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10341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无益地消耗车室内的空调所需要的能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门控制部(S120),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调之前,该门控制部控制多个吹出口门以及空气混合门中的任一方,来抑制由加热器芯产生的热从空调壳体内泄漏;以及空调控制部(S180),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调之后,该空调控制部控制多个吹出口门而使多个吹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吹出口开口,将空调壳体内的热作为暖风从至少一个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从而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for vehicles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to provide a vehicle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that can suppress the energy needed for the air conditioning in a car room without benefit.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door control unit (S120), before the judge should start for indoor air conditioning, the control part controls either multiple air outlet door and air mixture door, to suppress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heater core from the air conditioning casing leakage; and an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unit (S180) after judging, should start the vehicle interior air conditioning, the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unit controls a plurality of air outlet door and at least a plurality of air outlet in a blowing outlet opening, the air conditioner shell heat as the warm air from the at least one outlet to the car interior is blown out, and air conditioning for car interi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车辆用空调装置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本申请基于2015年5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5-102067号,并将其记载内容作为参照编入本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在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在乘员乘车之前,实施仅从驾驶座脚部吹出口吹出暖风而优先对驾驶座进行空气调节的预空调。由此,在人乘车之后,能够可靠地优先对设想有人存在的驾驶座进行制热。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8386号公报在上述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由于在乘员乘车之前仅从驾驶座脚部吹出口吹出暖风,因此能够优先对驾驶座进行制热。但是,在该情况下,在乘员乘车之前,暖风从驾驶座扩散至车室内整体。因此,对驾驶座进行空气调节的效果减弱,无益地消耗车室内空调所需要的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抑制无益地消耗车室内的空调所需要的能量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空调壳体,该空调壳体具有吸入空气流的吸入口,且使通过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向朝向车室内开口的多个吹出口流通;多个吹出口门,多个该吹出口门分别对多个吹出口进行开闭;加热器芯,该加热器芯配置于空调壳体内,对经由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进行加热;旁通通路,该旁通通路设于空调壳体内,使经由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绕过加热器芯而向吹出口流通;导入通路,该导入通路设于空调壳体内,将经由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向加热器芯引导;空气混合门,该空气混合门设于空调壳体内,对旁通通路的流路截面积与导入通路的流路截面积的比率进行调节;门控制部,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气调节之前,该门控制部控制多个吹出口门以及空气混合门中的任一方,来抑制由加热器芯产生的热从空调壳体内泄漏;以及空调控制部,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气调节之后,该空调控制部控制多个吹出口门而使多个吹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吹出口开口而将空调壳体内的热作为暖风从至少一个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从而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由此,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调之前,在空调壳体内积存热,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调之后,将空调壳体内的热作为暖风从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而对乘员乘车后的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因此,在判断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调之前,从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的暖风在车室内扩散的情况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无益地消耗车室内空调所需要的能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他观点,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具备:空调壳体,该空调壳体具有吸入空气流的吸入口,且使通过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向朝向车室内开口的多个吹出口流通;多个吹出口门,该多个吹出口门分别对多个吹出口进行开闭;加热器芯,该加热器芯配置于空调壳体内,对通过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进行加热;门控制部,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气调节之前,该门控制部分别独立地控制多个吹出口门来抑制由加热器芯产生的热从空调壳体内泄漏;以及空调控制部,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气调节之后,该空调控制部控制多个吹出口门而使多个吹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吹出口开口而将空调壳体内的热作为暖风而从至少一个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从而对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由此,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调之前,在空调壳体内积存热,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调之后,将空调壳体内的热作为暖风从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而对乘员乘车后的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因此,在判定为应该开始车室内的空调之前,从吹出口向车室内吹出的暖风在车室内扩散的情况被抑制。因此,能够抑制无益地消耗车室内空调所需要的能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剖面结构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示意的结构和电结构的框图。