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茶制茶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6943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9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绿茶制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采茶;b、摊茶;c、进行杀青;d、将杀青完成后的茶叶进行一次风选、一次回潮;e、理条;f、理条后进行烘干、烘干完成后进行二次回潮;g、二次回潮后进行二次烘干;h、二次烘干后进行二次风选,风选后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茶叶加工过程中所用温度最高为220℃,最大限度的保护茶叶,减少炒青茶叶的苦涩味,增加浓醇味。

A process of making tea from green te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绿茶制茶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绿茶制茶工艺。
技术介绍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是指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其制成品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较多的保存了鲜茶叶的绿色格调。常饮绿茶能防癌,降脂和减肥,对吸烟者也可减轻其受到的尼古丁伤害。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传统的茶叶大多采用手工制作,通过传统方式加工的茶叶存在发酵不均匀、发酵过度、光泽度不够等问题,影响了茶叶产业的规模化生产与发展。虽然也有人使用茶叶加工机械加工茶叶,但这些机械是单独的、零散的,而不是成套的设备系统,只能取代手工制作中的某一些步骤,仍然占用了茶叶制作者较大的时间与精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便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绿茶制茶工艺。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绿茶制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采摘新鲜茶叶,洗净备用;b、摊茶,将茶叶避光摊放,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1~2cm,摊放环境温度18~25℃,摊放环境湿度70-85%,摊放时间5-8小时;c、进行杀青,杀青温度500~600℃,杀青时间1~1.5min,使茶叶处于可翻滚的容器内并向所述容器内通入热风,通过茶叶与热风的接触,杀青完成时杀青叶的叶面温度为60-70℃;d、将杀青完成后的茶叶进行一次风选、一次回潮;e、理条,理条温度170~190℃,理条时间5~7min;f、理条后进行烘干、烘干完成后进行二次回潮;g、二次回潮后进行二次烘干,二次烘干包括初烘和复烘;初烘时,摊平茶叶,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2~3cm,初烘温度120~130℃,初烘时间7~9min;复烘时,摊平茶叶,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4~6cm,复烘温度120~130℃,复烘时间4~5min;h、二次烘干后进行二次风选,风选后即得。作为优选,步骤c中的热风具有三个温度段,起始温度450~500℃,作用温度300~450℃,余热温度200~300℃。作为优选,步骤d和h中的风选为利用横风吹分处于下落状态中的茶叶,同时吹去茶叶中的杂物,并收集不同落点的茶叶予以分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多次风选机的筛选,去除了茶叶中的杂质以及较大的黄叶,对茶叶进行了分级,极大的提升了茶叶的品质;2、通过多次烘干,使得茶叶的香气提升,间接提升了茶叶的品质;3、通过杀青叶与起始温度即杀青温度450~500℃的超高温热风接触,叶温快速升高,杀青工序迅速,杀青过程中作用温度维持在300~450℃,利用热风余热200~300℃继续对茶叶脱水,进一步起到杀青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绿茶制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采摘新鲜茶叶,洗净备用;b、摊茶,将茶叶避光摊放,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1~2cm,摊放环境温度18~25℃,摊放环境湿度70-85%,摊放时间5-8小时;c、进行杀青,杀青温度500~600℃,杀青时间1~1.5min,使茶叶处于可翻滚的容器内并向所述容器内通入热风,通过茶叶与热风的接触,杀青完成时杀青叶的叶面温度为60-70℃;d、将杀青完成后的茶叶进行一次风选、一次回潮;e、理条,理条温度170~190℃,理条时间5~7min;f、理条后进行烘干、烘干完成后进行二次回潮;g、二次回潮后进行二次烘干,二次烘干包括初烘和复烘;初烘时,摊平茶叶,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2~3cm,初烘温度120~130℃,初烘时间7~9min;复烘时,摊平茶叶,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4~6cm,复烘温度120~130℃,复烘时间4~5min;h、二次烘干后进行二次风选,风选后即得。上述实施例中,步骤c中的热风具有三个温度段,起始温度450~500℃,作用温度300~450℃,余热温度200~300℃。上述实施例中,步骤d和h中的风选为利用横风吹分处于下落状态中的茶叶,同时吹去茶叶中的杂物,并收集不同落点的茶叶予以分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茶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采摘新鲜茶叶,洗净备用;b、摊茶,将茶叶避光摊放,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1~2cm,摊放环境温度18~25℃,摊放环境湿度70‑85%,摊放时间5‑8小时;c、进行杀青,杀青温度500~600℃,杀青时间1~1.5min,使茶叶处于可翻滚的容器内并向所述容器内通入热风,通过茶叶与热风的接触,杀青完成时杀青叶的叶面温度为60‑70℃;d、将杀青完成后的茶叶进行一次风选、一次回潮;e、理条,理条温度170~190℃,理条时间5~7min;f、理条后进行烘干、烘干完成后进行二次回潮;g、二次回潮后进行二次烘干,二次烘干包括初烘和复烘;初烘时,摊平茶叶,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2~3cm,初烘温度120~130℃,初烘时间7~9min;复烘时,摊平茶叶,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4~6cm,复烘温度120~130℃,复烘时间4~5min;h、二次烘干后进行二次风选,风选后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茶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采摘新鲜茶叶,洗净备用;b、摊茶,将茶叶避光摊放,形成叶层,控制叶层厚度1~2cm,摊放环境温度18~25℃,摊放环境湿度70-85%,摊放时间5-8小时;c、进行杀青,杀青温度500~600℃,杀青时间1~1.5min,使茶叶处于可翻滚的容器内并向所述容器内通入热风,通过茶叶与热风的接触,杀青完成时杀青叶的叶面温度为60-70℃;d、将杀青完成后的茶叶进行一次风选、一次回潮;e、理条,理条温度170~190℃,理条时间5~7min;f、理条后进行烘干、烘干完成后进行二次回潮;g、二次回潮后进行二次烘干,二次烘干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奎刘柯
申请(专利权)人:青川山水涧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