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关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00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开关电源,包括壳体、散热系统和风扇驱动电路,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变压器、开关管、电感L1、输入单元、电流反馈单元、电压反馈单元、控制芯片以及输出单元,所述散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的若干散热鳍片、安装在所述散热鳍片上的散热风扇和与所述壳体内腔连通的导孔,所述风扇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耦合,所述散热风扇电连接在所述风扇驱动电路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风扇驱动电路以驱动所述散热风扇工作。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使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散热,延长了该开关电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关电源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
,具体涉及一种开关电源。
技术介绍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目前,开关电源以小型、轻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方式。开关电源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军工设备、科研设备、LED照明、工控设备、通讯设备、电力设备、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半导体制冷制热、空气净化器,电子冰箱,液晶显示器,LED灯具,通讯设备,视听产品,安防监控,LED灯袋,电脑机箱,数码产品和仪器类等领域。由于开关电源优点多、可应用范围广,因此,市场上对开关电源的需求量极大,虽然现有市场中已经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开关电源,但是这些开关电源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散热效果不好,从而减少了开关电源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且耐用的开关电源。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开关电源,其中,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一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变压器、开关管、电感L1、输入单元、电流反馈单元、电压反馈单元、控制芯片以及输出单元,所述电感L1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入单元,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到所述输入单元、所述变压器的初级、所述开关管、所述电流反馈单元以及所述电压反馈单元,所述电流反馈单元与所述开关管电连接,所述电压反馈单元与所述输出单元电连接,所述变压器的初级还与所述输入单元耦合,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与所述电流反馈单元以及所述输出单元耦合;所述电感L1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将输入电压传送到所述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用于将输入电压输入到变压器的初级和所述控制芯片进行供电,所述输出单元用于输出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的输出电压,所述电流反馈单元用于将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的输出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芯片,所述电压反馈单元用于将所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的输出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用于根据从所述电流反馈单元反馈的电流和从所述电压反馈单元反馈的电压来控制所述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散热系统,所述散热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外的若干散热鳍片、安装在所述散热鳍片上的散热风扇和与所述壳体内腔连通的导孔,所述导孔将所述壳体内腔与两个散热鳍片之间的隔腔连通;风扇驱动电路,所述风扇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第二次级耦合,所述散热风扇电连接在所述风扇驱动电路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芯片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风扇驱动电路以驱动所述散热风扇工作进一步地,所述输入单元包括滤波电感、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以及输入滤波电容,从输入单元输入的交流电压Vac经整流桥、滤波电感及滤波电容进行整流和滤波后得到一整流电压Vrec。更进一步地,该开关电源还包括输入电压欠压保护单元,所述输入电压欠压保护单元为一输入电压欠压保护电路,所述输入电压欠压保护电路包括整流单元、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电压比较器A1、稳压管D和NMOS管Q1,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AC,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依次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电压比较器A1的反相输入端,所述电压比较器A1的正相输入端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电压比较器A1的正相输入端通过所述稳压管D接地,所述电压比较器A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NMOS管Q1的栅极,所述NMOS管Q1的源极接地,所述NMOS管Q1的漏极连接PWM控制器的控制引脚COMP。更进一步地,所述电流反馈单元为一电流反馈电路,所述电流反馈电路在输出与输入信号对应的电压的放大电路输入侧,插入负载电阻R12而得到的电流作为反馈电流,包括,将该反馈电流转换为电压并作为反馈信号输出的输出电流电压转换单元、输入该输出电流电压转换单元的反馈信号及输入上述输入信号并按上述反馈信号相应放大上述输入信号并输出到负载驱动单元中的误差信号放大器。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所述左导流板和所述右导流板对应设置在所述导孔附近、且向所述壳体内腔延伸、并且接近所述基板,所述左导流板和所述右导流板之间形成气体流通腔,所述左导流板的端部和所述右导流板的端部形成气体出口,该气体出口朝向所述基板的底部,以利于所述基板的底部散热。更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系统还包括一浮动分割板,所述浮动分割板放置在所述气体流通腔内,所述浮动分割板的上端漏出所述气体出口,所述浮动分割板的下端延伸至所述导孔的上部;所述浮动分割板将所述气体流通腔分割成一对流通腔,将该气体出口分割成一对分流口。更进一步地,所述左导流板和所述右导流板均焊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所述左导流板和所述右导流板的结合处均焊接、且不漏气。更进一步地,所述左导流板的端头和所述右导流板的端头均具有若干个凸起,所述凸起向所述分流口延伸。更进一步地,当该开关电源工作时,所述控制芯片控制所述风扇驱动电路驱动所述散热风扇旋转,一部分气流会沿隔腔流动散热,另一部分气流通过所述导孔的下部进入所述导孔内,快速流动的气体在所述导孔的上部将所述浮动分割板吹起,使得所述浮动分割板悬浮在所述气体流通腔内,进而气体经一对流通腔后,从一对分流口喷向所述基板,使得所述基板上的热量被气流带走。