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67329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22 2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包括放置槽、罐体、灯座、紫外线灯、气体消毒机、输气管、支撑杆、培养皿、活动定位销、定位孔、可拆卸底圈、气管、压缩机以及瓶体,罐体装配在放置槽上端,灯座内部装配有紫外线灯,气体消毒机通过输气管与罐体内部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部消毒的功能,可拆卸底圈安装在培养皿下端,定位孔等距排布在培养皿左右端面上,活动定位销对称装配在罐体左右端面上,该设计实现了调节两种微生物之间距离的功能,压缩机通过导管与瓶体相连接,压缩机通过气管与瓶体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将培养微生物所需的气体输送至罐体内部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培养效果好,可靠性高,实用性强。

Microbe non-contact liquid coculture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on-contact liquid microbial co culture device, including placing tank, tank body, lamp holder, lamp,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machine, gas transmission pipe, a supporting rod, a Petri dish, a movable locating pin, a locating hole, a removable bottom ring, trachea, compressor and bottle, placed in the top slot tank assembly, lamp holder internal equipped with ultraviolet lamp, connected to gas disinfection machine lost through the internal pipe and tank, th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ternal disinfection function, a removable bottom ring is arranged in a Petri dish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positioning hole are arranged in equidistance culture dish around end face, a movable positioning pin assembly in the tank on the left end of symmetry.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adjus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microorganisms, the compressor is connected by a conduit and bottle, compressor connected through the trachea and the bottle, the design.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use, good training effect, high reliability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属于微生物培养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微生物培养是生物培养的中的一种。所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目前微生物学科有大量研究围绕着不同菌种直接接触、非直接接触过程中,对彼此生长代谢情况的影响。其中,直接接触可通过将菌种置于同一培养基里来实现,相对简单;而对于非直接接触,传统的方法是将一种菌种涂于固体培养基表面,上覆盖一层半透膜,而后将另一菌种涂于滤膜上;这类方法仅用于固体培养基培养,且在共培养过程中无法计算菌体浓度,实时监测共培养情况有一定难度。现有技术中,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在共培养两种微生物时,无法根据需要调节微生物之间的距离,影响了微生物共培养的效果,且现有的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无法对自身进行消毒,导致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内部残留细菌或者其他微生物,从而导致了其研究效果也不具备权威性,同时现有的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无法为微生物提供必要的空气环境,导致微生物无法正常生长的问题,综上所述,现有的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现急需一种新型的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培养效果好,可靠性高,实用性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消毒机构、培养皿机构以及气体输送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由上端盖、基座、放置槽以及罐体组成,所述上端盖装配在罐体上端,且上端盖下端面与罐体下端面相贴合,所述基座为圆盘结构,所述放置槽设置在基座上端面,所述罐体装配在放置槽上端,且罐体下端面与放置槽上端面相贴合,所述消毒机构由灯座、紫外线灯、气体消毒机、输气管以及支撑杆组成,所述灯座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基座右端面,所述灯座内部装配有紫外线灯,所述气体消毒机设置在罐体右侧,且气体消毒机右端面与支撑杆左端面相贴合,所述气体消毒机通过输气管与罐体内部相连接,所述培养皿机构由培养皿、活动定位销、定位孔以及可拆卸底圈组成,所述培养皿装配在罐体内部,所述可拆卸底圈安装在培养皿下端,所述定位孔设置有八个,且定位孔等距排布在培养皿左右端面上,所述活动定位销设置有两个,且活动定位销对称装配在罐体左右端面上,所述气体输送机构由气管、压缩机以及瓶体组成,所述瓶体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基座左端面,所述压缩机通过导管与瓶体相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气管与瓶体左端面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放置槽内部设置有橡胶垫圈。进一步地,所述底圈和罐体内部下端面均装配有半透膜。进一步地,所述气体消毒机内部注有二氧化氯气体。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左右端面对称设置有固定口。进一步地,所述罐体内部装配有刻度尺。