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及空调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70958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6: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散热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及空调器,其中,散热状态检测方法包括:确定变频模块在第一时长内运行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分别确定变频模块在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以及在终止时刻的第二温度;确定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温差;若温差大于预设温差,则变频模块处于散热失常状态。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空调出厂的合格率,减少了变频模块出现散热故障的概率,延长了变频模块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状态检测方法、一种散热状态检测系统、一种计算机设备、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驱动空调变频压缩机或风机运行的变频模块IPM/IGBT,是空调电控盒的主要发热器件,由于其工作时发热量大,变频器模块长时间在高温状态下时,线路和元器件容易过早老化,导致耗电量较高,变频器的使用寿命短,因此,IPM/IGBT需要通过安装固定在风冷散热器,或冷媒散热器上,使其工作时能够得到良好的散热,不会由于温度过高造成故障停机,或者器件损坏。但是空调在工厂装配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IPM/IGBT和散热器之间没有固定好,或者冷媒散热器冷媒流路不良,导致模块IPM/IGBT不能有效地散热;另外在空调出厂测试过程中,IPM/IGBT温度是以缓慢的速度上升,不一定能够触发过温保护,从而有时无法发现模块温度异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散热状态检测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散热状态检测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调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散热状态检测方法,用于空调系统,包括:确定变频模块在第一时长内运行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分别确定变频模块在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以及在终止时刻的第二温度;确定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温差;若温差大于预设温差,则变频模块处于散热失常状态。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确定变频模块在第一时长内运行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确定了变频模块的运行时长和温度检测的时刻;通过分别确定变频模块在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以及在终止时刻的第二温度,实现对变频模块在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温度的检测;通过确定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温差,检测到变频模块在运行第一时长后温度的实际变化;通过比较变频模块实际变化的温差和预设温差,温差大于预设温差,说明散热器没有发挥散热作用或者只发挥了少量的散热作用,从而判断出变频模块处于散热失常状态,便于进一步判定是散热器本身的故障,还是散热器与变频模块接触不良等具体失常原因,并予以维修或更换,提高了空调出厂的合格率,减少了变频模块出现散热故障的概率,延长了变频模块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散热状态检测方法,用于空调系统但也可以用于冰箱、电脑、电视等发热量大的电器设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分别确定变频模块在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以及在终止时刻的第二温度,具体包括:确定在起始时刻,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一温度;确定在终止时刻,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二温度。其中,分别确定变频模块在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以及在终止时刻的第二温度,还可以包括:确定在起始时刻,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确定在终止时刻,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二温度;或者:确定在起始时刻,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一温度;确定在中间时刻,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二温度。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起始时刻具体确定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一温度和在终止时刻具体确定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二温度,可以更精确的确定变频模块从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的温度变化,以提高对变频模块散热是否失常判定的准确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时长具体包括:空调系统在出厂检测时的第一检测时间;和/或空调系统在试运行时的第二检测时间。其中,第一时长还可以包括: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时的第三检测时间;或者在空调系统使用出现故障时,进行故障排查的第四检测时间。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第一时长具体包括空调系统在出厂检测时的第一检测时间,和/或空调系统在试运行时的第二检测时间,可以减少在空调出厂测试时,变频模块温度以缓慢速度上升,不一定触发过温保护而无法发现模块温度异常的可能性;还可以在将空调系统交付使用前将散热失常的故障排查出来,提高空调系统的合格率,减少了变频模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散热故障的概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预设温差是根据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和/或风机的转速、运行的第一时长确定的。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根据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和/或风机的转速、运行的第一时长来确定预设温差,可以根据检测时的环境状况、外部条件、成本等各种因素,选择更合适的空调运行参数来确定预设温差,以提高检测速度、降低检测成本以及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若变频模块处于散热失常状态,展示对应于散热失常状态的故障信息。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变频模块处于散热失常状态时,展示对应于散热失常状态的故障信息,便于识别散热状态,以安排维修或更换部件。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散热状态检测系统,包括:计时单元,用于确定变频模块在第一时长内运行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温度检测单元,用于分别确定变频模块在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以及在终止时刻的第二温度;温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温差;判定单元,用于比较温差与预设温差的大小,若温差大于预设温差,则变频模块处于散热失常状态。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计时单元,确定变频模块在第一时长内运行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确定了变频模块的运行时长和温度检测的时刻;通过温度检测单元,分别确定变频模块在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以及在终止时刻的第二温度,实现对变频模块在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温度的检测;通过温差确定单元,确定第一温度与第二温度之间的温差,检测到变频模块在运行第一时长后温度的实际变化;通过判定单元,比较变频模块实际变化的温差和预设温差,温差大于预设温差,说明散热器没有发挥散热作用或者只发挥了少量的散热作用,从而判断出变频模块处于散热失常状态,便于进一步判定是散热器本身的故障,还是散热器与变频模块接触不良等具体失常原因,并予以维修或更换,提高了空调出厂的合格率,减少了变频模块出现散热故障的概率,延长了变频模块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散热状态检测系统,用于空调系统但也可以用于冰箱、电脑、电视等发热量大的电器设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温度检测单元具体包括:内温检测单元,用于确定在起始时刻,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一温度;内温检测单元还用于在终止时刻,确定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二温度。其中,温度检测单元还可以包括:面温检测单元,确定在起始时刻,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一温度;确定在终止时刻,变频模块表面的第二温度;或者:定时温度检测单元,确定在起始时刻,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一温度;确定在中间时刻,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二温度。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温度检测单元,在起始时刻具体确定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一温度和在终止时刻具体确定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二温度,可以更精确的确定变频模块从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的温度变化,以提高对变频模块散热是否失常判定的准确性。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第一时长具体包括:空调系统在出厂检测时的第一检测时间;和/或空调系统在试运行时的第二检测时间。其中,第一时长还可以包括: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时的第三检测时间;或者在空调系统使用出现故障时,进行故障排查的第四检测时间。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设定第一时长具体包括空调系统在出厂检测时的第一检测时间;和/或空调系统在试运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散热状态检测方法、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空调系统,包括:确定变频模块在第一时长内运行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分别确定所述变频模块在所述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以及在所述终止时刻的第二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之间的温差;若所述温差大于预设温差,则所述变频模块处于散热失常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空调系统,包括:确定变频模块在第一时长内运行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分别确定所述变频模块在所述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以及在所述终止时刻的第二温度;确定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二温度之间的温差;若所述温差大于预设温差,则所述变频模块处于散热失常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确定所述变频模块在所述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以及在所述终止时刻的第二温度,具体包括:确定在所述起始时刻,所述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一温度;确定在所述终止时刻,所述变频模块内部的第二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时长具体包括:所述空调系统在出厂检测时的第一检测时间;和/或所述空调系统在试运行时的第二检测时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温差是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和/或风机的转速、运行的第一时长确定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状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所述变频模块处于散热失常状态,展示对应于所述散热失常状态的故障信息。6.一种散热状态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计时单元,用于确定所述变频模块在所述第一时长内运行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温度检测单元,用于分别确定所述变频模块在所述起始时刻的第一温度,以及在所述终止时刻的第二温度;温差确定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温度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廷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