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981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4 00:12
一种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热敏电阻器件包括壳体;壳盖,其与壳体相配合;电器保护装置包括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其设在壳体腔内,一侧有第一电极面,另一侧有第二电极面;第一插脚,其插置在壳体上,在第一插脚朝向第一电极面的一侧有第一弹性接触片,第一弹性接触片与第一电极面接触;第二插脚,其插置在壳体上,在第二插脚朝向第二电极面的一侧有一对第二弹性接触片,该对第二弹性接触片与第二电极面接触,特点:电器保护装置还包括电路开路弹性接触片,其与第一插脚电气绝缘隔离且在对应于第一弹性接触片的一侧的位置协同第一弹性接触片与第一电极面接触且插置在壳体上。消除电流穿透现象,有效地起到过流、过热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电器保护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上面提及的热敏电阻器是指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英文缩写为“PTC”)。在诸如冰箱的电机起动控制电路中、电视机的电子消磁电路中和监控器显象管之类的电气电路中通常设计有限流电路,而限流电路普遍使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以广泛应用于冰箱的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保护装置为例,将习惯称之为起动器的电器保护装置连接在交流电机的主、副绕组线圈回路中,更确切地讲,连接在制冷压缩机的温控器和电机的进线之间,起到过流、过热保护作用。在已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不乏见诸关于前述的冰箱制冷压缩机电机的保护装置的技术方案,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2664281Y推荐的电机起动器、CN2664282Y提供的结构改进的电机起动器、CN2664283Y介绍的结构改良的电机起动器、CN2664282提出的结构改进的电机起动器、CN2664283Y公诸的结构改良的电机起动器、CN2606490Y公开的电机起动保护、CN2606491Y披露的一体多电机起动保护器以及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581043C推出的节能型一体式单相交流电机起动保护器,等等。上述专利方案所涉及的电器保护装置的结构由图3所示,包括正温度热敏电阻器3、第一插脚4和第二插脚5,依据公知技术例如依据前述的CN100581043C的说明书第6页第18-18行的教导:第一插脚4与交流电机的副线圈电气连接,而第二插脚5与交流电机的主线圈电气连接,第一插脚4朝向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的一侧具有一对第一弹性片41,该对第一弹性片41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的一侧贴触(即接触),第二插脚5朝向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的另一侧同样有一对第二弹性片51,该对第二弹性片51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的另一侧贴触(即接触),并且第一、第二弹性片41、51的位置彼此对应。上述由图3揭示的电器保护装置虽然能够起到保护作用,但是由于一对第一弹性片41与一对第二弹性片51的位置彼此对应,并将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挟持在两者之间,于是,当经过一段时期的使用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的物理性能会朝着降低的趋势变化,尤其是在电路和/或器件中发生非正常热量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受到损坏,并且按理说,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损坏后便破裂成复数个碎块,使电路断开。但是,由于第一、第二弹性片41、51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的配合有失合理性,因此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的碎块仍然处于被第一、第二弹性片41、51挟持的状态,导致短路,而短路更加剧异常热量产生,从而使电器受到损坏。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授权公告号CN1076851C(具有故障安全保护功能的电子器件)和作为CN1076851C的分案专利CN1198290C(发生故障时有减少内部元件毁坏功能的电子器件)所推崇的技术方案能够弥补前述的欠缺,即能够消除由图3结构所产生的所述不足,具体可参见CN1198290C在
技术介绍
栏中的系统阐述。CN1198290C的具体方案是:将第一弹性接触零件与第三定位凸块的位置错开,并且将第四弹性零件与第二凸块的位置错开,从而使第一、第三接触件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沿彼此相对的方向施加力,和第二及第四接触件对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以彼此相对的方向施加力,对此可以见该专利的说明书第5页第16-23行以及说明书附图的图7。但是,上述CN1198290C推崇的技术方案依然存在有缺憾,具体是:由于只考虑了将第一弹性接触零件与第三凸块位置错开以及将第四弹性接触零件与第二凸块的位置错开,也就是说,专利方案仅仅考虑了水平方向的位置错开,因此当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出现纵向碎裂情形时,藉由第一、第四弹性接触零件及第三、第二凸块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四个不同的即四个错开的接触点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散开,避免继续将碎片挟持(夹住),但是,由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碎裂形状是随机的,不可预见的,并且并不以人们的设计意志或设计理念所左右,更具体地讲,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碎裂(破碎)情形既可能是纵向裂开,也可能是横向裂开,还可能是纵横向同时裂开。因此,当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出现横向碎裂或纵横向同时碎裂情形时,该专利对横向碎裂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挟持情形。也就是说,当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产生横向碎裂时并不能起到使碎块散开的应有作用,被夹住的碎块仍处于电流导通状态,从而导致依然存在损及器件之虞。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2103915B推荐的“具有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的电气保护装置”弥补了前述CN1198290C存在的缺憾,该CN102103915B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其说明书第0026至29段,并且客观上能兑现说明书第0020段以及0030段记载的技术效果。但是,由于包括CN1198290C和CN102103915B在内的所有专利涉及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件的保护装置千篇一律地将隶属于第一插脚的第一弹性接触片(即“第一弹簧片”,以下同)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一侧的第一电极面接触以及将隶属于第二插脚的第二弹性接触片(即“第二弹簧片”,以下同)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另一侧的第二电极面接触,因而均未摆脱图3所示的传统设计思维或称设计理念的束缚。