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L型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因本技术添加了灯座、紫外线灯、气体消毒机、输气管以及支撑杆,该设计实现了对本技术内部消毒的功能,解决了原有的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无法对自身内部消毒的问题,同时导致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内部残留细菌或者其他微生物,研究效果也不具备权威性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培养皿、活动定位销、定位孔以及可拆卸底圈,该设计实现了调节两种微生物之间距离的功能,解决了原有的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在共培养两种微生物时,无法根据需要调节微生物之间的距离,影响了微生物共培养的效果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气体增压阀、输气管、压缩机以及瓶体,该设计实现了将培养微生物所需的气体输送至罐体内部的功能,解决了因微生物新陈代谢导致罐体内部空气质量下降,影响微生物正常生长的问题。因本技术添加了橡胶垫圈,该设计提升了本技术的减震效果,因本技术添加了半透膜,该设计为培养微生物提供了条件,因本技术添加了二氧化氯,该设计提升了本技术的消毒效果,因本技术添加了固定口,该设计便于固定培养皿,因本技术添加了刻度尺,该设计便于使用人员观察微生物之间的距离,本技术使用方便,培养效果好,可靠性高,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中消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中培养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中气体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消毒机构、2-培养皿机构、3-上端盖、4-基座、5-放置槽、6-罐体、11-灯座、12-紫外线灯、13-气体消毒机、14-输气管、21-培养皿、22-活动定位板、23-定位孔、24-可拆卸底圈、71-气管、72-压缩机、73-罐体。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消毒机构1、培养皿机构2以及气体输送机构7,装置主体由上端盖3、基座4、放置槽5以及罐体6组成,上端盖3装配在罐体6上端,且上端盖3下端面与罐体6下端面相贴合,基座4为圆盘结构,放置槽5设置在基座4上端面,罐体6装配在放置槽5上端,且罐体6下端面与放置槽5上端面相贴合。消毒机构1由灯座11、紫外线灯12、气体消毒机13、输气管14以及支撑杆15组成,灯座11通过支撑杆15固定在基座4右端面,灯座11内部装配有紫外线灯12,气体消毒机13设置在罐体6右侧,且气体消毒机13右端面与支撑杆15左端面相贴合,气体消毒机13通过输气管14与罐体6内部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对本技术内部消毒的功能。培养皿机构2由培养皿21、活动定位销22、定位孔23以及可拆卸底圈24组成,培养皿21装配在罐体6内部,可拆卸底圈24安装在培养皿21下端,定位孔23设置有八个,且定位孔23等距排布在培养皿21左右端面上,活动定位销22设置有两个,且活动定位销22对称装配在罐体6左右端面上,该设计实现了调节两种微生物之间距离的功能。气体输送机构7由气管71、压缩机72以及瓶体73组成,瓶体73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基座4左端面,压缩机72通过导管与瓶体73相连接,压缩机72通过气管71与瓶体73左端面相连接,该设计实现了将培养微生物所需的气体输送至罐体6内部的功能。放置槽5内部设置有橡胶垫圈,底圈和罐体6内部下端面均装配有半透膜,气体消毒机13内部注有二氧化氯气体,罐体6左右端面对称设置有固定口,罐体6内部装配有刻度尺,支撑杆15为L型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使用人员先对本技术进行检查,若无故障,则正常使用,若发现故障,则应通知维修人员来进行检修,故障排除后方可继续使用,使用人员运行紫外线灯12和气体消毒机13,气体消毒机13将二氧化氯气体通过输气管14输送至罐体6内部,且二氧化氯气体通过定位孔23进入培养皿21内部,对内部进行消毒,同时紫外线灯12对罐体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消毒机构(1)、培养皿机构(2)以及气体输送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由上端盖(3)、基座(4)、放置槽(5)以及罐体(6)组成,所述上端盖(3)装配在罐体(6)上端,且上端盖(3)下端面与罐体(6)下端面相贴合,所述基座(4)为圆盘结构,所述放置槽(5)设置在基座(4)上端面,所述罐体(6)装配在放置槽(5)上端,且罐体(6)下端面与放置槽(5)上端面相贴合;所述消毒机构(1)由灯座(11)、紫外线灯(12)、气体消毒机(13)、输气管(14)以及支撑杆(15)组成,所述灯座(11)通过支撑杆(15)固定在基座(4)右端面,所述灯座(11)内部装配有紫外线灯(12),所述气体消毒机(13)设置在罐体(6)右侧,且气体消毒机(13)右端面与支撑杆(15)左端面相贴合,所述气体消毒机(13)通过输气管(14)与罐体(6)内部相连接;所述培养皿机构(2)由培养皿(21)、活动定位销(22)、定位孔(23)以及可拆卸底圈(24)组成,所述培养皿(21)装配在罐体(6)内部,所述可拆卸底圈(24)安装在培养皿(21)下端,所述定位孔(23)设置有八个,且定位孔(23)等距排布在培养皿(21)左右端面上,所述活动定位销(22)设置有两个,且活动定位销(22)对称装配在罐体(6)左右端面上;所述气体输送机构(7)由气管(71)、压缩机(72)以及瓶体(73)组成,所述瓶体(73)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基座(4)左端面,所述压缩机(72)通过导管与瓶体(73)相连接,所述压缩机(72)通过气管(71)与瓶体(73)左端面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生物非接触液体共培养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消毒机构(1)、培养皿机构(2)以及气体输送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由上端盖(3)、基座(4)、放置槽(5)以及罐体(6)组成,所述上端盖(3)装配在罐体(6)上端,且上端盖(3)下端面与罐体(6)下端面相贴合,所述基座(4)为圆盘结构,所述放置槽(5)设置在基座(4)上端面,所述罐体(6)装配在放置槽(5)上端,且罐体(6)下端面与放置槽(5)上端面相贴合;所述消毒机构(1)由灯座(11)、紫外线灯(12)、气体消毒机(13)、输气管(14)以及支撑杆(15)组成,所述灯座(11)通过支撑杆(15)固定在基座(4)右端面,所述灯座(11)内部装配有紫外线灯(12),所述气体消毒机(13)设置在罐体(6)右侧,且气体消毒机(13)右端面与支撑杆(15)左端面相贴合,所述气体消毒机(13)通过输气管(14)与罐体(6)内部相连接;所述培养皿机构(2)由培养皿(21)、活动定位销(22)、定位孔(23)以及可拆卸底圈(24)组成,所述培养皿(21)装配在罐体(6)内部,所述可拆卸底圈(24)安装在培养皿(21)下端,所述定位孔(23)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美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凯溢华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