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田袋栽羊肚菌的高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952404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6 20: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大田袋栽羊肚菌的高产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现有室外大田栽培常常出现的透气不良、缺氧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1)选取编织袋,并在编织袋上开透气孔;(2)在编织袋内铺设一层大田土,在编织袋内大田土的边缘播种羊肚菌菌种;(3)重复步骤(2)直至填满编织袋;(4)将上述种植有羊肚菌菌种的编织袋放置在大田内培育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维护简便可有效提高产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袋栽羊肚菌的方法,具体涉及的是。
技术介绍
羊肚菌(Morchella),又名草笠竹,也称羊肚菜、羊蘑、羊肚蘑,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满、痰壅气逆喘咳。羊肚菌于1818年被发现,其结构与盘菌相似,上部呈褶皱网状,既像个蜂巢,也像个羊肚,因而得名。羊肚菌在山火之后的两至三年内产量特高,因此北美的采摘者会根据山火来采集羊肚菌。然而,当火灾被控制后,在同一个地区内,它的生长数量会年复一年地减少;因此,人工栽培越来被人们所认同。现有的人工栽培方法有熟料脱袋栽培、室外生料栽培方式等。而现有室外大田栽培的方法,其由于地面受雨水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容易板结,导致透气不良、缺氧的情况发生,因而极大地影响羊肚菌的产量。现有室外大田栽培的羊肚菌仅仅只有不到200Kg/亩的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室外大田栽培常常出现的透气不良、缺氧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提高产量的大田袋栽羊肚菌的高产方法。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编织袋,并在编织袋上开透气孔;(2)在编织袋内铺设一层大田土,在编织袋内大田土的边缘播种羊肚菌菌种; (3)重复步骤(2)直至填满编织袋; (4)将上述种植有羊肚菌菌种的编织袋放置在大田内培育即可。本专利技术采用编织袋进行装袋栽培,且将羊肚菌菌种播种在编织袋内大田土的边缘位置处,可有效使外界空气通过编织袋渗入袋体内部,进而有效增加袋内大田土的边缘位置处的羊肚菌菌种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通氧效果,从而解决羊肚菌生长过程中缺氧的冋题,有效提尚广量。且通过袋装栽培的方式,有效避免大田种植初期虫害导致的羊肚菌菌种破坏等问题,进而提高产量。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袋装内层叠栽培的方式,有效提高大田的面积利用率,增加每亩大田中用于羊肚菌菌种生长的面积,进而增加每亩大田中羊肚菌菌种的栽种数量,从而进一步增加产量。且本专利技术在编织袋上开设透气孔,不仅能使菌丝在透气孔周围蔓延生长形成菌核和出菇圈,恰恰解决了羊肚子实体是在高耗氧下形成的问题,进一步为编织袋内大田土边缘位置处的羊肚菌菌种通氧,进而有效使羊肚菌的原基大量形成,产量大大提高。实践证明,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大田的亩产量可达到5000?7000Kg左右,是现有大田种植产量的10倍以上。进一步,所述步骤(I)中的编织袋的直径为40?60cm,长度为70?100cm。所述步骤(I)中透气孔的直径为2?3cm,相邻透气孔之间的距离为2?3cm ;该透气孔的直径为最优选择,该大小的透气孔能有效兼顾透气效率和保湿效果,有效减少维护成本,减少维护不当导致产量降低的情况发生。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步骤(2)中填入的大田土厚度为2?5cm。为了能在最大限量地增加编织袋放置数量,进而提高亩产量的同时,能有效保证对编织袋内羊肚菌菌种的通氧效果,所述步骤(4)中大田内相邻编织袋之间的距离15?20cmo为了提高大田的利用率,所述相邻编织袋之间的大田内也种植有羊肚菌。进一步,所述步骤(3)中编织袋填满后,在编织袋内大田土的中央开设一个用于浸水保湿的孔。通过在编织袋内大田土的中央开设一个用于浸水保湿的孔,可有效保存水分,也方便水份从该孔均匀浸入到编织袋内大田土中,使编织袋内大田土的土壤湿度能够均匀且有效渗透到编织袋内大田土的内部,进而使湿度保持的时间更加长久,进一步提高产量、节约人工投入成本。