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文胜专利>正文

代步车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99050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6:49
一种代步车驱动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左支撑梁滑道,左支撑梁滑道的右侧与左支撑梁滑道并列地设有右支撑梁滑道,左支撑梁滑道的上方设有左脚踏板,左脚踏板的底部设有左滑块组件,左脚踏板通过左滑块组件安装在左支撑梁滑道上;右支撑梁滑道的上方设有右脚踏板,右脚踏板的底部设有右滑块组件,右脚踏板通过右滑块组件安装在右支撑梁滑道上;左支撑梁滑道的前端可转动地设有左绳轮,右支撑梁滑道的前端可转动地设有右绳轮。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锻炼人的腿部、脚部肌肉,以及臀部肌肉和腹部肌肉,并可给骑车人带来完全不同于现有的骑车运动感受的代步车驱动装置。

The driving device of the step car

A driving device of a vehicle, including setting the front and rear direction left support beam slide, left right and left supporting slide beam supporting beam parallel slide support beam is provided with a right slide, slide the left support beam is arranged above the left pedal, pedal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left slider component, the left pedal is installed by the left slider component in the left support beam chute; the right pedal is right above the support beam of the slideway, the right pedal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right slider component, right foot pedal installation through the right slider component on the right support beam chute; front left support beam tube is movably provided with the left sheave, right support beam slide front end is movably provided with the right rope round.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kind of exercise vehicle that can effectively exercise human leg and foot muscles, as well as the muscles and abdominal muscles of the buttocks, and can bring the driving device of the scooter which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existing riding feeling for the rid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代步车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代步车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脚踏车都是通过人的脚部做单一方向的圆周运动来驱动脚踏车前进,但这种运动形式显然过于单调,有必要进一步予以创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锻炼人的腿部、脚部肌肉,以及臀部肌肉和腹部肌肉,并可给骑车人带来完全不同于现有的骑车运动感受的代步车驱动装置。本技术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左支撑梁滑道,左支撑梁滑道的右侧与左支撑梁滑道并列地设有右支撑梁滑道,左支撑梁滑道的上方设有左脚踏板,左脚踏板的底部设有左滑块组件,左脚踏板通过左滑块组件安装在左支撑梁滑道上;右支撑梁滑道的上方设有右脚踏板,右脚踏板的底部设有右滑块组件,右脚踏板通过右滑块组件安装在右支撑梁滑道上;左支撑梁滑道的前端可转动地设有左绳轮,左绳轮的圆周面位于水平方向,右支撑梁滑道的前端可转动地设有右绳轮,右绳轮的圆周面位于水平方向;左支撑梁滑道的一侧设有牵引绳,牵引绳位于左脚踏板或左滑块组件附近的绳段与左脚踏板或左滑块组件固定相连,牵引绳的后段向后延伸至左支撑梁滑道的后方,牵引绳的前段向前延伸至左绳轮处绕过左绳轮、再向右延伸至右绳轮处绕过右绳轮、再向沿着后右支撑梁滑道向后延伸至右支撑梁滑道的后方,牵引绳位于右脚踏板或右滑块组件附近的绳段与右脚踏板或右滑块组件固定相连。本技术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左脚踏板包括脚板形的左底板,左底板的边缘沿竖直方向环绕设有左挡板,左挡板的底端与左底板的边缘固定相连;所述右脚踏板包括脚板形的右底板,右底板的边缘沿竖直方向环绕设有右挡板,右挡板的底端与右底板的边缘固定相连。本技术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左绳轮位于左支撑梁滑道前端的底部,右绳轮位于右支撑梁滑道前端的底部。