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9322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21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头盖,机头盖具有排气回油腔;壳体,与机头盖连接,壳体与机头盖的内部共同形成容纳腔;支架,设置在容纳腔内,且支架与壳体连接;动涡旋盘,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位于支架与机头盖之间,动涡旋盘与支架之间具有背压腔;引流通路,用于将排气回油腔与背压腔连通,引流通路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其中,第一通路设置在机头盖的侧壁上且与排气回油腔连通,第二通路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第三通路设置在支架上且与背压腔连通。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结构复杂并且密封性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涡旋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涡旋压缩机与其他类型的压缩机相比具有能效高、噪音小以及可靠性高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商用多联空调制冷系统中。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涡旋压缩机在新能源汽车空调系统中得到新的应用。良好的密封对涡旋压缩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其密封原理为在动涡旋盘的一侧形成一背压腔体,依靠背压腔内气体的轴向力将动涡旋盘推向静涡旋盘,从而实现压缩机内部的轴向间的有效密封。为了降低压缩机内运动部件的磨损,在压缩机的部分部件上设置有引流通路,通过引流通路将排气回油腔内的带有润滑油的制冷剂通入背压腔内。现有技术中引流通路的设置使得压缩机内部的结构复杂并且不易密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涡旋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涡旋压缩机结构复杂并且密封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头盖,机头盖具有排气回油腔;壳体,与机头盖连接,壳体与机头盖的内部共同形成容纳腔;支架,设置在容纳腔内,且支架与壳体连接;动涡旋盘,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位于支架与机头盖之间,动涡旋盘与支架之间具有背压腔;引流通路,用于将排气回油腔与背压腔连通,引流通路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通路、第二通路和第三通路,其中,第一通路设置在机头盖的侧壁上且与排气回油腔连通,第二通路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第三通路设置在支架上且与背压腔连通。进一步地,第一通路包括:第一孔段,第一孔段的入口与排气回油腔连通;第二孔段,第二孔段的入口与第一孔段的出口连通,第二孔段的出口位于机头盖与壳体相对的端面上并与第二通路连通,第一孔段的轴线与第二孔段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进一步地,第一孔段为通孔,通孔的第一端与排气回油腔连通,第一孔段的入口设置在通孔的第一端,通孔的第二端与机头盖的外部连通,第一孔段的出口位于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的孔段上,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堵头,堵头用于封堵通孔的第二端。进一步地,通孔包括阶梯设置的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第一阶梯孔与排气回油腔连通,第二阶梯孔与机头盖的外部连通,堵头安装在第二阶梯孔内。进一步地,第二通路包括:第三孔段,第三孔段的入口位于壳体与机头盖相对的端面上并与第一通路连通;凹槽,设置在壳体的侧壁朝向容纳腔的一侧,第三孔段的出口通过凹槽与第三通路连通。进一步地,第三孔段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进一步地,凹槽的槽底沿凹槽的深度方向为弧形。进一步地,支架与壳体过盈配合连接,第二通路与第三通路在支架与壳体的过盈配合面处连通。进一步地,壳体与机头盖通过紧固件连接,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密封件,设置在壳体与机头盖之间,第一密封件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分别与连接孔连通。进一步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静涡旋盘,设置在容纳腔内,静涡旋盘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侧与机头盖相抵接,第二侧与支架相抵接,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之间具有压缩腔,压缩腔与背压腔连通,静涡旋盘的第一侧具有第一排气腔,第一排气腔的第一侧壁的横截面为圆形。进一步地,机头盖靠近静涡旋盘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排气腔,第二排气腔分别与第一排气腔和排气回油腔连通,第二排气腔的第二侧壁与第一排气腔的第一侧壁相匹配。进一步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密封件,设置在第二排气腔的第二侧壁与第一排气腔的第一侧壁之间。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设置引流通路将排气回油腔与背压腔连通,并且引流通路的第一通路设置在机头盖内,第二通路设置在壳体内,第三通路设置在支架内,这样可以利用压缩机内原有的部件实现排气回油腔与背压腔的连通,一方面简化了压缩机的结构,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压缩机内部的密封,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密封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图3示出了图1中第二通路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第二通路与第三通路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中的静涡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1中的机头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机头盖;11、排气回油腔;12、第二排气腔;13、第二侧壁;20、壳体;30、支架;31、背压腔;40、动涡旋盘;51、第一通路;51a、第一孔段;51b、第二孔段;52、第二通路;52a、第三孔段;52b、凹槽;53、第三通路;60、堵头;70、第一密封件;80、静涡旋盘;81、第一排气腔;82、第一侧壁;90、第二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该涡旋压缩机包括机头盖10、壳体20、支架30、动涡旋盘40和引流通路。