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翼踩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2451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翼踩踏车,其包含有:一架体,其前端上、下方分别装设有一把手组及一受该把手组控制转向的前轮,该架体后端装设有一后轮;一制动组件,具有两个分别通过一枢轴枢设于该架体靠近前端处的摆翼;一驱动组件,设于该架体相对于该两个摆翼的摆动行程处,具有穿伸于该架体两侧的一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穿伸于该架体的同一侧安置有一第一齿盘,于该第一转轴的两侧分别安置一呈180度夹角对应的曲柄,且于该两个曲柄的尾端分别轴设有一第二转轴;以及一传动组件,具有一第二齿盘以及于该后轮轴心处安置有一单向结构,另有一链条绕设于该第一齿盘及第二齿盘之间,且该单向结构之部分齿部与该链条相啮合。

Wings on the treadmil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double step on the treadmill,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body,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end and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by the handle to the front wheel, the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rear end; a brake assembly has two respectively through a pivot is pivoted on the frame. Near the end of the wing; a driv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on the rack body relative to the two wing swing stroke, with extending in a first shaft on two sides of the frame body, the first shaft penetrates into the frame is arranged on the same side of the first gear wheel,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shaft. A crank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corresponding to an angle of 180 degrees, and in the end of the two crank shaf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econd axis; and a transmission component, a second tooth plate as well as on the axle of the rear wheel is provided at a single structure, a chain The strip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tooth disk and the two tooth disc, and the partial tooth part of the unidirectional structure is meshed with the cha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翼踩踏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翼踩踏车,主要应用于踏步车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驱动自行车前行的方式,大多系由双脚呈连续圆周运动形态踩动两个相对呈一百八十度夹角配置的踏板,再透过相关传动组件(如大齿盘、链条、飞轮…等)带动车轮,由该持续转动的车轮于地面滚转,从而达到驱移车体前行的目的。一般自行车均设有座垫提供骑乘者乘坐,在骑乘者重量可充分被座垫支撑的情形下,其双脚将可顺畅、安全甚而充分施力的施行连续圆周踩动踏板动作,自行车骑乘者虽可透过座垫支撑身体,达到长时间骑乘的舒适性,但却有上半身活动力降低情形,而此不但对预期运动健身的效果有打折之虞,尤其,更会减少骑乘的乐趣和趣味性,而连带降低了持续使用的动力。第一种习知踩踏车结构,如中国台湾公告号第M481190号,专利名称《直驱式双翼车》,系于一架体的前、后端分别装设一前轮及一后轮,另于前端上方装设有一控制转向的车头把组,于该架体靠近前端两侧分别枢设一摆翼,且于前、后轮之间设有一组供构成该两个摆翼及该后轮传动联结的驱动组件以及传动组件,用户便可在上、下往复踩动摆翼过程中,透过驱动组件以及传动组件带动后轮转动,进而驱动车体前行。其中,上述驱动组件设有有相啮合的第一、第二齿盘,传动组件则设有单向飞轮(位于后轮的轮轴处),以及一链条绕设于单向飞轮及第三齿盘之间,而第二齿盘与单向飞轮分别设置于一第二转轴的两端;利用双脚交互踩踏两个摆翼上下摆动的方式,直接驱动第一齿盘及第二齿盘转动,同时驱动第二转轴运转下,使单向飞轮与链条的传动下带动第三齿盘连同后轮转动,使达到由后轮驱动车体持续前行的骑乘效果。第二种习知踩踏车结构,如中国台湾公告号第M328415号,专利名称《可以站立踩踏行驶的踏步车》,此踏步车可包括彼此连接的车身、车把、方向轮、左后轮、右后轮以及驱动机构。上述驱动机构,可更包括:定位轴、第一踏杆、第二踏杆、踏脚、曲轴、第一摆杆、第二摆杆、大链轮、小链轮、传动链条、大齿轮、小齿轮。在车身的后端,横向安装有一长一短两根轴,长轴的一端连接一小齿轮,另一端连接右后轮,短轴通过单向轴承连接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在大齿轮的外端,短轴还连接有小链轮。所述的小链轮通过传动链条连接大链轮;由于小链轮通过传动链条与大链轮连接,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因此大链轮的后转,必然连带着右后轮的前转,并得到数倍的加速,而使踏步车快速行驶。第二种习知踩踏车结构提供了一种与第一种踩踏车不同的驱动方式;但第二种习知踩踏车中传动链条的动力透过大齿轮再传送给小齿轮,其并非直接驱动后轮轮轴所设置的小齿轮,其必须透过一小炼轮将动力传送至同轴设置的大齿轮,再由大齿轮将动力传送至与其啮合的小齿轮,才得以带动后轮的前转,其动力传递的组件较为复杂,增加了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翼踩踏车,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诸多不足,实现驱动方式较为简单、可靠,可产生有别于传统自行车行驶形态,达到兼具代步、娱乐及健身效果的专利技术目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翼踩踏车,其至少包含有:一架体,其前端上、下方分别装设有一把手组及一受该把手组控制转向的前轮,该架体的后端装设有一后轮;一制动组件,具有两个分别通过一枢轴枢设于该架体靠近前端处的摆翼;一驱动组件,设于该架体相对于该两个摆翼的摆动行程处,具有穿伸于该架体两侧的一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穿伸于该架体的同一侧安置有一第一齿盘,于该第一转轴穿伸于该架体的两侧分别安置一呈180度夹角对应的曲柄,且于该两个曲柄的尾端分别轴设有一供各别与该两个摆翼接抵的第二转轴;以及一传动组件,具有一第二齿盘以及于该后轮的轴心处安置有一单向结构,另有一链条绕设于该第一齿盘及第二齿盘之间,且该单向结构的部分齿部与该链条相啮合。