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10337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13:01
充气轮胎具有多条排列的加强帘线被橡胶层覆盖的轮胎骨架部。加强帘线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有机纤维帘线。有机纤维帘线的中间伸长率(2.0cN/dtex)为3.0%~4.0%,尺寸稳定性指数为5.0%~6.5%,且强度‑伸长率曲线中,切割时的强度的70%强度下的伸长率与切割时的伸长率的差异为11%~16%。

Inflatable tire

The inflatable tire has a multi - arranged tire frame with a reinforced cord that is covered by a rubber layer. The reinforced cord is an organic fiber cord formed by 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 The middle elongation of organic fiber cords (2.0cN/dtex) ranged from 3% to 4%, the size stability index was 5% ~ 6.5%, and the strength elongation curv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70% intensity cutting strength under elongation and cutting elongation of 11% ~ 1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由多条排列的加强帘线被橡胶层覆盖的轮胎骨架部构成,特别是,涉及一种维持驾驶稳定性,并且确保轮胎侧部的耐外伤性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以往,轿车用充气轮胎中,胎体层等加强帘线使用人造丝、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各种材料。当前,对于制造充气轮胎来说,减轻环境负荷成为技术问题,其中列举出再生资源的利用以及资源节约。关于再生资源的利用,可列举出纤维素纤维,例如人造丝,从原材料在制造工艺中的环境负荷的观点考虑,人造丝使用二硫化碳,因此更优选PET。此外,关于资源节约,可列举出轮胎的轻型化。当前状态下的轮胎使用人造丝作为加强帘线,而作为加强帘线,优选使用强度更高的PET。除此以外,对降低充气轮胎的轮胎侧部的厚度(轮胎侧厚度)有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4876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159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加强帘线使用了PET的情况下,高温下的模量下降较大,因此高速行驶时的驾驶稳定性存在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构成胎体层的胎体帘线使用了单捻帘线的充气轮胎。专利文献2的充气轮胎中,胎体帘线由对强度至少为8cN/dtex以上,算式G=T×E1/2(T为强度(cN/dtex)、E为断裂伸长率(%))所示的韧性指数G为25以上,单丝细度为4.5~8.5dtex,交缠度为5个/m以下的聚酯纤维复丝纱进行单向捻的单捻帘线所构成。在该情况下,虽然能不使耐久性恶化而达到轻型化,但未论及驾驶稳定性以及轮胎侧部的耐外伤性。现状是在加强帘线使用了PET的情况下,没有谋求驾驶稳定性以及轮胎侧部的耐外伤性的兼顾。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基于所述以往技术的问题,维持驾驶稳定性,并且确保轮胎侧部的耐外伤性的充气轮胎。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具有多条排列的加强帘线被橡胶层覆盖的轮胎骨架部,其特征在于,加强帘线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有机纤维帘线,有机纤维帘线的中间伸长率(2.0cN/dtex)为3.0%~4.0%,由150℃下的干热收缩率(%)与中间伸长率(2.0cN/dtex)(%)的和所示的尺寸稳定性指数为5.0%~6.5%,且强度-伸长率曲线中,切割时强度的70%的强度中的伸长率与切割时的伸长率的差异为11%~16%。在该情况下,优选有机纤维帘线的捻度系数为1700~2100。此外,优选橡胶层的储能弹性模量为7.0MPa~9.0MPa。例如,轮胎侧的最大宽度位置上的侧胎面的橡胶厚度为1.0mm~2.5mm。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通过所述构成,能够维持驾驶稳定性,并且确保轮胎侧部的耐外伤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剖面形状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胎体层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面图。图3是表示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有机纤维帘线的强度和伸长率所示的强度-伸长率曲线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充气轮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剖面形状的剖面图。图1所示充气轮胎(以下,仅称为轮胎)10的主要构成部分具有胎面部12、胎肩部14、侧壁部16、胎圈部18。