因为,从前述专利揭示的支撑装置的结构可知:第一弹性接触片与第一插脚共同构成的整体结构大体上呈英文字母的K字形,第二弹性接触片与第二插脚共同构成的整体结构同样大体上呈英文字母的K字形。具体而言,固定于第一插脚朝向第二插脚一侧的第一弹性接触片具有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一侧的第一电极面相接触的两个第一接触爪,同理,固定于第二插脚朝向第一插脚一侧的第二弹性接触片具有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另一侧的第二电极面相接触的两个第二接触爪,藉由两个第一接触爪以及两个第二接触爪分别对应于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两侧并分别与前述第一、第二电极面接触而形成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导电路径。于是,如前述,当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物理性能降低特别是在电路和/或器件中发生非正常热量时,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碎裂,从理论上讲,由于第一、第二弹性接触片具有一定的弹性,因而能将碎裂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瓣块的位置发生错位(偏移)而藉以断开电路,但是在本申请人所做的非有限次数的试验中发现,处于破碎状态的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瓣块仍存在有被第一、第二弹性接触片挟持的几率,尽管被挟持几率并不高,但必竟具有引发短路、加剧异常热量产生并最终损及电器之虞。毫无疑问,如果在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碎裂后并在第一、第二弹性接触片的弹性力作用下既可使碎块位置发生错位偏移、又能使碎块下落并且还能可靠地断开电路,则不失为一种有益之举,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中外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相应的技术启示。针对上述已有技术,本申请人作了长期而有益的反复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保密措施下经实验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助于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碎裂时产生的碎块有效偏移错位而藉以使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的连接电路处于开路状态,又有利于阻止电流流经碎块并且避免碎块同时与第一弹性接触片以及第二弹性接触片相连接而藉以消除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所述的热敏电阻器件包括一壳体(1);一用于对壳体(1)的壳体腔(11)蔽护的壳盖(2),该壳盖(2)与壳体(1)相配合;所述的电器保护装置包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壳体腔(11)内,并且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的一侧具有第一电极面(31),而另一侧具有第二电极面(32);一第一插脚(4),该第一插脚(4)与所述的第一电极面(31)相对应并且插置在所述的壳体(1)上,在该第一插脚(4)朝向第一电极面(31)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弹性接触片(41),该第一弹性接触片(41)与第一电极面(31)接触;一第二插脚(5),该第二插脚(5)与所述的第二电极面(32)相对应并且插置在所述的壳体(1)上,在该第二插脚(5)朝向第二电极面(32)的一侧具有一对第二弹性接触片(51),该对第二弹性接触片(51)与第二电极面(32)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器保护装置还包括有一电路开路弹性接触片(6),该电路开路弹性接触片(6)与所述的第一插脚(4)电气绝缘隔离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41)的一侧的位置协同第一弹性接触片(41)与所述的第一电极面(11)接触并且插置在所述的壳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所述的热敏电阻器件包括一壳体(1);一用于对壳体(1)的壳体腔(11)蔽护的壳盖(2),该壳盖(2)与壳体(1)相配合;所述的电器保护装置包括一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壳体腔(11)内,并且该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的一侧具有第一电极面(31),而另一侧具有第二电极面(32);一第一插脚(4),该第一插脚(4)与所述的第一电极面(31)相对应并且插置在所述的壳体(1)上,在该第一插脚(4)朝向第一电极面(31)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弹性接触片(41),该第一弹性接触片(41)与第一电极面(31)接触;一第二插脚(5),该第二插脚(5)与所述的第二电极面(32)相对应并且插置在所述的壳体(1)上,在该第二插脚(5)朝向第二电极面(32)的一侧具有一对第二弹性接触片(51),该对第二弹性接触片(51)与第二电极面(32)接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器保护装置还包括有一电路开路弹性接触片(6),该电路开路弹性接触片(6)与所述的第一插脚(4)电气绝缘隔离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弹性接触片(41)的一侧的位置协同第一弹性接触片(41)与所述的第一电极面(11)接触并且插置在所述的壳体(1)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的壳体腔(11)的壳体腔底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插脚(4)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插脚槽(111),该第一插脚槽(111)贯穿所述的壳体腔底壁,所述的第一插脚(4)与该第一插脚槽(111)插配并且第一插脚(4)的下端伸展到壳体腔(11)外;在壳体(1)的壳体腔(11)的壳体腔底壁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插脚(5)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插脚槽(112),该第二插脚槽(112)同样贯穿所述的壳体腔底壁,所述的第二插脚(5)与该第二插脚槽(112)插配并且第二插脚(5)的下端伸展到壳体腔(11)外,所述的壳盖(2)在对应于壳体腔(11)的上方的位置与壳体(1)嵌合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插脚(4)的上部一端延伸有一第一插脚座(42),在所述的第二插脚(5)的上部一端延伸有一第二插脚座(52),第一、第二插脚座(42、52)彼此对应,在所述的壳盖(2)上开设有一第一插孔(21)和一第二插孔(22),该第一插孔(21)与所述的第一插脚座(42)相对应,而第二插孔(22)与所述的第二插脚座(52)相对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热敏电阻器件的电器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1)前侧和后侧中部并且在彼此对应的位置各向上延伸有一壳体卡脚(12),而在所述壳盖(2)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中部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晓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天银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