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3077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7 0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厢身分为两层,内层为两侧的两块内直板,一块位于底部的内底板,和连接两块内直板与内底板的两个弧形板构成的U形结构,在外层与内层之间留有空隙,通过两层之间的若干连接板焊接连接,厢体外层下部两端对称设置护底结构,所述护底结构是一个V形和L形相连的结构,在内层外壁上设置一块斜板,斜板的另一端连接L形板,且L形板靠近护底结构的L形。本发明专利技术车厢体的结构设计让装载的货物在内部U形结构中自动落至最下方,在卸货时,又能将货物倾倒干净,装卸沙土等货物十分方便;并且车厢体结构承载稳定,车身重量轻,耗油少,节能环保。

A car body structure of a dump truck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elf unloading carriage body structure of car body is divided into two layers, the inner layer is two blocks straight on both sides, a block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bottom plate, U shaped structure and two arc plates connecting the two blocks straight and floor structure, between the outer layer and the inner layer is left empty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layers are connected by welding several connecting plate, both ends of the lower outer box body structure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bottom protection, the bottom structure is a V shaped and L shaped connecting structure, a slant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wall,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L shaped plate inclined plate, and the shape of L L shaped plate close to the bottom.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invention carriage let cargo automatically fall to the bottom of the internal U structure, at the time of discharge, and the goods can be poured clean, sand and other cargo handling is very convenient; and the stability of bearing body structure, body weight, less fuel consumptio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卸车的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为方框形,方框形厢体的两个侧壁和一个底板都是以多根横竖梁连接构成网格结构,再以整块板覆盖焊接在横竖梁构成的网格结构上;虽然网格结构有疏有密,但是原理相同;在使用过程中,这种结构存在很多问题,如:1、装载中货物承载不均匀,导致车体重心发生变化,对运输质量和安全均不利;2、卸货时由于液压杆位于车厢体前部,在抬起到一端角度时,存在厢体内滞留现象;3、车身自重过重,耗油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当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与现有自卸车厢体相比,自重轻,耗油省,装货均匀,卸货干净。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厢身分为两层,内层为两侧的两块内直板,一块位于底部的内底板,和连接两块内直板与内底板的两个弧形板构成的U形结构,在外层与内层之间留有空隙,通过两层之间的若干连接板焊接连接,厢体外层下部两端对称设置护底结构,所述护底结构是一个V形和L形相连的结构,在内层外壁上设置一块斜板,斜板的另一端连接L形板,且L形板靠近护底结构的L形。进一步的,厢体头部的厢头板与厢体的外层截面结构相同,通过焊接与内层和外层实现连接,在厢头板位于厢体外部的一侧焊接横向和纵向加强筋。进一步的,厢体尾门的厢尾板与厢体的外层截面结构相同,在厢尾板上设置横向和纵向加强筋,构成一个整体的尾门,尾门的一端与厢体铰接。进一步的,所述护底结构的V形开口角度为90°~130°之间。更进一步的,所述斜板与内层外部的连接点至外层外底板的高度小于护底结构中V形顶点至外层外底板的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内底板与外层外底板之间的空隙高度不大于15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车厢体的结构设计让装载的货物在内部U形结构中自动落至最下方,在卸货时,又能将货物倾倒干净,装卸沙土等货物十分方便;并且车厢体结构承载稳定,车身重量轻,耗油少,节能环保。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图1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厢身,2、内层,3、内底板,4、外层,5、连接板,6、护底结构,7、斜板,8、L形板,9、厢头板,10、外底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一种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厢身1分为两层,内层2为两侧的两块内直板,一块位于底部的内底板3,和连接两块内直板与内底板3的两个弧形板构成的U形结构,在外层4与内层2之间留有空隙,通过两层之间的若干连接板5焊接连接,厢体外层4下部两端对称设置护底结构6,所述护底结构6是一个V形和L形相连的结构,在内层2外壁上设置一块斜板7,斜板7的另一端连接L形板8,且L形板8靠近护底结构的L形。厢体头部的厢头板9与厢体的外层4截面结构相同,通过焊接与内层2和外层4实现连接,在厢头板9位于厢体外部的一侧焊接横向和纵向加强筋。厢体尾门的厢尾板与厢体的外层截面结构相同,在厢尾板上设置横向和纵向加强筋,构成一个整体的尾门,尾门的一端与厢体铰接。所述护底结构6的V形开口角度为90°~130°之间。所述斜板7与内层2外部的连接点至外层外底板10的高度小于护底结构6中V形顶点至外层外底板10的高度。所述内底板3与外层外底板10之间的空隙高度不大于15cm。本专利技术车厢体的结构设计让装载的货物在内部U形结构中自动落至最下方,在卸货时,又能将货物倾倒干净,装卸沙土等货物十分方便;并且车厢体结构承载稳定,车身重量轻,耗油少,节能环保。申请实施例只是用于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技术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简单的替换所进行的改变,仍然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厢身分为两层,内层为两侧的两块内直板,一块位于底部的内底板,和连接两块内直板与内底板的两个弧形板构成的U形结构,在外层与内层之间留有空隙,通过两层之间的若干连接板焊接连接,厢体外层下部两端对称设置护底结构,所述护底结构是一个V形和L形相连的结构,在内层外壁上设置一块斜板,斜板的另一端连接L形板,且L形板靠近护底结构的L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厢身分为两层,内层为两侧的两块内直板,一块位于底部的内底板,和连接两块内直板与内底板的两个弧形板构成的U形结构,在外层与内层之间留有空隙,通过两层之间的若干连接板焊接连接,厢体外层下部两端对称设置护底结构,所述护底结构是一个V形和L形相连的结构,在内层外壁上设置一块斜板,斜板的另一端连接L形板,且L形板靠近护底结构的L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车的车厢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厢体头部的厢头板与厢体的外层截面结构相同,通过焊接与内层和外层实现连接,在厢头板位于厢体外部的一侧焊接横向和纵向加强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胜良
申请(专利权)人:宿州市汇聚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