本技术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左支撑梁滑道的底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左绳索引导槽,右支撑梁滑道的底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右绳索引导槽,所述牵引绳对应的绳段布置在左绳索引导槽内和右绳索引导槽内。本技术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左支撑梁滑道的前端和右支撑梁滑道的前端通过连杆固定相连。本技术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左滑块组件包括前后并列设置的左前卡块和左后卡块,左前卡块的顶端与左底板下端面的前部固定相连,左后卡块的顶端与左底板下端面的后部固定相连,左前卡块下端面的中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左前卡槽,左后卡块下端面的中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左后卡槽,左前卡槽和左后卡槽分别卡装在左支撑梁滑道上,左前卡块的底端固定有左前压板块,左后卡块的底端固定有左后压板块;右滑块组件包括前后并列设置的右前卡块和右后卡块,右前卡块的顶端与右底板下端面的前部固定相连,右后卡块的顶端与右底板下端面的后部固定相连,左前卡块下端面的中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右前卡槽,右后卡块下端面的中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右后卡槽,右前卡槽和右后卡槽分别卡装在右支撑梁滑道上,右前卡块的底端固定有右前压板块,右后卡块的底端固定有右后压板块。本技术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左前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左后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右前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和右后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导向滚珠。本技术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在使用时,可将左支撑梁滑道及右支撑梁滑道固定在车座下方的车架上,让牵引绳7的后端与脚踏车的后轮驱动相连,让人的双脚踏在左脚踏板、右脚踏板4上,然后左脚向前左脚踏板,右脚向后推动右脚踏板,再左脚向后左脚踏板,右脚向前推动右脚踏板,如此交替,即可驱动脚踏车。因此,本技术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具有可有效锻炼人的腿部、脚部肌肉,以及臀部肌肉和腹部肌肉,并可给骑车人带来完全不同于现有的骑车运动感受的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代步车驱动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代步车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右滑块组件和左滑块组件部分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代步车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代步车驱动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左支撑梁滑道1,左支撑梁滑道1的右侧与左支撑梁滑道1并列地设有右支撑梁滑道2,左支撑梁滑道1的上方设有左脚踏板3,左脚踏板3的底部设有左滑块组件,左脚踏板3通过左滑块组件安装在左支撑梁滑道1上;右支撑梁滑道2的上方设有右脚踏板4,右脚踏板4的底部设有右滑块组件,右脚踏板4通过右滑块组件安装在右支撑梁滑道2上;左支撑梁滑道1的前端可转动地设有左绳轮5,左绳轮5的圆周面位于水平方向,右支撑梁滑道2的前端可转动地设有右绳轮6,右绳轮6的圆周面位于水平方向;左支撑梁滑道1的一侧设有牵引绳7,牵引绳7位于左脚踏板3或左滑块组件附近的绳段与左脚踏板3或左滑块组件固定相连,牵引绳7的后段向后延伸至左支撑梁滑道1的后方,牵引绳7的前段向前延伸至左绳轮5处绕过左绳轮5、再向右延伸至右绳轮6处绕过右绳轮6、再向沿着后右支撑梁滑道2向后延伸至右支撑梁滑道2的后方,牵引绳7位于右脚踏板4或右滑块组件附近的绳段与右脚踏板4或右滑块组件固定相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左脚踏板3包括脚板形的左底板31,左底板31的边缘沿竖直方向环绕设有左挡板32,左挡板32的底端与左底板31的边缘固定相连;所述右脚踏板4包括脚板形的右底板41,右底板的边缘沿竖直方向环绕设有右挡板42,右挡板42的底端与右底板41的边缘固定相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左绳轮5位于左支撑梁滑道1前端的底部,右绳轮6位于右支撑梁滑道2前端的底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左支撑梁滑道1的底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左绳索引导槽9,右支撑梁滑道2的底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右绳索引导槽8,所述牵引绳7对应的绳段布置在左绳索引导槽9内和右绳索引导槽8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左支撑梁滑道1的前端和右支撑梁滑道2的前端通过连杆10固定相连。