图3是表示图2的电子控制装置的空调控制处理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加热器芯的散热量的测定数据和热介质的温度的测定数据的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热泵的特性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彼此中,为了实现说明的简化,在图中对彼此相同或者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符号。(第一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5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车辆用空调装置1应用于在将行驶用发动机的排热作为制热的热源时而热量不足的汽车。作为这样的汽车,包括未搭载行驶用发动机的电动汽车、从行驶用发动机排出的排热小的混合动力汽车等。如图1所示,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备加热器单元10和鼓风机单元20。加热器单元10在车室内的车辆前进方向前侧的仪表板的下侧配置于车宽方向中央部。鼓风机单元20在车宽方向相对于加热器单元10偏移地配置。加热器单元10具备空调壳体11、蒸发器12、加热器芯13、空气混合门14a、14b、面部门15a、脚部门15b以及除霜器门15c。空调壳体11具备吸入口11a、吹出开口部11b、11c、11d以及分离壁11e、11f、11g。吸入口11a吸入从鼓风机单元20吹出的空气流。吹出开口部11b经由管道向面部吹出口30吹出来自上侧空气流路11h的空调风。面部吹出口30向乘员上半身侧吹出空调风。吹出开口部11c经由管道向除霜吹出口31吹出来自上侧空气流路11h的空调风。除霜吹出口31向挡风玻璃的车室内侧表面吹出空调风。吹出开口部11d经由管道向图2所示的脚部吹出口32吹出来自下侧空气流路11i的空调风。脚部吹出口32向乘员下半身吹出空调风。分离壁11e、11f、11g对空调壳体11中的上侧空气流路11h和下侧空气流路11i进行分离。分离壁11e配置于吸入口11a与蒸发器12之间。分离壁11f配置于蒸发器12与加热器芯13之间。分离壁11g相对于加热器芯13配置于空气流下游侧。空气通路11j相对于空调壳体11中的分离壁11f形成于空气流下游侧。蒸发器12形成为扁平形状,其具备供制冷剂流通的多根管、将制冷剂分配至多根管的第一箱以及使制冷剂从多根管集合的第二箱。蒸发器12以横跨上侧空气流路11h和下侧空气流路11i的方式配置。蒸发器12通过由后述的低压侧膨胀阀12e减压后的制冷剂对经由吸入口11a吸入的空气流进行冷却。由此,在上侧空气流路11h和下侧空气流路11i中,来自蒸发器12的冷风向吹出开口部11b、11c、11d流通。如图2所示,蒸发器12与压缩机12a、冷凝器12b、高压侧膨胀阀12c、室外热交换器12d、低压侧膨胀阀12e、储液器12f以及开闭阀12g一起构成使制冷剂循环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12A。即,蒸发器12与压缩机12a等一起构成使热从低压侧热交换器(即,蒸发器12、室外热交换器12d)侧向高压侧热交换器(冷凝器12b)侧移动的热泵循环。本实施方式的蒸发器12以空气流入面朝向车辆前侧且空气流出面朝向车辆后侧的状态且立起的状态配置。压缩机12a由电动机和压缩机机构构成,压缩机机构通过该电动机驱动而吸入且压缩制冷剂并排出高温高压制冷剂。冷凝器12b是从压缩机12a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散热到热介质的热交换器。冷凝器12b与加热器芯13和循环泵13a一起构成热介质回路13b。循环泵13a使热介质在加热器芯13与冷凝器12b之间的热介质回路13b循环。在此,热介质使热从冷凝器12b向加热器芯13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热介质,使用将防冻溶液混入水中的溶液。高压侧膨胀阀12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空调壳体(11),该空调壳体具有吸入空气流的吸入口(11a),且使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向朝向车室内开口的多个吹出口(30、31、32)流通;多个吹出口门(15a、15b、15c),该多个吹出口门分别对多个所述吹出口进行开闭;加热器芯(13),该加热器芯配置于所述空调壳体内,对经由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进行加热;旁通通路(11n、11p),该旁通通路设于所述空调壳体内,使经由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绕过所述加热器芯而向所述吹出口流通;导入通路(11k、11m),该导入通路设于所述空调壳体内,将经由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向所述加热器芯引导;空气混合门(14a、14b),该空气混合门设于所述空调壳体内,对所述旁通通路的流路截面积与所述导入通路的流路截面积的比率进行调节;门控制部(S120),在判定为应该开始所述车室内的空气调节之前,该门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吹出口门以及所述空气混合门中的任一方,来抑制由所述加热器芯产生的热从所述空调壳体内泄漏;以及空调控制部(S180),在判定为应该开始所述车室内的空气调节之后,该空调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吹出口门而使多个所述吹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吹出口开口而将所述空调壳体内的热作为暖风从所述至少一个吹出口向所述车室内吹出,从而对所述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19 JP 2015-102067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空调壳体(11),该空调壳体具有吸入空气流的吸入口(11a),且使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向朝向车室内开口的多个吹出口(30、31、32)流通;多个吹出口门(15a、15b、15c),该多个吹出口门分别对多个所述吹出口进行开闭;加热器芯(13),该加热器芯配置于所述空调壳体内,对经由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进行加热;旁通通路(11n、11p),该旁通通路设于所述空调壳体内,使经由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绕过所述加热器芯而向所述吹出口流通;导入通路(11k、11m),该导入通路设于所述空调壳体内,将经由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流向所述加热器芯引导;空气混合门(14a、14b),该空气混合门设于所述空调壳体内,对所述旁通通路的流路截面积与所述导入通路的流路截面积的比率进行调节;门控制部(S120),在判定为应该开始所述车室内的空气调节之前,该门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吹出口门以及所述空气混合门中的任一方,来抑制由所述加热器芯产生的热从所述空调壳体内泄漏;以及空调控制部(S180),在判定为应该开始所述车室内的空气调节之后,该空调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吹出口门而使多个所述吹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吹出口开口而将所述空调壳体内的热作为暖风从所述至少一个吹出口向所述车室内吹出,从而对所述车室内进行空气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送风机(22),该送风机使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至所述空调壳体内的空气流在所述空调壳体内流通;以及送风停止控制部(S120),在所述门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吹出口门以及所述空气混合门中的任一方时,该送风停止控制部使所述送风机停止而使所述空调壳体内的所述空气流的流通停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送风控制部(S180),在判定为应该开始所述车室内的空气调节之后,在所述空调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吹出口门时,该送风控制部控制所述送风机而使通过所述吸入口吸入至所述空调壳体内的空气流向所述吹出口流通。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吹出口门而将在所述加热器芯的上部开口的吹出口关闭,从而抑制来自所述加热器芯的热从所述空调壳体内通过该吹出口泄漏。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吹出口门而将多个所述吹出口中的向车室内的顶部侧开口的吹出口关闭,从而抑制来自所述加热器芯的热从所述空调壳体内通过该吹出口泄漏。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吹出口门构成为分别独立地开闭,所述门控制部控制多个所述吹出口门而分别关闭多个所述吹出口,从而抑制来自所述加热器芯的热从所述空调壳体内泄漏。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控制部控制所述空气混合门而通过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本直也川久保昌章渡边贵之米仓正次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