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具体涉及一种绣球菌工厂化栽培的新工艺。
技术介绍
1、绣球菌( sparassis crispa(wulf.)fr.)是一种名贵的食药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具有多种营养和保健功能。绣球菌中富含的β-葡聚糖具有抗肿瘤活性、免疫调节、抗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在我国,孙朴等1985年首次报道了绣球菌的驯化栽培,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了子实体,证明绣球菌可以人工栽培。何荣华等2006年报道了中国首次绣球菌栽培成功。丁湖广、黄建成(2007年)、赖日辉、贾培培、林衍铨、王忠艳、阮晓东、元玲刚、卢亨琼、雷萍、刁文涛(2017)、耿缘、黄贤华、杨丽莉、景勃)等相继对绣球菌的人工栽培方法进行了探索。绣球菌原基发生困难、原基易死亡、产量不稳定、生物学转化率低,生长发育周期长达100-120天等问题是绣球菌人工栽培的技术难点。至今为止绣球菌的栽培技术还很不完善,产量不稳定时有发生。根本原因之一是绣球菌优良的栽培品种和育种资源很有限,在绣球菌的遗传育种方面研究不足。目前行业内认定/鉴定的绣球菌品种仅有2个,分别为2013年的“闽绣1号”和2021年的“闽绣2号”。 根本原因之二是缺乏高效、稳定的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技术。目前,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接种、拉直上部空的袋子、缩口、开盖等步骤,不仅工艺繁琐、操作难、效率低、成本高,而且绣球菌原基形成困难、一致性差,菌丝具有爬袋壁并在袋壁形成原基的现象,在开盖时极易导致袋壁原基物理损伤,造成原基成活率降低。根本原因之三是对绣球菌的基础研究薄弱,特别是
2、综上,如何创新攻关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技术难题,突破技术壁垒,是目前绣球菌工厂化栽培首要的研究任务。针对绣球菌工厂化栽培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快绣球菌工厂化栽培产业发展,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新工艺,以大幅缩短绣球菌的生长发育周期缩,提高原基成活率高,解决传统栽培方法诱导原基困难、菌丝爬壁、原基在袋壁形成、原基容易物理损伤而死亡等问题,为绣球菌的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长发育周期短、原基成活率高的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新工艺。
2、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新工艺,方法步骤如下:
4、(1)原基培养:
5、(1.1)配制培养基: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18-20g,玉米粉4-6g,糯米粉4-6g,鱼粉蛋白胨2-4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1/2ms 0.2-0.3g,6-ba 0.05-0.1mg,2,4-d 0.2-0.5mg,naa0.2-0.5mg,琼脂16g,再用200g/l的土壤上清液过滤定容至1升;将培养基分装到350毫升广口组培瓶,每瓶分装50-100毫升,灭菌、冷却后备用;
6、(1.2)将绣球菌纯培养物接种至上述培养基中,23±1℃恒温散射光照射培养20-25天;
7、(1.3)将接种块周围或在培养基表面任意处产生的凸起或扭结的菌丝球或原基再次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0-25天,如此循环2-3次,获得稳定的原基;
8、(1.4)将原基扩大培养,获得可用于移接出菇的原基,编号为培养物a;
9、使用上述配方及方法原基(培养物a)获得率为100%。
10、(2)出菇瓶/袋制作:
11、(2.1)出菇瓶/袋配方包含主原料60-68%,碳氮源复合物28-32%,余为其他营养复合物;将上述配方按照比例混合均匀搅拌,调节基质含水量63-65%,ph5-6,分装、灭菌、冷却后备用;
12、(2.2)接种,将制备好的固体菌种或液体菌种按照1-2%的接种量接种于上述制作的出菇瓶/袋中即可;
13、(2.3)将接种后的出菇瓶/袋置于23-25℃,恒温暗培养15-20天,得到生长有绣球菌菌丝的培养基料面,将此培养物编号为培养物b;
14、(3)原基移接:
15、将上述获得的培养物a在无菌条件下移接到培养物b中定植培养,定植培养温度为23-25℃,调节室内二氧化碳浓度≤3000ppm,散射光照射培养10-15天;
16、(4)出菇管理:将定植培养的出菇瓶/袋移到出菇房进行出菇管理,打开瓶/袋盖,调节温度为18-20℃,光照500-2000lx,每天照射≥11小时,室内二氧化碳浓度≤1000ppm,空气湿度≥98%,出菇管理30-35天,待子实体叶片充分展开后即可采收。
17、进一步地,所述出菇瓶/袋配方中,所述主原料为松木锯末,所述碳氮源复合物为马铃薯粉和/或红薯粉:玉米粉和/或木薯粉和/或大米粉:蛋白胨按质量比9-10:4-6:1-2配制的混合物,所述其他营养复合物为土壤:松针粉:贝壳粉按质量比10-12:1-2:0.05-0.08配制的混合物。
18、本专利技术采用创新的特定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获得大量可用于移接出菇的原基,同时采用特定的栽培配方及条件获得已具有一定量菌丝的培养物,然后将原基移接到由菌丝的培养物中,经定植培养后进行出菇管理。本专利技术方法使绣球菌的生长发育周期缩短为65-70天,原基成活率高,有效解决了传统栽培方法诱导原基困难、菌丝爬壁、原基在袋壁形成、原基容易物理损伤而死亡等问题,具有较好的产业化应用前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菇瓶/袋配方中,所述主原料为松木锯末,所述碳氮源复合物为马铃薯粉和/或红薯粉:玉米粉和/或木薯粉和/或大米粉:蛋白胨按质量比9-10:4-6:1-2配制的混合物,所述其他营养复合物为土壤:松针粉:贝壳粉按质量比10-12:1-2:0.05-0.08配制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方法步骤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绣球菌工厂化栽培新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菇瓶/袋配方中,所述主原料为松木锯末,所述碳氮源复合物为马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祥英,李荣春,马丽婷,郭晶,王有志,李文芝,马云蕊,张春光,曹瑶,沈真辉,李荣平,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