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左滑块组件包括前后并列设置的左前卡块11和左后卡块12,左前卡块11的顶端与左底板31下端面的前部固定相连,左后卡块12的顶端与左底板31下端面的后部固定相连,左前卡块11下端面的中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左前卡槽,左后卡块12下端面的中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左后卡槽,左前卡槽和左后卡槽分别卡装在左支撑梁滑道1上,左前卡块11的底端固定有左前压板块15,左后卡块12的底端固定有左后压板块16;右滑块组件包括前后并列设置的右前卡块13和右后卡块14,右前卡块13的顶端与右底板41下端面的前部固定相连,右后卡块14的顶端与右底板41下端面的后部固定相连,左前卡块11下端面的中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右前卡槽,右后卡块14下端面的中部沿前后方向设有右后卡槽,右前卡槽和右后卡槽分别卡装在右支撑梁滑道2上,右前卡块13的底端固定有右前压板块17,右后卡块14的底端固定有右后压板块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左前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左后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右前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和右后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导向滚珠。在左前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左后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右前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和右后卡槽内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有导向滚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代步车驱动装置

【技术保护点】
代步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左支撑梁滑道(1),左支撑梁滑道(1)的右侧与左支撑梁滑道(1)并列地设有右支撑梁滑道(2),左支撑梁滑道(1)的上方设有左脚踏板(3),左脚踏板(3)的底部设有左滑块组件,左脚踏板(3)通过左滑块组件安装在左支撑梁滑道(1)上;右支撑梁滑道(2)的上方设有右脚踏板(4),右脚踏板(4)的底部设有右滑块组件,右脚踏板(4)通过右滑块组件安装在右支撑梁滑道(2)上;左支撑梁滑道(1)的前端可转动地设有左绳轮(5),左绳轮(5)的圆周面位于水平方向,右支撑梁滑道(2)的前端可转动地设有右绳轮(6),右绳轮(6)的圆周面位于水平方向;左支撑梁滑道(1)的一侧设有牵引绳(7),牵引绳(7)位于左脚踏板(3)或左滑块组件附近的绳段与左脚踏板(3)或左滑块组件固定相连,牵引绳(7)的后段向后延伸至左支撑梁滑道(1)的后方,牵引绳(7)的前段向前延伸至左绳轮(5)处绕过左绳轮(5)、再向右延伸至右绳轮(6)处绕过右绳轮(6)、再向沿着后右支撑梁滑道(2)向后延伸至右支撑梁滑道(2)的后方,牵引绳(7)位于右脚踏板(4)或右滑块组件附近的绳段与右脚踏板(4)或右滑块组件固定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代步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左支撑梁滑道(1),左支撑梁滑道(1)的右侧与左支撑梁滑道(1)并列地设有右支撑梁滑道(2),左支撑梁滑道(1)的上方设有左脚踏板(3),左脚踏板(3)的底部设有左滑块组件,左脚踏板(3)通过左滑块组件安装在左支撑梁滑道(1)上;右支撑梁滑道(2)的上方设有右脚踏板(4),右脚踏板(4)的底部设有右滑块组件,右脚踏板(4)通过右滑块组件安装在右支撑梁滑道(2)上;左支撑梁滑道(1)的前端可转动地设有左绳轮(5),左绳轮(5)的圆周面位于水平方向,右支撑梁滑道(2)的前端可转动地设有右绳轮(6),右绳轮(6)的圆周面位于水平方向;左支撑梁滑道(1)的一侧设有牵引绳(7),牵引绳(7)位于左脚踏板(3)或左滑块组件附近的绳段与左脚踏板(3)或左滑块组件固定相连,牵引绳(7)的后段向后延伸至左支撑梁滑道(1)的后方,牵引绳(7)的前段向前延伸至左绳轮(5)处绕过左绳轮(5)、再向右延伸至右绳轮(6)处绕过右绳轮(6)、再向沿着后右支撑梁滑道(2)向后延伸至右支撑梁滑道(2)的后方,牵引绳(7)位于右脚踏板(4)或右滑块组件附近的绳段与右脚踏板(4)或右滑块组件固定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脚踏板(3)包括脚板形的左底板(31),左底板(31)的边缘沿竖直方向环绕设有左挡板(32),左挡板(32)的底端与左底板(31)的边缘固定相连;所述右脚踏板(4)包括脚板形的右底板(41),右底板的边缘沿竖直方向环绕设有右挡板(42),右挡板(42)的底端与右底板(41)的边缘固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代步车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绳轮(5)位于左支撑梁滑道(1)前端的底部,右绳轮(6)位于右支撑梁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胜黄千玥
申请(专利权)人:黄文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