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丽水学院专利>正文

微生物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666800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它解决了现有的微生物菌培养罐生产效率不佳的问题。本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桶体、盖在桶体上的桶盖以及设于桶体内的搅拌筒,桶体和搅拌筒之间形成环状储水腔,储水腔与搅拌筒内腔相互独立,桶体下端侧壁上设有排水口,搅拌筒内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上固定有螺旋叶片和搅拌叶片,桶盖上设有能驱动搅拌杆转动的电机,桶盖沿竖直方向贯穿有进水孔和进料孔,进水孔和进料孔分别与储水腔和搅拌筒内腔连通,储水腔内设有能沿竖直方向平移的密封板以及使密封板具有将进水孔下孔口封闭趋势的弹簧,桶体和密封板均为两铁皮包裹保温岩棉的夹层结构,搅拌筒由导热材料制成。本微生物培养装置具有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培养装置,特别是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生物有机肥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微生物菌液,它是通过微生物菌通过培养得到的,目前使用的微生物菌培养装置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微生物菌培养罐[申请号:201420810611.8;授权公告号:CN204400982U]包括罐体,罐体设有夹层,夹层顶部设有热水进口,夹层底部设有排放口;罐体顶部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上通过支座沿垂直方向支撑有搅拌轴,支撑架的侧边固定有电机,电机通过皮带传动副与搅拌轴传动连接,搅拌轴的下端连接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距离罐体底部的高度为10-15厘米;其特征在于:搅拌轴上还固定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从搅拌叶片处沿搅拌轴向上延伸。上述的培养罐使用时,通过热水进口将热水至夹层中,微生物菌液倒入罐体内,接着电机转动同时带动螺旋叶片和搅拌叶片转动,使罐体内的微生物菌液的上层与下层充分、快速的混合。但该培养罐存在一个问题:热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冷却,而适当的温度与微生物菌的活性是呈正比的,当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时,微生物菌的活性也会降低,导致该培养罐的生产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生产效率高的微生物培养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桶体、盖在桶体上的桶盖以及设于桶体内的搅拌筒,桶体内壁和搅拌筒外壁之间形成一呈环状的储水腔,且储水腔与搅拌筒的内腔相互独立,桶体的下端侧壁上设有与储水腔连通的排水口,搅拌筒内竖直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上固定有螺旋叶片和搅拌叶片,且螺旋叶片位于搅拌叶片上方,桶盖上设有能驱动搅拌杆转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盖沿竖直方向贯穿有进水孔和进料孔,且进水孔和进料孔分别与储水腔和搅拌筒的内腔连通,所述的储水腔内设有能沿竖直方向平移的密封板以及使密封板具有将进水孔的下孔口封闭趋势的弹簧,所述的桶体为内部铁皮、中部保温岩棉和外部铁皮组成的夹层结构,密封板为上部铁皮、中部保温岩棉和下部铁皮组成的夹层结构,所述的搅拌筒由导热材料制成。使用时,排水口处于封闭状态;热水通过进水孔的上孔口注入,在水压作用下,密封板克服弹簧的弹力下移将进水孔的下孔口打开,使热水填充满储水腔;微生物菌液通过进料孔注入,接着电机启动以驱动螺旋叶片和搅拌叶片同时转动,使微生物菌液的上下层充分混合。保温岩棉具有较强的保温效果。密封板和桶体均采用内外铁皮包裹保温岩棉的夹层结构,在确保密封板和桶体强度的同时,又可以使密封板和桶体具有较强的保温性能,从而有效隔断储水腔与外部环境的热量传导,来延缓热水冷却的速度,使微生物菌始终保持较强的活性,来加快微生物菌分裂繁殖的速度,从而提高本装置的生产效率。其次,搅拌筒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以加快热量从储水腔内部传递到搅拌筒内的速度,以使搅拌筒内的温度快速上升,来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生产效率。密封板是在水压和弹簧配合下自动实现移动的,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方便性。在上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中,所述的密封板的上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环形密封垫一,环形密封垫一和进水孔两者的中心轴线共线,且环形密封垫一的两端面分别与桶盖的内壁和环形凹槽的底壁相抵。在环形密封垫一的作用下,密封板和桶盖之间形成可靠的密封,以将进水孔的下孔口稳定密封,以使隔断储水腔与外部环境的热量传导的目的稳定实现,从而有效提高本装置的生产效率。在上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中,所述的桶体的上端内侧壁上具有凸块,且凸块的上侧面上设有定位槽,弹簧的下端位于定位槽内并与定位槽的底壁相抵,弹簧的上端与密封板相抵并固定在一起。