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714952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2-01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选地、播种、菌丝阶段管理、补充培养基质、原基管理、幼菇管护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重复性高、周期较短、产量高采,且避免了春季雨水多对羊肚菌品质的影响,提高了羊肚菌成品的产量及品质。

A land of red soil region Morel fungus cultivation management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nd area of red soil Morel mushroom cultivation management method,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dible fungi cultivation technology. The method includes the steps of selecting land, sowing, management of mycelium stage, supplementing medium, management of primordia, and pipe and nursing of young mushroom. The cultivation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has high repeatability, short cycle, high yield, and avoid much rain in spring effect on Morchella quality, improve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Morchella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

技术介绍
羊肚菌的人工栽培一直是全球菌类爱好者追寻的工作,我国的羊肚菌栽培研发先后已有50年的历史。2012年全国试种植面积3000余亩,2013年5000余亩,2014年8000余亩,2015年突破1.9万亩,2016年达4万余亩。亩产鲜菇100公斤计算,2016年全国羊肚菌产量为4000余吨(鲜品)(然而按照我国当前的羊肚菌市场需求为鲜品50万吨,2016年的产量仅占市场需求的0.08%)。因此,羊肚菌市场前景巨大。2013年起,云南红土高原的一些羊肚菌爱好者相继采用云南西北部、四川和重庆地区的栽培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羊肚菌种植。然而这些已有的栽培、管理技术远不能适应在红壤土地区使用。为此,专利技术人根据多年来对羊肚菌属的资源调查、驯化栽培研究提出本专利技术。采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规范了羊肚菌在红壤土地区的栽培标准、避免了春季雨水多对羊肚菌品质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能满足红壤土地对羊肚菌的栽培,提出一种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1)选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地松软、空气流通,pH值为6.2~7.8的沙质壤土;(2)播种:开沟条播,每亩撒播200~300kg栽培种,覆盖3~10cm土壤,添加1~3条滴灌管带;(3)菌丝阶段管理:播种2~5天后,依据风向搭建高2~4.5m,长80~90m,宽8~10m的棚架,大棚顶部覆盖薄膜,在距离里面1.5~3m处覆盖六针加密遮阳网,四周加盖防虫网或低密度遮阳网,最终形成一座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羊肚菌栽培棚;(4)补充培养基质:播种后7~15天,添加培养基质600~1000kg,并覆盖地膜,控制土壤湿度60~65%,土壤温度4~20℃,棚内空气温度≤25℃,空气湿度70~90%;(5)原基管理:除去地膜和补充营养基质,保持棚内充足的氧气,控制土壤温度8~15℃,棚内空气温度8~20℃,光照强度100~5000LX,空气湿度70~90%;(6)幼菇管护:用50~250kg草木灰加100~350kg水溶解后,喷洒菇床表面1~3次,控制棚内土壤温度8~15℃,土壤湿度60~65%、空气湿度90~95%,光照强度1000~6000LX,控制棚内空气温度≤25℃,直至第一茬菇采收结束;幼菇生长期间,无雨时段,开启棚的顶部和背阳面通风口,有雨时段,关闭顶部薄膜,仅开启背阳面通风口,始终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600ppm。所述步骤(3)中,棚架为V型或U型钢架大棚,大棚顶部覆盖白色或绿色薄膜,且配有自动卷膜器。所述步骤(4)中,地膜为黑色或白色。本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重复性高、周期较短、产量高,且避免了春季雨水多对羊肚菌品质的影响,提高了羊肚菌成品的产量及品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尽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的技术或产品,均为现有技术或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实施例1:本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地松软、空气流通、pH值为7.8的沙质壤土;(2)播种:开沟条播,播种沟的长短根据地块大小而定,每亩撒播200kg栽培种,覆盖5cm土壤,添加1条滴灌管带;(3)菌丝阶段管理:播种3天后,依据风向搭建高2m,长80m,宽8m的V型钢架,大棚顶部覆盖绿色薄膜,在距离里面1.5m处覆盖六针加密遮阳网,四周加盖防虫网或低密度遮阳网,最终形成一座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羊肚菌栽培棚;(4)补充培养基质:播种后15天,添加培养基质1000kg,并覆盖黑色地膜,控制土壤湿度60%,土壤温度4℃,棚内空气温度≤25℃,空气湿度80%;(5)原基管理:除去地膜和补充营养基质,保持棚内充足的氧气,控制土壤温度8℃,棚内空气温度10℃,光照强度5000LX,空气湿度70%;(6)幼菇管护:用250kg草木灰加350kg水溶解后,喷洒菇床表面3次,控制棚内土壤温度15℃,土壤湿度65%、空气湿度95%,光照强度6000LX,控制棚内空气温度≤25℃,直至第一茬菇采收结束;幼菇生长期间,无雨时段,开启棚的顶部和背阳面通风口,有雨时段,关闭顶部薄膜,仅开启背阳面通风口,始终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600ppm。