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1889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3 1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包括夹层、冷却水系统的控制系统,冷却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分别与夹层的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连通,出水管与三个出水口连通,进水管与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手动电磁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手动电磁阀,进水管与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并联连接有电磁阀,夹层的底部设有第一测温热电阻,夹层的顶部设有第二测温热电阻,炉门处设有温度计,控制系统分别与电磁阀、温度计、第一测温热电阻和第二测温热电阻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夹层内的冷却水来控制炉体内的温度,可有效减少由于板料等水汽在炉比内侧的凝结,保证出炉产品质量。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for vacuum gas quenching furna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vacuum gas quenching furnac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control system layer, cooling water system, cooling water system includes a water inlet pipe and a water outlet pipe, the water inlet pipe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water inlet, the water inlet second and third interlayer water inlet, out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outlet pipe three, the first manual solenoid valv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The first tube and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pipe, second manual solenoid valv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pipe second and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inlet pipe, water inlet pipe and a water in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second parallel connected with a solenoid valv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first interlayer temperature heat resistance, the inter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top of a second door is provided with a temperature measuring resistor, thermometer, control system is connected with the electromagnetic valve, thermometer, the first temperature sensing resistor and second connection temperature heat resistance. The utility model controls the temperature in the furnace through the cooling water in the interlayer,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ndensation of the water vapor such as the plate and the inside of the furnace, so as to ensure the quality of the furnac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
本技术属于金属热处理设备
,更具体设计一种热处理用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机械工业产品对金属表面性状要求以及全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品制造商选用真空热处理设备。其中真空气体淬火是对金属零部件或是原材料表面状改良的一个较理想的工艺技术,特别对于航空航天及微电子技术中应用的一些特殊零部件材料需要真空淬火处理才能达到要求。由于设备使用方对出炉产品的表面性状要求高,且需要保证出炉产品表面性状的稳定性,所以对设备使用期间真空度要求高。在炉体各处密封无问题的情况下,炉门关闭后设备被的水含量对真空度的影响很大,如果不能快读有效的抽出设备内的水汽则对工件的表面性状有较大影响。在进行一个新炉次的产品处理时,首先产品上附着一定的水分,另外在开启炉门转移处理品的过程中外界含有水汽的新鲜空气进入炉内,尤其在南方湿热环境;在工作过程中如果炉壁温度过低就会导致水汽液化凝结成细小的水珠附着在炉壁内侧。因此,真空气体淬火炉炉比温度不宜过低,与环境温差不宜过大。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减少工件转移时间的方法来减少空气中水汽的进入,但不足以完全解决这一问题造成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减少水含量、保证出炉产品质量的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包括包覆于炉体侧壁上的夹层,所述炉体的一端部设有炉门,所述夹层的底部设有第一测温热电阻,所述夹层的顶部设有第二测温热电阻,所述炉门处设有温度计,所述炉体的侧壁上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夹层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靠近所述炉体的底部,所述第三进行水口靠近炉门,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三进水口之间,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手动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手动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并联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二手动电磁阀的下游,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的分支管,所述分支管位于所述电磁阀的下游,所述夹层的顶部设有三个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相对应的出水口,三个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电磁阀、温度计、第一测温热电阻和第二测温热电阻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测温电阻和所述第二测温电阻所测量的数据,并根据所述数据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关。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和所述第三进水口位于一条直线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三个所述出水口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管上设有膜片式流量计。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夹层内的冷却水来控制炉体内的温度,可有效减少设备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板料、送料等工况过程中水汽在炉比内侧的凝结,进而保证出炉产品表面形状的稳定性,同时本技术根据实时温度进行监控有效适应地区温度差异;本技术结构简单,自动化控制,有效降低维护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管理水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如图1所示,该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包括包覆于炉体1侧壁上的夹层2、冷却水系统和控制系统。冷却水系统包括进水管51、出水管52、第一手动电磁阀61、第二手动电磁阀62和电磁阀7。夹层2分别连通有进水管51和出水管52。夹层2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21、第二进水口22和第三进水口23。第一进水口21、第二进水口22和第三进水口23位于一条直线上。第一进水口21远离炉门11。第三进水口23靠近炉门11。第二进水口22位于第一进水口21和第三进水23口之间。进水管51与第一进水口21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手动电磁阀61。进水管51与第二进水口22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手动电磁阀62。冷却水从进水管51进入夹层2内,通过第一手动闸阀61和第二手动闸阀62分别控制并调节夹层2的第一进水口21和第二进水口22出的冷却水流量,具体冷却水流量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手动设定。进水管51与第二进水口22连通的管道上还并联连接有电磁阀7。电磁阀7位于第二手动电磁阀62的下游。进水管51与第二进水口22连通的管道上设有与第三进水口23连通的分支管511。分支管511位于电磁阀7的下游。夹层2的顶部设有三个分别与第一进水口21、第二进水口22和第三进水口23相对应的出水口24。三个出水口24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三个出水口24均与出水管52连通。出水管52上设有膜片式流量计8。用于计量冷却水的出水量。夹层2的底部设有第一测温热电阻31。夹层2的顶部设有第二测温热电阻32。炉体1的一端部设有炉门11,炉门11处设有温度计4。控制系统分别与电磁阀7、温度计4、第一测温热电阻31和第二测温热电阻32连接。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设备运行过程中,温度计4、第一测温热电阻31和第二测温热电阻32对炉体1温度进行实时检测并将所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上传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三组实时温度数据对电磁阀7进行控制。当第二测温热电阻32的实时温度>温度计4的实时温度+30℃,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7开,冷却水可通过两路管道进入第二进水口22和第三进水口23为炉体1的靠近炉门11区域供水,增大了冷却水供水管路的过流通径,对炉体1靠近炉门11的区域进行冷却。当第一测温热电阻31的实时温度<温度计4的实时温度+15℃,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7关闭,冷却水只能通过一路管道进入炉体1的第二进水口22和第三进水口23,减轻对炉体1靠近炉门11的区域的冷却。保持炉体1内部温度的稳定性。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于炉体侧壁上的夹层,所述夹层的底部设有第一测温热电阻,所述夹层的顶部设有第二测温热电阻,所述炉体的一端部设有炉门,所述炉门处设有温度计,所述夹层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夹层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靠近所述炉体的底部,所述第三进行水口靠近炉门,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三进水口之间,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手动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手动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并联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二手动电磁阀的下游,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的分支管,所述分支管位于所述电磁阀的下游,所述夹层的顶部设有三个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相对应的出水口,三个所述出水口均与所述出水管连通,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电磁阀、温度计、第一测温热电阻和第二测温热电阻连接,所述控制系统接收所述第一测温电阻和所述第二测温电阻所测量的数据,并根据所述数据控制所述电磁阀的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气体淬火炉炉体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包覆于炉体侧壁上的夹层,所述夹层的底部设有第一测温热电阻,所述夹层的顶部设有第二测温热电阻,所述炉体的一端部设有炉门,所述炉门处设有温度计,所述夹层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夹层的底部设有第一进水口、第二进水口和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靠近所述炉体的底部,所述第三进行水口靠近炉门,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所述第一进水口和所述第三进水口之间,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一手动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第二手动电磁阀,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并联连接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位于所述第二手动电磁阀的下游,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的管道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的分支管,所述分支管位于所述电磁阀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进杨晔朱楼飞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石川岛丰东真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