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及变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118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包括控制器安装支架、电控元器件安装板、安装框架及滑轨,所述滑轨沿变流器柜体的深度方向布置,所述安装框架滑设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控制器安装支架和所述电控元器件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公开了一种变流器,包括上述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柜体空间利用率高、布线整齐美观、可维护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及变流器
本技术涉及电器柜体,尤其涉及一种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及变流器。
技术介绍
变流器各类电控元器件,用于控制各电控线路的通断和各类电控功能的实现。对于变流器内电控元器件的布局,目前主要有分散式和集中式两种方案。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分散式布局方案,综合考虑布线的规范、安装空间等限制因素,将电控元器件分散布置于柜体内部,相应的各进出电缆线也是沿柜体内部各处布置。这种电控元器件分散式布局方案,柜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相对较高,但是电控元器件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较低,电缆布线较为繁琐,整齐、美观度不佳。电控元器件集中式布局方案,则是将各类电控元器件集中布置于一块电器板上,各进出电缆线汇聚到电器板的同一位置,然后分散走向各自对应的连接器件。电控元器件集中式布局方案,电缆布线整齐、美观,但是为提升电器元件的可维护性,通常需将电器板正向布置于柜体内,占用柜体宽度空间尺寸较大,不能充分利用柜体深度空间尺寸,柜体空间利用率较低。随着工业变流器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变流器产品内部布局越来越紧凑,模块化和通用性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工业设计水平也被越来越重视。上述的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其柜体空间利用率和通用化程度较低;进出电缆布线繁琐,整齐、美观程度较低;电气板抽出或推进柜体时,缺乏对进、出电缆进行引导和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柜体空间利用率高、布线整齐美观的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含有上述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的变流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包括控制器安装支架、电控元器件安装板、安装框架及滑轨,所述滑轨沿变流器柜体的深度方向布置,所述安装框架滑设于所述滑轨上,所述控制器安装支架和所述电控元器件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还包括保护拖链及拖链导向梁,所述拖链导向梁与所述滑轨平行布置,所述保护拖链沿所述拖链导向梁长度方向布置且一端固定于拖链导向梁上形成固定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上形成活动端,电控元器件的进出电缆线自保护拖链的活动端进入保护拖链内部并从固定端穿出。所述保护拖链的固定端通过固定端支架固定于所述拖链导向梁上,保护拖链的活动端通过活动端支架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上。所述电控元器件安装板包括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所述控制器安装支架位于所述上安装板左侧,所述上安装板四周均设有线槽,所述下安装板下侧、左侧及右侧均设有线槽,所述保护拖链的活动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的右下侧,所述下安装板下侧的线槽位于所述保护拖链的活动端上方。一种变流器,包括上述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公开的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将控制器安装支架、电控元器件安装板集成安装于安装框架上,使得控制器、电控元器件得以集中布局,有利于使电缆布线整齐、美观,可维护性提高;安装框架可沿滑轨滑动,从而实现安装框架相对于柜体的拉出与推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滑轨沿变流器柜体深度方向布置,可充分利用柜体深度空间尺寸,减少占用宽度空间尺寸,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地设置保护拖链,保护拖链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于可移动的安装框架上,电控元器件的进出电缆线自保护拖链的活动端进入保护拖链内部并从固定端穿出,使得控制器、电控元器件的大量进出电缆线整齐、规则地排列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布线的整齐、美观程度,且在保护拖链的引导和保护下,进出电缆线可随安装框架的拉出或推进而协同运动,避免了对进出电缆线造成拉伤、折弯或磨损损伤,延长电缆线使用寿命。