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个体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7231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小个体分离装置,其包括分离室,分离室上设置有进样通道、出样通道、废液通道,在进样通道、出样通道及废液通道的交汇处设置有观察区,观察区所对应分离室的室壁为由透明材料制成;在分离室上还设置有个体提取装置,所述的个体提取装置通过出样通道将所需的个体分离提取出来,在废液通道设置有阀门式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装置操作简单,一般的专业技术人员就能使用该装置,同时本装置还实现分离样品预培养与微小生物分离筛选一体化,并实现分离筛选半自动化,无需分离筛选的中吸取样品等中间环节,大大降低工作量。(*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小个体分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装置,特别是一种微小个体分离装置。技术背景对于微小个体的分离,在其研究和生产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微小生物的研究方面,首先都必须分离出个体单种,才能进一步的实现对其进行生产性培养,从而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以微藻的研究为例,微藻虽然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但由于它们个体微小(只有几微米到十几微米或几十微米),一般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所以对它们的研究起步较晚。过去微藻只用于作为水产养殖动物幼体的饵料,目前对于微藻研究的另一方面热点是其生物活性成分。由于微藻种类多,营养丰富、富含微量元素和各类生物活性物质,而且细胞小易于人工繁殖,因此,它们不仅能作为水产养殖动物幼体的适口饵料,而且可以作为人类的保健食品,还可以提取在食品、医药、化工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的生物活性物质。不管微藻作为水产养殖动物幼体的饵料,还是开发其生物活性成分,都需要分离出藻类单种,才能实现藻类生产性培养。目前,最常用也是取得藻类单种最可靠的方法是微细吸管法。该方法的操作为:将样品滴在载玻片上并铺成合适形状,在显微镜下用猪眼睑毛做成的解剖针,将杂物和不需要的藻细胞拨向一边,将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小个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室(1),分离室上设置有进样通道(11)、出样通道(14)、废液通道(12),在进样通道、出样通道及废液通道的交汇处设置有观察区(15),观察区所对应分离室的室壁为由透明材料制成;在分离室上还设置有个体提取装置,所述的个体提取装置通过出样通道将所需的个体分离提取出来,在废液通道设置有阀门式开关(121)。

【技术特征摘要】
1.微小个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室(1),分离室上设置有进样通道(11)、出样通道(14)、废液通道(12),在进样通道、出样通道及废液通道的交汇处设置有观察区(15),观察区所对应分离室的室壁为由透明材料制成;在分离室上还设置有个体提取装置,所述的个体提取装置通过出样通道将所需的个体分离提取出来,在废液通道设置有阀门式开关(1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个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取装置为在分离室上设置的与出样通道相连通、并与观察区相贯通的冲击通道(13),并在出样通道上设置阀门式开关(14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小个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室为呈一种交叉形的排列,进样通道、废液通道位于一直线上,冲击通道与出样通道位于一直线上,观察区则位于两直线的交汇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个体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装置还包括贮样装置(2),贮样装置与分离室的进样通道相输送导通,在贮样装置与进样通道之间设置有过滤装置(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正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市海洋生物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李正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