所述单向结构位于该链条的外侧。优选地,进一步增设有一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位于该单向结构的一侧,并与该链条相啮合。所述单向结构设为一装设于后轮轴心处的花毂结构,以及一套设于该花毂结构一端之第三齿盘,该第三齿盘的部分齿部与该链条相啮合。所述单向结构设为单向飞轮。本技术亦可采用如下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翼踩踏车,其至少包含有:一架体,其前端上、下方分别装设有一把手组及一受该把手组控制转向的前轮,该架体的后端装设有一后轮;一制动组件,具有两个分别通过一枢轴枢设于该架体靠近前端处的摆翼;一驱动组件,设于该架体相对于该两个摆翼的摆动行程处,具有穿伸于该架体两侧的一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穿伸于该架体的同一侧安置有一单向飞轮,于该第一转轴穿伸于该架体的两侧分别安置一呈180度夹角对应的曲柄,且于该两个曲柄的尾端分别轴设有一供各别与该两个摆翼接抵的第二转轴;以及一传动组件,具有一第二齿盘以及于该后轮的轴心处安置有一第三齿盘,另有一链条绕设于该单向飞轮及第二齿盘之间,且该第三齿盘的部分齿部与该链条相啮合。所述第三齿盘位于该链条的外侧。优选地,进一步增设有一张紧轮。所述张紧轮位于该单向结构的一侧,并与该链条相啮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本创作之双翼踩踏车在使用时,以双手抓持把手组的把手,双脚分别踩踏于两个摆翼上的方式骑乘使用,并以双脚交互踩踏两个摆翼上下摆动的方式,直接驱动第一转轴旋转,且在第一齿盘转动下,让链条得以带动第二齿盘转动,同时带动单向结构运转,以连同带动后轮单向转动,达到由后轮驱动车体持续前行的骑乘效果;整体双翼踩踏车的驱动方式不但极为简单、可靠,更可产生有别于传统自行车行驶形态,达到了兼具代步及娱乐、健身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翼踩踏车的结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双翼踩踏车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双翼踩踏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双翼踩踏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创作双翼踩踏车,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其至少包含有:架体1、制动组件、驱动组件以及传动组件;其中,架体1的前端上、下方分别装设有一把手组11及一受该把手组11控制转向的前轮12,该架体1的后端装设有一后轮13;在实施时,所述架体1前端设有一前外管14,及一组穿设于该前外14管内的前叉15,该前轮12轴设于该前叉15的下端,该把手组11与该前叉15的上端连接。制动组件具有两个分别通过一枢轴21枢设于该架体1靠近前端处的摆翼22;所述各摆翼22的后端可进一步装设有踏板23,以供使用者双脚踩踏。驱动组件设于该架体1相对于该两个摆翼22的摆动行程处,具有穿伸于该架体1两侧的一第一转轴31,该第一转轴31穿伸于该架体1的同一侧安置有一第一齿盘32,于该第一转轴31穿伸于该架体1的两侧分别安置一呈180度夹角对应的曲柄33,且于该两个曲柄33的尾端分别轴设有一供各别与该两个摆翼22接抵的第二转轴34。传动组件具有一第二齿盘41以及于该后轮13的轴心处安置有一单向结构42,如图所示之实施例中,该单向结构42为一装设于后轮13轴心处的花毂结构421以及套设于该花毂结构421一端的第三齿盘422;请同时参阅图3所示,在实施时,第一齿盘32的齿数大于该第二齿盘41的齿数为佳,而第二齿盘41的齿数略等于该单向结构42的齿数为佳,该第二齿盘41位于该链条4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双翼踩踏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翼踩踏车,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架体,其前端上、下方分别装设有一把手组及一受该把手组控制转向的前轮,该架体的后端装设有一后轮;一制动组件,具有两个分别通过一枢轴枢设于该架体靠近前端处的摆翼;一驱动组件,设于该架体相对于该两个摆翼的摆动行程处,具有穿伸于该架体两侧的一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穿伸于该架体的同一侧安置有一第一齿盘,于该第一转轴穿伸于该架体的两侧分别安置一呈180度夹角对应的曲柄,且于该两个曲柄的尾端分别轴设有一供各别与该两个摆翼接抵的第二转轴;以及一传动组件,具有一第二齿盘以及于该后轮的轴心处安置有一单向结构,另有一链条绕设于该第一齿盘及第二齿盘之间,且该单向结构的部分齿部与该链条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翼踩踏车,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一架体,其前端上、下方分别装设有一把手组及一受该把手组控制转向的前轮,该架体的后端装设有一后轮;一制动组件,具有两个分别通过一枢轴枢设于该架体靠近前端处的摆翼;一驱动组件,设于该架体相对于该两个摆翼的摆动行程处,具有穿伸于该架体两侧的一第一转轴,该第一转轴穿伸于该架体的同一侧安置有一第一齿盘,于该第一转轴穿伸于该架体的两侧分别安置一呈180度夹角对应的曲柄,且于该两个曲柄的尾端分别轴设有一供各别与该两个摆翼接抵的第二转轴;以及一传动组件,具有一第二齿盘以及于该后轮的轴心处安置有一单向结构,另有一链条绕设于该第一齿盘及第二齿盘之间,且该单向结构的部分齿部与该链条相啮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翼踩踏车,其特征在于:该单向结构位于该链条的外侧。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翼踩踏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增设有一张紧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翼踩踏车,其特征在于:该张紧轮位于该单向结构的一侧,并与该链条相啮合。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翼踩踏车,其特征在于:该单向结构设为一装设于后轮轴心处的花毂结构,以及一套设于该花毂结构一端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学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信隆健康产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