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明福专利>正文

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2423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5 03: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包括保险杆主体,所述保险杆主体有两组,两组保险杆主体上下对称设置,且保险杆主体的端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保险杆主体的横杆上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外侧安装有正防撞装置,所述安装架之间通过连接架进行固定,连接架的内侧安装有减震支架,且减震支架的端部连接有车身连接座,所述保险杆主体的折弯杆上安装有侧防撞装置,本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通过正防撞装置和侧防撞装置对汽车进行全面保护,保护全面,安全度高,通过转动机构来抵消汽车受到的侧碰撞力,通过减震机构来抵消汽车受到的正碰撞力,其防碰撞效果好,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A bumper structure on a new energy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umper structure of new energy vehicles, including the main bumper, bumper has two main groups, under the symmetric set two group insurance rod body, and the end of the bumper body by connecting rod, bar the bumper body is fixed on the installation rack, rack installation is installed outside the anti-collision device between the mounting rack is fixed by the connecting frame, the connecting frame is installed inside the shock absorber support, and the end is connected with a damping bracket body with a bending rod of the bumper body is installed on the side of anti-collision device, structure of the new bumper energy vehicles, by the anti-collision device and side anti-collision device of the car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high safety, side impact force to the car are offset by the rotating mechanism, to support through the damping mechanism The positive impact force that the automobile is subjected to is good, and it can meet the demand of consum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申请公布号为CN106515635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汽车前围机构,包括前围骨架和设置在所述前围骨架上的前围护面,所述前围护面包括相互独立的中护面、左灯框护面、右灯框护面及保险杆护面,然而,目前,还没有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不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防碰撞效果好,保护全面,安全度高,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包括保险杆主体,所述保险杆主体有两组,两组保险杆主体上下对称设置,且保险杆主体的端部通过连接杆连接,所述保险杆主体的横杆上固定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外侧安装有正防撞装置,所述安装架之间通过连接架进行固定,连接架的内侧安装有减震支架,且减震支架的端部连接有车身连接座,所述保险杆主体的折弯杆上安装有侧防撞装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正防撞装置包括护肋,护肋为U型机构,所述护肋的端部通过减震机构与安装架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机构包括活动杆,活动杆的一端与护肋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架且端部裸露至安装架的内侧,所述安装架对应护肋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沉孔,位于第一沉孔和护肋之间的活动杆上套接有减震弹簧,所述活动杆的端部固定有限位块,安装架对应限位块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沉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防撞装置包括防撞桶,防撞桶通过转动机构与保险杆主体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轴承,轴承安装在保险杆主体的折弯杆上,所述轴承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防撞桶套接在旋转轴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通过正防撞装置和侧防撞装置对汽车进行全面保护,保护全面,安全度高,通过转动机构来抵消汽车受到的侧碰撞力,通过减震机构来抵消汽车受到的正碰撞力,其防碰撞效果好,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减震机构放大图。图中:1保险杆主体、2限位块、3安装架、4车身连接座、5减震支架、6轴承、7旋转轴、8连接杆、9防撞桶、10侧防撞装置、11连接架、12活动杆、13减震弹簧、14护肋、15转动机构、16减震机构、17正防撞装置、18第一沉孔、19第二沉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包括保险杆主体1,保险杆主体1有两组,两组保险杆主体1上下对称设置,且保险杆主体1的端部通过连接杆8连接,保险杆主体1的横杆上固定有安装架3,安装架3的外侧安装有正防撞装置17,安装架3之间通过连接架11进行固定,连接架11的内侧安装有减震支架5,用于抵消保险杆受到的碰撞力,从而保障驾驶者的人身安全,且减震支架5的端部连接有车身连接座4,保险杆主体1的折弯杆上安装有侧防撞装置10;正防撞装置17包括护肋14,护肋14为U型机构,护肋14的端部通过减震机构16与安装架3连接,在发生正碰撞时,护肋14与碰撞物接触,对汽车进行保护,避免汽车与物体直接碰撞而损坏;减震机构16包括活动杆12,活动杆12的一端与护肋14连接,活动杆12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架3且端部裸露至安装架3的内侧,安装架3对应护肋14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沉孔18,位于第一沉孔18和护肋14之间的活动杆12上套接有减震弹簧13,活动杆12的端部固定有限位块2,安装架3对应限位块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沉孔19,碰撞产生的力通过减震弹簧13发生变形来抵消,同时,活动杆12端部的限位块伸出第二沉孔19,用以抵消碰撞力,其对碰撞力的消除效果好,大大提高了该保险杆机构的使用性能;侧防撞装置10包括防撞桶9,防撞桶9通过转动机构15与保险杆主体1转动连接,在发生侧碰撞时,防撞桶9通过转动机构15进行旋转,将车身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利用前动力,逐渐调整车身,实现被动转向,从而对车身进行保护,保障了驾驶者的人身安全;转动机构15包括轴承6,轴承6安装在保险杆主体1的折弯杆上,轴承6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7,防撞桶9套接在旋转轴7上,在发生侧碰撞时,防撞桶9受到的侧偏力传递到旋转轴7上,旋转轴7在轴承6内旋转用于抵消侧偏力。在使用时:在发生正碰撞时,护肋14与碰撞物接触,对汽车进行保护,碰撞产生的力通过减震弹簧13发生变形来抵消,同时,活动杆12端部的限位块伸出第二沉孔19,用以抵消碰撞力,在发生侧碰撞时,防撞桶9通过旋转轴7进行旋转,将车身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滚动摩擦力,利用前动力,逐渐调整车身,实现被动转向。本技术通过正防撞装置17和侧防撞装置10对汽车进行全面保护,保护全面,安全度高,通过转动机构15来抵消汽车受到的侧碰撞力,通过减震机构16来抵消汽车受到的正碰撞力,其防碰撞效果好,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包括保险杆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杆主体(1)有两组,两组保险杆主体(1)上下对称设置,且保险杆主体(1)的端部通过连接杆(8)连接,所述保险杆主体(1)的横杆上固定有安装架(3),安装架(3)的外侧安装有正防撞装置(17),所述安装架(3)之间通过连接架(11)进行固定,连接架(11)的内侧安装有减震支架(5),且减震支架(5)的端部连接有车身连接座(4),所述保险杆主体(1)的折弯杆上安装有侧防撞装置(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包括保险杆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杆主体(1)有两组,两组保险杆主体(1)上下对称设置,且保险杆主体(1)的端部通过连接杆(8)连接,所述保险杆主体(1)的横杆上固定有安装架(3),安装架(3)的外侧安装有正防撞装置(17),所述安装架(3)之间通过连接架(11)进行固定,连接架(11)的内侧安装有减震支架(5),且减震支架(5)的端部连接有车身连接座(4),所述保险杆主体(1)的折弯杆上安装有侧防撞装置(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防撞装置(17)包括护肋(14),护肋(14)为U型机构,所述护肋(14)的端部通过减震机构(16)与安装架(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上的保险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16)包括活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福
申请(专利权)人:陈明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