更进一步地,所述编织袋内大田土中央开设的孔直径为2?5cm,深度为编织袋高度的30%?70%ο作为最优地设置方式,所述羊肚菌培育的条件为:空气湿度70%?80%,土壤湿度50%?80%,温度6?18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能有效增加编织袋内羊肚菌菌种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通氧效果,进而增加羊肚菌的单位产量; 2、本专利技术能有效增加每亩大田的利用率,进而增加每亩大田中羊肚菌菌种的栽种数量,提高羊肚菌的亩产量; 3、本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方便管理,有效降低人工管理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 ,包括以下步骤: (I)选取规格为直径50cm、高度80cm的编织袋,并在编织袋上开透气孔;本实施例中该透气孔的直径为2?3cm,该相邻透气孔之间的距离为2cm。(2)在编织袋的袋底填入大田土,铺平,大田土铺平后的高度为5cm,然后在编织袋内大田土的边缘播种羊肚菌菌种。然后,再铺设一层厚度为2cm的大田土,然后在大田土边缘播种羊肚菌菌种。(3)重复在编织袋内铺设大田土和播种羊肚菌菌种的步骤,直至编织袋内填满大田土为止。(4)最后将上述种植有羊肚菌菌种的编织袋放置在大田内培育即可;本实施例中每亩大田内放置的编织袋数量为1800袋;相邻编织袋之间的大田内也种植有羊肚菌菌种。本实施例中该大田中羊肚菌菌种的生长培育环境的条件如下:空气湿度70%?80%,土壤湿度50%?80%,温度6?18度。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法进行培育后,检测得知:大田中羊肚菌的亩产量为5284公斤。每亩1800袋中的每个编织袋上羊肚菌的产量达到2?3Kg/袋。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其他条件相同,其区别仅仅在于:所述步骤(3)中大田土填满编织袋后,再在编织袋内大田土的中央开设一个用于浸水保湿的孔。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大田土中央开设的孔直径为2?5cm,深度为编织袋高度的30%?70%。本实施例中该大田土中央开设的孔直径为3cm,深度为30cm。通过本实施例的方法进行培育后,检测得知:大田中羊肚菌的亩产量为6537Kg,每个编织袋上羊肚菌的产量达到2.5?3.SKg/袋。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工艺参数不同,本实施例中该羊肚菌菌种的栽培方法如下: (I)选取规格为直径70cm,高度为IlOcm的编织袋,并在编织袋上开透气孔;本实施例中该透气孔的直径为2?3cm,该相邻透气孔之间的距离为2cm。(2)在编织袋的袋底填入大田土,铺平,大田土铺平后的高度为5cm,然后在编织袋内大田土的边缘播种羊肚菌菌种。然后,再铺设一层厚度为2cm的大田土,然后在大田土边缘播种羊肚菌菌种。(3)重复在编织袋内铺设大田土和播种羊肚菌菌种的步骤,直至编织袋内填满大田土为止;然后在编织袋内大田土的中央开设一个直径为5cm、深度为70cm的孔。(4)将上述种植有羊肚菌菌种的编织袋放置在大田内培育即可,本实施例中每亩大田内放置的编织袋数量为1500袋;然后在相邻编织袋之间的大田内也种植有羊肚菌菌种。本实施例中该大田中羊肚菌菌种的生长培育环境的条件如下:空气湿度70%?80%,土壤湿度50%?80%,温度6?18度。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法进行培育后,检测得知:大田中羊肚菌的亩产量为5782Kg,平均每个编织袋上羊肚菌的产量为2?4Kg/袋。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对比实验,本实施例中,羊肚菌菌种的栽培方法如下: 将羊肚菌菌种直接均匀播种在大田中,在实施例1中的生长培育环境条件下培育即可。具体生长培育环境条件为:空气湿度70%?80%,土壤湿度50%?80%,温度6?18度。通过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法进行培育后,检测得知:大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田袋栽羊肚菌的高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编织袋,并在编织袋上开透气孔;(2)在编织袋内铺设一层大田土,在编织袋内大田土的边缘播种羊肚菌菌种;(3)重复步骤(2)直至填满编织袋;(4)将上述种植有羊肚菌菌种的编织袋放置在大田内培育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德武
申请(专利权)人:平武县水观苏德武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