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匡建军专利>正文

微生物液体安全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673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微生物液体安全培养装置,它包括容器(23),其特征在于在容器(23)上依次有下盖(E)、中盖(B)、上盖(A)和卡扣(C);下盖(E)内侧与容器(23)外侧啮合,下盖(E)外侧有弹性释放按钮(20),所述释放按钮(20)上的卡钩与卡扣(C)上的卡钩(14)相匹配,相对侧有立柱(22)和限位按钮(21),所述立柱(22)上有通孔与卡扣(C)上的销孔(11)相匹配,所述限位按钮(21)上有卡柱可分别与卡扣(C)上的止回凹槽(1)和止顺转凹槽(2)相匹配;中盖(B)位于下盖(E)的开口处,中间突起一圆柱体,圆柱体中间是插销(10),所述插销(10)与卡扣(C)的卡口(12)相匹配,中盖(B)上还有接种口(7);上盖(A)中间有开孔(4),所述开孔(4)与下盖(E)上突起的插销(10)相匹配,上盖(A)上有接种孔(6),边沿有止回凹槽(1)和止顺转凹槽(2);卡扣(C)上向下突出接种盖(15),扭转压缩弹簧(24)套装在插销(10)上,所述扭转压缩弹簧(24)两端的弹簧头分别插入卡扣(C)上的固定孔(13)和上盖(A)上的固定孔(3);扭转弹簧(25)穿过销孔(11)固定在立柱(22)和卡扣(C)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生物液体安全培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培养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是一种微生物液体安全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微生物液体培养并无专用的培养器(除某些组织、病毒培养外),多采用试管、广口瓶、三角瓶等。由于其数量多,型号杂,常造成盖子难配、密封性不好、还要求用纸包扎,不仅浪费时间,还易造成灭菌后培养基的污染。特别是在开启高压灭菌锅时,由于容器外的压力骤然减小,常将容器盖子冲开,造成容器中滚烫的液体喷出伤人。或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容器盖得过于紧密,容器内的负压难以自然消除,致使容器盖子难以打开而影响实验操作。另外在实验中,由于没能迅速地将容器盖好,常会造成实验样品、环境和实验员之间的交差污染,不仅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危害实验员的健康,特别是不慎打翻盛有病源微生物的容器时,后果更加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液体安全培养装置,它克服了现有微生物液体培养并无专用的培养器的缺点。该装置不仅能节约实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特别是在安全操作模式下,更能提高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达到:一种微生物液体培养装置,它包括一个容器23,它的特殊之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物液体安全培养装置,它包括容器(23),其特征在于在容器(23)上依次有下盖(E)、中盖(B)、上盖(A)和卡扣(C);下盖(E)内侧与容器(23)外侧啮合,下盖(E)外侧有弹性释放按钮(20),所述释放按钮(20)上的卡钩与卡扣(C)上的卡钩(14)相匹配,相对侧有立柱(22)和限位按钮(21),所述立柱(22)上有通孔与卡扣(C)上的销孔(11)相匹配,所述限位按钮(21)上有卡柱可分别与卡扣(C)上的止回凹槽(1)和止顺转凹槽(2)相匹配;中盖(B)位于下盖(E)的开口处,中间突起一圆柱体,圆柱体中间是插销(10),所述插销(10)与卡扣(C)的卡口(12)相匹配,中盖(B)上还有接种口(7);上盖(A)中间有开孔(4),所述开孔(4)与下盖(E)上突起的插销(10)相匹配,上盖(A)上有接种孔(6),边沿有止回凹槽(1)和止顺转凹槽(2);卡扣(C)上向下突出接种盖(15),扭转压缩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建军陈建军赵晖徐家文
申请(专利权)人:匡建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