弹簧和密封板相固定形成一个整体,方便密封板和弹簧的组装;其次,通过设置定位槽对弹簧进行定位,使弹簧稳定地做伸缩运动,从而提高本培养装置的工作稳定性。在上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中,所述的搅拌筒的顶壁和底壁分别与桶盖的内顶壁和桶体的内底壁相贴靠,搅拌筒的顶壁和底壁上均设有呈环状且与搅拌筒同轴的密封槽,两密封槽内均设有环形密封垫二,其中一个环形密封垫二的两端面分别与桶盖的内顶壁和对应的密封槽的底壁相抵,另一个环形密封垫二的两端面分别与桶体的内底壁和对应的密封槽的底壁相抵。在环形密封垫二的作用下,使桶盖和搅拌筒以及桶体和搅拌筒之间均形成可靠的密封,以对位于储水腔内的热水起到更好的保温作用,来提高本装置的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微生物培养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密封板和桶体均采用内外铁皮包裹保温岩棉的夹层结构,在确保密封板和桶体强度的同时,又可以使密封板和桶体具有较强的保温性能,从而有效隔断储水腔与外部环境的热量传导,来延缓热水冷却的速度,使微生物菌始终保持较强的活性,来加快微生物菌分裂繁殖的速度,从而提高本装置的生产效率。其次,搅拌筒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以加快热量从储水腔内部传递到搅拌筒内的速度,以使搅拌筒内的温度快速上升,来进一步提高本装置的生产效率。2、密封板是在水压和弹簧配合下自动实现移动的,从而提高了本装置的使用方便性。3、在环形密封垫二的作用下,使桶盖和搅拌筒以及桶体和搅拌筒之间均形成可靠的密封,以对位于储水腔内的热水起到更好的保温作用,来提高本装置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微生物培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桶体;1a、排水口;1b、进水孔;1c、进料孔;1d、凸块;2、桶盖;3、搅拌筒;4、搅拌杆;5、搅拌叶片;6、螺旋叶片;7、电机;8、密封板;9、弹簧;10、储水腔;11、环形密封垫二;12、电磁阀;13、环形密封垫一;a、铁皮;b、保温岩棉。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微生物培养装置由桶体1、桶盖2、搅拌筒3、搅拌杆4、搅拌叶片5、螺旋叶片6、电机7、密封板8、弹簧9等组成。其中,桶体1为内部铁皮a、中部保温岩棉b和外部铁皮a组成的夹层结构,密封板8为上部铁皮a、中部保温岩棉b和下部铁皮a组成的夹层结构,搅拌筒3由导热材料制成,导热材料可以为铜、不锈钢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搅拌筒3由黄铜材料制成。具体来说,桶体1顶部开口、底部封闭。桶盖2呈筒状且盖在桶体1顶部,此时桶盖2的内侧壁和桶体1的外侧壁之间形成密封,且在本实施例中,桶盖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桶体1相固定。如图1所示,搅拌筒3呈筒状,且该搅拌筒3两端均开口。搅拌筒3竖直设于桶体1内,且优选搅拌筒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桶体1相固定。桶体1内壁和搅拌筒3外壁之间形成一呈环状的储水腔10,且储水腔10与搅拌筒3的内腔相互独立。具体来说,搅拌筒3的顶壁和底壁分别与桶盖2的内顶壁和桶体1的内底壁相贴靠。搅拌筒3的顶壁和底壁上均设有呈环状且与搅拌筒3同轴的密封槽,两密封槽内均设有环形密封垫二11,其中一个环形密封垫二11的两端面分别与桶盖2的内顶壁和对应的密封槽的底壁相抵;另一个环形密封垫二11的两端面分别与桶体1的内底壁和对应的密封槽的底壁相抵,从而使搅拌筒3和桶体1以及桶盖2的连接保持较好的密封。桶体1的下端侧壁上设有与储水腔10连通的排水口1a,在实际使用时,排水口1a处设有用于控制其与外界通断的电磁阀12。桶盖2沿竖直方向贯穿有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桶体、盖在桶体上的桶盖以及设于桶体内的搅拌筒,桶体内壁和搅拌筒外壁之间形成一呈环状的储水腔,且储水腔与搅拌筒的内腔相互独立,桶体的下端侧壁上设有与储水腔连通的排水口,搅拌筒内竖直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上固定有螺旋叶片和搅拌叶片,且螺旋叶片位于搅拌叶片上方,桶盖上设有能驱动搅拌杆转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盖沿竖直方向贯穿有进水孔和进料孔,且进水孔和进料孔分别与储水腔和搅拌筒的内腔连通,所述的储水腔内设有能沿竖直方向平移的密封板以及使密封板具有将进水孔的下孔口封闭趋势的弹簧,所述的桶体为内部铁皮、中部保温岩棉和外部铁皮组成的夹层结构,密封板为上部铁皮、中部保温岩棉和下部铁皮组成的夹层结构,所述的搅拌筒由导热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1.微生物培养装置,包括桶体、盖在桶体上的桶盖以及设于桶体内的搅拌筒,桶体内壁和搅拌筒外壁之间形成一呈环状的储水腔,且储水腔与搅拌筒的内腔相互独立,桶体的下端侧壁上设有与储水腔连通的排水口,搅拌筒内竖直设有搅拌杆,搅拌杆上固定有螺旋叶片和搅拌叶片,且螺旋叶片位于搅拌叶片上方,桶盖上设有能驱动搅拌杆转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盖沿竖直方向贯穿有进水孔和进料孔,且进水孔和进料孔分别与储水腔和搅拌筒的内腔连通,所述的储水腔内设有能沿竖直方向平移的密封板以及使密封板具有将进水孔的下孔口封闭趋势的弹簧,所述的桶体为内部铁皮、中部保温岩棉和外部铁皮组成的夹层结构,密封板为上部铁皮、中部保温岩棉和下部铁皮组成的夹层结构,所述的搅拌筒由导热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平骆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