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如图1中箭头所示,轮胎宽度方向是指与轮胎的旋转轴(未图示)平行的方向,轮胎径向是指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此外,轮胎周向是指将旋转轴作为旋转中心的轴进行旋转的方向。而且,轮胎内侧是指轮胎径向上图1中轮胎的下侧,即面向对轮胎施加规定内压的空洞区域R的轮胎内表面侧,轮胎外侧是指图1中轮胎的上侧,即,轮胎内周面的相反侧的用户能视觉确认的轮胎外表面侧。轮胎10主要具有胎体层20、带束层22、带束辅助加强层24、侧加强层26、胎圈芯28、胎边芯30、胎面橡胶层32、侧壁橡胶层34、轮辋缓冲橡胶层36以及内衬橡胶层38。在胎面部12设置构成轮胎外侧胎面表面12a的环岸部12b和形成于胎面表面12a的胎面槽12c,环岸部12b由胎面槽12c划分。胎面槽12c具有轮胎周向上连续形成的主槽和在轮胎宽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横纹槽(未图示)。通过胎面槽12c和环岸部12b,在胎面表面12a形成胎面花纹。在轮胎宽度方向,胎体层20从与胎面部12对应的部分,经过与胎肩部14以及侧壁部16对应的部分延伸至胎圈部18,并构成轮胎的骨架。之后详细地说明胎体层20,其是排列有加强帘线,并被帘线涂敷橡胶覆盖的构成。胎体层20在后述的左右一对胎圈芯28从轮胎内侧向轮胎外侧折回,在侧壁部16的区域构成端部A,并由将胎圈芯28设为边界的主体部20a和折回部20b构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胎体层20为一层,装架于左右一对胎圈部18之间。胎体层20的数量并不限定于一层,根据构造以及用途也可以有多层。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中,如果胎体层20为两层以上,则轻型化的效果较小,因此从轻型化的观点考虑,优选为一层构造(一层片)。此外,胎体层20既可以由一个片材构成,也可以由多个片材构成。在由多个片材构成的情况下,胎体层20具有接合部(搭接部)。作为胎体层20的帘线涂敷橡胶,优选使用从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丁二烯橡胶(BR)、异戊二烯橡胶(IR)选出的一种或者多种橡胶。此外,能够使用通过包含氮、氧、氟、氯、硅、磷或者硫黄等元素的官能基,例如胺、酰胺、羟、酯、酮、硅氧基或烷基甲硅烷等来使这些橡胶末端改性的物质,或者通过环氧使其末端改性的物质。作为与这些橡胶配合的炭黑,例如,可以使用如下炭黑:碘吸附量为20~100(g/kg),优选为20~50(g/kg),DBP吸收量为50~135(cm3/100g),优选为50~100(cm3/100g),且CTAB吸附比表面积为30~90(m2/g),优选为30~45(m2/g)。此外,使用的硫黄的量例如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为1.5~4.0质量份,优选为2.0~3.0质量份。需要说明的是,之后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胎体层20。带束层22粘贴于轮胎周向,是用于加强胎体层20的加强层。该带束层22设置于与胎面部12对应的部分,并具有内侧带束层22a以及外侧带束层22b。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带束层22a以及外侧带束层22b包含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多条加强帘线,以该加强帘线在层间相互交叉的方式配置。内侧带束层22a以及外侧带束层22b的加强帘线为例如钢帘线,构成为被上述的帘线涂敷橡胶等覆盖。内侧带束层22a以及外侧带束层22b的加强帘线的相对于轮胎周向的帘线角度为例如24°~35°,优选为27°~33°。由此,能提高高速耐久性。带束层22的内侧带束层22a以及外侧带束层22b的加强帘线都并不限定于钢帘线,既可以仅在任一方应用钢带束,也可以将至少一方设为由聚酯、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构成的有机纤维帘线等所构成的以往已知的加强帘线。轮胎10中,在带束层22的最上层的外侧带束层22b上,在轮胎周向配置有进行带束层22的加强的带束辅助加强层24。该带束辅助加强层24作为加强帘线,例如,有机纤维帘线在轮胎周向配置为螺旋状,这些有机纤维帘线构成为被上述的帘线涂敷橡胶等覆盖。如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充气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具有多条排列的加强帘线被橡胶层覆盖的轮胎骨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帘线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有机纤维帘线,所述有机纤维帘线的中间伸长率(2.0cN/dtex)为3.0%~4.0%,由150℃下的干热收缩率(%)与中间伸长率(2.0cN/dtex)(%)的和所示的尺寸稳定性指数为5.0%~6.5%,且强度‑伸长率曲线中切割时的强度的70%强度下的伸长率与切割时的伸长率的差异为11%~1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5.27 JP 2015-1077231.一种充气轮胎,具有多条排列的加强帘线被橡胶层覆盖的轮胎骨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帘线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形成的有机纤维帘线,所述有机纤维帘线的中间伸长率(2.0cN/dtex)为3.0%~4.0%,由150℃下的干热收缩率(%)与中间伸长率(2.0cN/dtex)(%)的和所示的尺寸稳定性指数为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中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