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20080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充电设备。其包括充电模块和用于辅助充电的调温模块,所述调温模块设置于充电模块的充电电源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NMOS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二NMOS管、第二电容和第二电阻,所述调温模块包括壳体、电子制冷制热片和用于给调温模块供电的供电电源。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NMOS管、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二NMOS管的电路设计在直流充电过程中,分解充电过程,降低电源充电时的纹波噪声,充电压差幅度线性减小,使得电压平稳过渡无突变;通过调温模块对充电电源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保证其充电效率最大化,缩短充电时间,不受地点、外界温度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充电设备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交通工具尤其是列车需要对不同电源进行充电,但其本身自带的只有一种电源,对于交通工具上的设备来说,随着功耗和信号电压幅度的降低,电源噪声叠加在信号上,对信号失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其次由于交通工具的充电设备受温度影响比较严重,在寒冷的季节充电效率严重降低,延长充电时间,进而人们的工作受到制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载充电设备,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NMOS管、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二NMOS管的电路设计在直流充电过程中,分解充电过程,降低电源充电时的纹波噪声,充电压差幅度线性减小,使得电压平稳过渡无突变;通过调温模块对充电电源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保证其充电效率最大化,缩短充电时间,不受地点、外界温度的影响;通过电子制冷制热片一步到位简化调温模块的结构及减小其体积,使其更加实用;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载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模块和用于辅助充电的调温模块,所述调温模块设置于充电模块的充电电源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NMOS管、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二NMOS管、第二电容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第一NMOS管的控制端相连,且其正向输入端与基准电压相连;所述第一NMOS管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相连,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第一电阻接地;所述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并联且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和第二NMOS管的输入端均与第一NMOS管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第二NMOS管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并与被充电电源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接地的第二电容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容和第二电阻并联接地,所述调温模块包括壳体、电子制冷制热片和用于给调温模块供电的供电电源,所述壳体分为内层和外层,其内层将充电电源包裹;所述电子制冷制热片插入壳体的内层与外层形成的空腔内,并与供电电源电连接;所述壳体的空腔内填充有易导热的液体。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散热片,其设置于壳体外层的外表面,并与供电电源电连接。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壳体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制成。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准电压的电压值位于充电电源和被充电电源的电压值之间。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供电电源与电子制冷制热片的连接电路的电流可调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NMOS管、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二NMOS管的电路设计在直流充电过程中,分解充电过程,降低电源充电时的纹波噪声,充电压差幅度线性减小,使得电压平稳过渡无突变;通过调温模块对充电电源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保证其充电效率最大化,缩短充电时间,不受地点、外界温度的影响;通过电子制冷制热片一步到位简化调温模块的结构及减小其体积,使其更加实用;整个车载充电设备设计合理,适应范围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所述充电模块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载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模块和用于辅助充电的调温模块,所述调温模块设置于充电模块的充电电源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1、第一NMOS管2、第一电容3、第一电阻4、第二运算放大器5、第二NMOS管6、第二电容7和第二电阻8,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输出端与第一NMOS管2的控制端相连,且其正向输入端与基准电压100相连;所述第一NMOS管2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200相连,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第一电阻4接地;所述第一电容3与第一电阻4并联且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5的正向输入端和第二NMOS管6的输入端均与第一NMOS管2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第二NMOS管6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6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5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并与被充电电源300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6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接地的第二电容7和第二电阻8,所述第二电容7和第二电阻8并联接地,所述调温模块包括壳体9、电子制冷制热片10和用于给调温模块供电的供电电源11,所述壳体分为内层9-1和外层9-2,其内层9-1将充电电源200包裹;所述电子制冷制热片10插入壳体9的内层与外层形成的空腔9-3内,并与供电电源11电连接;所述壳体9的空腔9-3内填充有易导热的液体。优选的,当外界温度过高,充电电源需要降温才能保持高效的充电效率时,还包括散热片12,其设置于壳体外层9-2的外表面,并与供电电源11电连接;通过散热片与电子制冷制热片制热制冷过程相互配合,对充电电源及时进行降温处理。优选的,所述壳体9采用耐高温的材料制成;防止壳体内部液体泄露。进一步,所述基准电压100的电压值位于充电电源200和被充电电源300的电压值之间。更进一步,所述供电电源11与电子制冷制热片10的连接电路的电流可调节,电子制冷制热片的吸热和放热时通过电流的大小决定的。通过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一NMOS管、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二NMOS管的电路设计在直流充电过程中,分解充电过程,降低电源充电时的纹波噪声,充电压差幅度线性减小,使得电压平稳过渡无突变;通过调温模块对充电电源进行升温或降温处理,保证其充电效率最大化,缩短充电时间,不受地点、外界温度的影响;通过电子制冷制热片一步到位简化调温模块的结构及减小其体积,使其更加实用。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技术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载充电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模块和用于辅助充电的调温模块,所述调温模块设置于充电模块的充电电源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1)、第一NMOS管(2)、第一电容(3)、第一电阻(4)、第二运算放大器(5)、第二NMOS管(6)、第二电容(7)和第二电阻(8),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输出端与第一NMOS管(2)的控制端相连,且其正向输入端与基准电压(100)相连;所述第一NMOS管(2)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200)相连,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第一电阻(4)接地;所述第一电容(3)与第一电阻(4)并联且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5)的正向输入端和第二NMOS管(6)的输入端均与第一NMOS管(2)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第二NMOS管(6)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6)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5)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并与被充电电源(300)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6)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接地的第二电容(7)和第二电阻(8),所述第二电容(7)和第二电阻(8)并联接地,所述调温模块包括壳体(9)、电子制冷制热片(10)和用于给调温模块供电的供电电源(11),所述壳体分为内层(9‑1)和外层(9‑2),其内层(9‑1)将充电电源(200)包裹;所述电子制冷制热片(10)插入壳体(9)的内层与外层形成的空腔(9‑3)内,并与供电电源(11)电连接;所述壳体(9)的空腔(9‑3)内填充有易导热的液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模块和用于辅助充电的调温模块,所述调温模块设置于充电模块的充电电源处,所述充电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1)、第一NMOS管(2)、第一电容(3)、第一电阻(4)、第二运算放大器(5)、第二NMOS管(6)、第二电容(7)和第二电阻(8),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输出端与第一NMOS管(2)的控制端相连,且其正向输入端与基准电压(100)相连;所述第一NMOS管(2)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200)相连,输出端与第一运算放大器(1)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并通过第一电阻(4)接地;所述第一电容(3)与第一电阻(4)并联且接地,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5)的正向输入端和第二NMOS管(6)的输入端均与第一NMOS管(2)的输出端相连,其输出端与第二NMOS管(6)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6)的输出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5)的反向输入端相连,并与被充电电源(300)相连;所述第二NMOS管(6)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接地的第二电容(7)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鸿德刘春晖曲超杰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青整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