云南师宗丹凤镇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羊肚菌栽培方法,实现了亩产鲜菇250kg,而普通的羊肚菌栽培方法,亩产仅为50~80kg公斤。实施例2:本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地松软、空气流通、pH值为7的沙质壤土;(2)播种:开沟条播,播种沟的长短根据地块大小而定,每亩撒播300kg栽培种,覆盖5cm土壤,添加3条滴灌管带;(3)菌丝阶段管理:播种2天后,依据风向搭建高3m,长85m,宽9m的V型钢架,大棚顶部覆盖绿色薄膜,在距离里面2m处覆盖六针加密遮阳网,四周加盖防虫网或低密度遮阳网,最终形成一座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羊肚菌栽培棚;(4)补充培养基质:播种后10天,添加培养基质800kg,并覆盖黑色地膜,控制土壤湿度65%,土壤温度20℃,棚内空气温度≤25℃,空气湿度90%;(5)原基管理:除去地膜和补充营养基质,保持棚内充足的氧气,控制土壤温度15℃,棚内空气温度20℃,光照强度100LX,空气湿度90%;(6)幼菇管护:用200kg草木灰加200kg水溶解后,喷洒菇床表面2次,控制棚内土壤温度10℃,土壤湿度63%、空气湿度93%,光照强度3000LX,控制棚内空气温度≤25℃,直至第一茬菇采收结束;幼菇生长期间,无雨时段,开启棚的顶部和背阳面通风口,有雨时段,关闭顶部薄膜,仅开启背阳面通风口,始终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600ppm。云南嵩明种植基地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羊肚菌栽培方法,实现了亩产鲜菇220kg,而普通的羊肚菌栽培方法,亩产仅为50~80kg公斤。实施例3:本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选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地松软、空气流通、pH值为7.5的沙质壤土;(2)播种:开沟条播,播种沟的长短根据地块大小而定,每亩撒播200kg栽培种,覆盖6cm土壤,添加2条滴灌管带;(3)菌丝阶段管理:播种2天后,依据风向搭建高4.5m,长90m,宽10m的U型钢架,大棚顶部覆盖绿色薄膜,在距离里面3m处覆盖六针加密遮阳网,四周加盖防虫网或低密度遮阳网,最终形成一座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羊肚菌栽培棚;(4)补充培养基质:播种后10天,添加培养基质1000kg,并覆盖白色地膜,控制土壤湿度65%,土壤温度15℃,棚内空气温度≤25℃,空气湿度85%;(5)原基管理:除去地膜和补充营养基质,保持棚内充足的氧气,控制土壤温度10℃,棚内空气温度15℃,光照强度3000LX,空气湿度80%;(6)幼菇管护:用150kg草木灰加150kg水溶解后,喷洒菇床表面1次,控制棚内土壤温度13℃,土壤湿度62%、空气湿度92%,光照强度2000LX,控制棚内空气温度≤25℃,直至第一茬菇采收结束;幼菇生长期间,无雨时段,开启棚的顶部和背阳面通风口,有雨时段,关闭顶部薄膜,仅开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选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地松软、空气流通,pH值为6.2~7 .8的沙质壤土;(2)播种:开沟条播,每亩撒播200~300kg栽培种,覆盖3~10cm土壤,添加1~3条滴灌管带;(3)菌丝阶段管理:播种2~5天后,依据风向搭建高2~4.5m,长80~90m,宽8~10m的棚架,大棚顶部覆盖薄膜,在距离里面1.5~3m处覆盖六针加密遮阳网,四周加盖防虫网或低密度遮阳网,最终形成一座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羊肚菌栽培棚;(4)补充培养基质:播种后7~15天,添加培养基质600~1000 kg,并覆盖地膜,控制土壤湿度60~65%,土壤温度4~20℃,棚内空气温度≤25℃,空气湿度70~90%;(5)原基管理:除去地膜和补充营养基质,保持棚内充足的氧气,控制土壤温度8~15℃,棚内空气温度8~20℃,光照强度100~5000 LX,空气湿度70~90%;(6)幼菇管护:用50~250 kg草木灰加100~350 kg水溶解后,喷洒菇床表面1~3次,控制棚内土壤温度8~15℃,土壤湿度60~65%、空气湿度90~95%,光照强度1000~6000 LX,控制棚内空气温度≤25℃,直至第一茬菇采收结束;幼菇生长期间,无雨时段,开启棚的顶部和背阳面通风口,有雨时段,关闭顶部薄膜,仅开启背阳面通风口,始终保持棚内二氧化碳浓度≤600 pp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壤土地区羊肚菌栽培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选地:选择排水良好、土地松软、空气流通,pH值为6.2~7.8的沙质壤土;(2)播种:开沟条播,每亩撒播200~300kg栽培种,覆盖3~10cm土壤,添加1~3条滴灌管带;(3)菌丝阶段管理:播种2~5天后,依据风向搭建高2~4.5m,长80~90m,宽8~10m的棚架,大棚顶部覆盖薄膜,在距离里面1.5~3m处覆盖六针加密遮阳网,四周加盖防虫网或低密度遮阳网,最终形成一座通风顺畅、透气性好的羊肚菌栽培棚;(4)补充培养基质:播种后7~15天,添加培养基质600~1000kg,并覆盖地膜,控制土壤湿度60~65%,土壤温度4~20℃,棚内空气温度≤25℃,空气湿度70~90%;(5)原基管理:除去地膜和补充营养基质,保持棚内充足的氧气,控制土壤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妍洁陈志友李云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