本技术公开的变流器,包含上述的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因而同样具有上述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控制器安装支架;2、电控元器件安装板;21、上安装板;22、下安装板;3、安装框架;4、滑轨;41、滑轨安装支架;5、保护拖链;6、拖链导向梁;7、固定端支架;8、活动端支架;9、线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包括控制器安装支架1、电控元器件安装板2、安装框架3及滑轨4,滑轨4沿变流器柜体的深度方向布置,安装框架3滑设于滑轨4上,控制器安装支架1和电控元器件安装板2安装于安装框架3上。本实施例中,滑轨4为线性滑轨,线性滑轨安装于滑轨安装支架41上。通过线性滑轨实现安装框架3的滑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其他滑动结构,能够实现安装框架3沿滑轨4的相对滑动即可。该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将控制器安装支架1、电控元器件安装板2集成安装于安装框架3上,使得控制器、电控元器件得以集中布局,有利于使电缆布线整齐、美观,可维护性提高;安装框架3可沿滑轨4滑动,从而实现安装框架3相对于变流器柜体(图中未示出)的拉出与推进,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滑轨4沿变流器柜体深度方向布置,可充分利用柜体深度空间尺寸,减少占用宽度空间尺寸,大大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该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还包括保护拖链5及拖链导向梁6,拖链导向梁6与滑轨4平行布置,保护拖链5沿拖链导向梁6长度方向布置且一端固定于拖链导向梁6上形成固定端,另一端连接于安装框架3上形成活动端,电控元器件的进出电缆线自保护拖链5的活动端进入保护拖链5内部并从固定端穿出。该结构可使得控制器、电控元器件的大量进出电缆线整齐、规则地排列在一起,进一步提高了布线的整齐、美观程度,且在保护拖链5的引导和保护下,进出电缆线可随安装框架3的拉出或推进而协同运动,避免了对进出电缆线造成拉伤、折弯或磨损损伤,延长电缆线使用寿命。其中,保护拖链5的节数和弯曲半径可根据安装框架3的滑动行程和柜体空间大小来确定,保护拖链5每一链节的高度和宽度则根据所有进、出电缆线数目和线缆总的外围直径来选配。本实施例中,保护拖链5的固定端通过固定端支架7固定于拖链导向梁6上,保护拖链5的活动端通过活动端支架8固定连接于安装框架3上。设置固定端支架7和活动端支架8便于保护拖链5的安装,及进、出电缆线穿入、穿出保护拖链5。本实施例中,电控元器件安装板2包括上安装板21和下安装板22,控制器安装支架1位于上安装板21左侧(对应于柜体的内侧),上安装板21四周均设有线槽9,下安装板22下侧、左侧及右侧均设有线槽9,保护拖链5的活动端连接于安装框架3的右下侧,下安装板22下侧的线槽9位于保护拖链5的活动端上方。设置上安装板21和下安装板22,并通过合理的设置线槽9,便于高压、低压分开走线,提高产品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具体操作过程中,各进、出电缆布线时,经过上安装板21四周线槽9引导后,于下安装板22左下角汇集在一起,然后从保护拖链5活动端进入保护拖链5内部,再从保护拖链5的固定端出来,最后分散走向各自对应的连接器件,通过这种布线方式,使得大量进出电缆线整齐、规则地排列在一起,提高了布线的整齐、美观程度;本实施例的变流器,包括上述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由于包含上述的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因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及变流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安装支架(1)、电控元器件安装板(2)、安装框架(3)及滑轨(4),所述滑轨(4)沿变流器柜体的深度方向布置,所述安装框架(3)滑设于所述滑轨(4)上,所述控制器安装支架(1)和所述电控元器件安装板(2)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3)上,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还包括保护拖链(5)及拖链导向梁(6),所述拖链导向梁(6)与所述滑轨(4)平行布置,所述保护拖链(5)沿所述拖链导向梁(6)长度方向布置且一端固定于拖链导向梁(6)上形成固定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3)上形成活动端,电控元器件的进出电缆线自保护拖链(5)的活动端进入保护拖链(5)内部并从固定端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安装支架(1)、电控元器件安装板(2)、安装框架(3)及滑轨(4),所述滑轨(4)沿变流器柜体的深度方向布置,所述安装框架(3)滑设于所述滑轨(4)上,所述控制器安装支架(1)和所述电控元器件安装板(2)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3)上,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还包括保护拖链(5)及拖链导向梁(6),所述拖链导向梁(6)与所述滑轨(4)平行布置,所述保护拖链(5)沿所述拖链导向梁(6)长度方向布置且一端固定于拖链导向梁(6)上形成固定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安装框架(3)上形成活动端,电控元器件的进出电缆线自保护拖链(5)的活动端进入保护拖链(5)内部并从固定端穿出。2.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器电控元器件布局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强王婷孙保涛李滔黄华坤俞鹏程周晓云刘斐何正科龚毅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