其中,机头盖10具有排气回油腔11,排气回油腔11用于排出气体并回收润滑油。壳体20与机头盖10连接,并且壳体20与机头盖10的内部共同形成容纳腔。支架30设置在容纳腔内,且支架30与壳体20连接。动涡旋盘40设置在容纳腔内,且动涡旋盘40位于支架30与机头盖10之间,动涡旋盘40与支架30之间具有背压腔31。引流通路用于将排气回油腔11与背压腔31连通,以将排气回油腔11内的润滑油引入到背压腔31内并对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引流通路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通路51、第二通路52和第三通路53,其中,第一通路51设置在机头盖10的侧壁上且与排气回油腔11连通,第二通路52设置在壳体20的侧壁上,第三通路53设置在支架30上且与背压腔31连通。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设置引流通路将排气回油腔11与背压腔31连通,并且引流通路的第一通路51设置在机头盖10内,第二通路52设置在壳体20内,第三通路53设置在支架30内,这样可以利用压缩机内原有的部件实现排气回油腔11与背压腔31的连通,一方面简化了压缩机的结构,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便于压缩机内部的密封,从而提高了压缩机的密封性能。涡旋压缩机内通常设置有曲轴、轴承等运动部件,通过曲轴的转动带动轴承和动涡旋盘40等部件转动,以实现气体的压缩。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通过引流通路将排气回油腔11内带有润滑油的制冷剂引入背压腔31,从而实现对这些运动部件的充分润滑。而且,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背压腔31的密封性能,防止压力较大时背压腔31发生泄漏,从而可以提高涡旋压缩机的性能。本实施例提供的涡旋压缩机能够适用于排气压力较高的制冷剂,例如R410a制冷剂。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通路51包括第一孔段51a和第二孔段51b。其中,第一孔段51a的入口与排气回油腔11连通,第一孔段51a的出口与第二孔段51b的入口连通。第二孔段51b的出口位于机头盖10与壳体20相对的端面上并与第二通路52连通,第一孔段51a的轴线与第二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涡旋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头盖(10),所述机头盖(10)具有排气回油腔(11);壳体(20),与所述机头盖(10)连接,所述壳体(20)与所述机头盖(10)的内部共同形成容纳腔;支架(3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支架(30)与所述壳体(20)连接;动涡旋盘(4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支架(30)与所述机头盖(10)之间,所述动涡旋盘(40)与所述支架(30)之间具有背压腔(31);引流通路,用于将所述排气回油腔(11)与所述背压腔(31)连通,所述引流通路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通路(51)、第二通路(52)和第三通路(53),其中,所述第一通路(51)设置在所述机头盖(10)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排气回油腔(11)连通,所述第二通路(52)设置在所述壳体(20)的侧壁上,所述第三通路(53)设置在所述支架(30)上且与所述背压腔(3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头盖(10),所述机头盖(10)具有排气回油腔(11);壳体(20),与所述机头盖(10)连接,所述壳体(20)与所述机头盖(10)的内部共同形成容纳腔;支架(3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支架(30)与所述壳体(20)连接;动涡旋盘(40),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支架(30)与所述机头盖(10)之间,所述动涡旋盘(40)与所述支架(30)之间具有背压腔(31);引流通路,用于将所述排气回油腔(11)与所述背压腔(31)连通,所述引流通路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通路(51)、第二通路(52)和第三通路(53),其中,所述第一通路(51)设置在所述机头盖(10)的侧壁上且与所述排气回油腔(11)连通,所述第二通路(52)设置在所述壳体(20)的侧壁上,所述第三通路(53)设置在所述支架(30)上且与所述背压腔(3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路(51)包括:第一孔段(51a),所述第一孔段(51a)的入口与所述排气回油腔(11)连通;第二孔段(51b),所述第二孔段(51b)的入口与所述第一孔段(51a)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孔段(51b)的出口位于所述机头盖(10)与所述壳体(20)相对的端面上并与所述第二通路(52)连通,所述第一孔段(51a)的轴线与所述第二孔段(51b)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段(51a)为通孔,所述通孔的第一端与所述排气回油腔(11)连通,所述第一孔段(51a)的入口设置在所述通孔的第一端,所述通孔的第二端与所述机头盖(10)的外部连通,所述第一孔段(51a)的出口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孔段上,所述涡旋压缩机还包括堵头(60),所述堵头(60)用于封堵所述通孔的第二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包括阶梯设置的第一阶梯孔和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一阶梯孔与所述排气回油腔(11)连通,所述第二阶梯孔与所述机头盖(10)的外部连通,所述堵头(60)安装在所述第二阶梯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路(52)包括:第三孔段(52a),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韵康小丽李芳李成祥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