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散热系统中采用了散热鳍片、散热风扇、左导流板、右导流板和浮动分割板使该开关电源的散热效果更好,延长了该开关电源的使用寿命,且其中的浮动分割板在该开关电源不工作的时候会下沉,将壳体的内腔与外界隔离防止了灰尘进入电源内部。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散热风扇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壳体内部散热鳍片上部的右视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输入单元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输入过压保护单元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输入电压欠压保护单元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芯片各管脚连接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流反馈单元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电压反馈单元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输出过压保护单元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图中标记为:输入单元-1、滤波电感-1-1、整流桥-1-2、输入滤波电容-1-3、输入电压保护单元-2、输入电压欠压保护单元-3、控制芯片-4、变压器-5、电流反馈单元-6、输出电流电压转换单元-6-1、负载驱动单元-6-2、误差信号放大器-6-3、前置放大器-6-4、电压反馈单元-7、集成芯片电路模块-7-1、电容组-7-2、输出过压保护单元-8、输出单元-9、开关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开关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0),所述壳体(200)内设有一基板(201),所述基板(201)上设有变压器(5)、开关管(10)、电感L1、输入单元(1)、电流反馈单元(6)、电压反馈单元(7)、控制芯片(4)以及输出单元(9),所述电感L1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入单元(1),所述控制芯片(4)电连接到所述输入单元(1)、所述变压器(5)的初级、所述开关管(10)、所述电流反馈单元(6)以及所述电压反馈单元(7),所述电流反馈单元(6)与所述开关管(10)电连接,所述电压反馈单元(7)与所述输出单元(9)电连接,所述变压器(5)的初级还与所述输入单元(1)耦合,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次级与所述电流反馈单元(6)以及所述输出单元(9)耦合;所述电感L1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将输入电压传送到所述输入单元(1),所述输入单元(1)用于将输入电压输入到变压器(5)的初级和所述控制芯片(4)进行供电,所述输出单元(9)用于输出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次级的输出电压,所述电流反馈单元(6)用于将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次级的输出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芯片(4),所述电压反馈单元(7)用于将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次级的输出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芯片(4),所述控制芯片(4)用于根据从所述电流反馈单元(6)反馈的电流和从所述电压反馈单元(7)反馈的电压来控制所述开关管(10)的导通和截止;散热系统(300),所述散热系统(300)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200)外的若干散热鳍片(301)、安装在所述散热鳍片(301)上的散热风扇(302)和与所述壳体(200)内腔连通的导孔(303),所述导孔(303)将所述壳体(200)内腔与两个散热鳍片(301)之间的隔腔(304)连通;风扇驱动电路(11),所述风扇驱动电路(11)设置在所述基板(201)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11)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5)的第二次级耦合,所述散热风扇(302)电连接在所述风扇驱动电路(11)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11)与所述控制芯片(4)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4)控制所述风扇驱动电路(11)以驱动所述散热风扇(302)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00),所述壳体(200)内设有一基板(201),所述基板(201)上设有变压器(5)、开关管(10)、电感L1、输入单元(1)、电流反馈单元(6)、电压反馈单元(7)、控制芯片(4)以及输出单元(9),所述电感L1一端电连接所述输入单元(1),所述控制芯片(4)电连接到所述输入单元(1)、所述变压器(5)的初级、所述开关管(10)、所述电流反馈单元(6)以及所述电压反馈单元(7),所述电流反馈单元(6)与所述开关管(10)电连接,所述电压反馈单元(7)与所述输出单元(9)电连接,所述变压器(5)的初级还与所述输入单元(1)耦合,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次级与所述电流反馈单元(6)以及所述输出单元(9)耦合;所述电感L1用于接收输入电压并将输入电压传送到所述输入单元(1),所述输入单元(1)用于将输入电压输入到变压器(5)的初级和所述控制芯片(4)进行供电,所述输出单元(9)用于输出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次级的输出电压,所述电流反馈单元(6)用于将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次级的输出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芯片(4),所述电压反馈单元(7)用于将所述变压器(5)的第一次级的输出电压反馈给所述控制芯片(4),所述控制芯片(4)用于根据从所述电流反馈单元(6)反馈的电流和从所述电压反馈单元(7)反馈的电压来控制所述开关管(10)的导通和截止;散热系统(300),所述散热系统(300)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200)外的若干散热鳍片(301)、安装在所述散热鳍片(301)上的散热风扇(302)和与所述壳体(200)内腔连通的导孔(303),所述导孔(303)将所述壳体(200)内腔与两个散热鳍片(301)之间的隔腔(304)连通;风扇驱动电路(11),所述风扇驱动电路(11)设置在所述基板(201)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11)的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5)的第二次级耦合,所述散热风扇(302)电连接在所述风扇驱动电路(11)上,所述风扇驱动电路(11)与所述控制芯片(4)电连接,所述控制芯片(4)控制所述风扇驱动电路(11)以驱动所述散热风扇(302)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单元(1)包括滤波电感(1-1)、由四个二极管组成的整流桥(1-2)以及输入滤波电容(1-3),从输入单元(1)输入的交流电压Vac经整流桥(1-2)、滤波电感(1-1)及滤波电容(1-3)进行整流和滤波后得到一整流电压Vrec。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该开关电源还包括输入电压欠压保护单元(3),所述输入电压欠压保护单元(3)为一输入电压欠压保护电路,所述输入电压欠压保护电路包括整流单元、第一电容C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电压比较器A1、稳压管D和NMOS管Q1,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AC,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依次通过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整流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喜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