的一端;所述第二钢片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第二壳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电路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昌国王富明闫维荣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