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606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脚的外侧吸收着地时的冲击力同时抑制倾向脚的内侧的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包括支撑元件(M)、设置在支撑元件(M)的下方且着地时在上下方向收缩的变形元件(3)、以及接合在变形元件(3)的下表面并与路面接触的外底(2)。变形元件(3)以及外底(2),在脚的后足部被内外实质性地分离,被配置在脚的后足部的至少3个部位上。在上述脚的后足部,支撑元件(M)的底面积除以外底(2)的底面积所得的值被设定为1.3以上。外侧的变形元件(3)的上下方向的压缩刚度小于内侧的变形元件(3)的上下方向的压缩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
技术介绍
鞋底被要求有重量轻、使脚保持稳定状态的保持功能、吸收并缓冲着地的冲击的缓冲功能等。脚在行走时,自脚后跟的外侧着地后,进行倾向内侧这样的动作。因此,脚后跟的外侧受到着地时的大的冲击。因此,通过将鞋底的后足部的外侧进行大的变形,可以发挥较高的缓冲性。另一方面,为了抑制脚倾向上述内侧,通过使鞋底的后足部的内侧不易变形,可以发挥较高的保持性能。即,优选使脚的内外由于冲击而造成的变形的程度不同的方法。作为提高缓冲功能的鞋底,可举出下述的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285304号(摘要)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197503号(摘要)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30801号(摘要)上述各文献的鞋底,具有根据着地时的冲击而变形的部件,由该部件的变形,吸收着地时的冲击。但是,任何文献中均未公开防止倾向脚的内侧的内容,而且,由于上述变形的部件在脚的内外连续而形成,所以难以调整在脚的内外由于冲击而造成的变形的程度。因此,上述各文献的鞋底难以同时发挥脚的外侧的缓冲性和脚的内侧的稳定性。在脚的后足部被分离的变形元件,支撑面积较小。因此,如果用EVA这样的树脂的发泡体形成变形元件,则在上述变形元件中有可能产生超过弹性比例极限那样的大的应力。那时,树脂的发泡体呈现很大的压缩变形,有可能损害上述保持功能。另外,由于反复的应力,在树脂的发泡体上有可能产生永久变形。除了上述各功能以外,还提出了具备反弹功能的鞋底。反弹功能,是将着地的冲击作为变形的能量积蓄在鞋底,在离地时将上述变形的能量释放的功能。该功能在提高使用者的运动能力上起作用。上述变形的能量,通过压缩或弯曲鞋底的元件而被积蓄在该元件内。但是,一般用作鞋底的缓冲部件的如发泡树脂这样的弹性比例极限较小的粘弹性体,由于变形时能量以热量等形式释放,一般而言,无法发挥高的反弹功能。作为具有上述反弹功能的鞋的结构,可以举出下述的文献。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274705号(摘要)专利文献5USP6,598,320号(摘要)专利文献6USP6,694,642号(摘要)专利文献7USP6,568,102号(摘要)在日本特开平1-274705号中公开的鞋,在鞋底上形成有空洞部。在上述空洞部中内置有反应板(reaction plate)。该反应板具有上下相对的边以及连接该上下的相对边的前后的弯曲部。在上述反应板内设置有凝胶状的缓冲部件。在该现有技术的鞋中,凝胶状的缓冲部件在内外未被分离,在前后也未被分离。在USP6,694,642号中,内侧的稳定化鞘(pod)的硬度大于外侧的稳定化鞘。但是,同号的鞋外底(outer sole)未被分离。USP6,598,320号和USP6,694,642号,没有在3处以上设置鞘状变形元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以稳定的状态保持脚的后足部,同时,通过吸收着地时的冲击力并将其积蓄来发挥高的冲击吸收功能以及反弹功能的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包括支撑元件,其至少支撑脚的后足部的整体,同时,具有由于着地时的冲击而压缩变形从而吸收所述冲击吸收功能;变形元件,其在所述脚的后足部配置在所述支撑元件的下方,且在着地时变形为在上下方向收缩的状态;外底,其接合在所述变形元件的下表面,且与路面接触;所述变形元件和外底,在所述脚的后足部至少在内外和/或前后被实质性地分离,且被配置在所述脚的后足部的至少3个部位上,所述变形元件具有约8mm以上约50mm以下的高度,在所述脚的后足部,所述支撑元件的底面积除以所述外底的底面积所得的值被设定为大约1.3以上,所述变形元件包括弯曲变形部件,其由于所述着地时的冲击而呈弯曲变形;以及压缩变形部件,其通过由所述着地时的冲击而呈压缩变形从而抑制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弯曲变形,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由杨氏模量大于构成所述支撑元件的材料的材料构成,所述压缩变形部件由杨氏模量小于构成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材料且相对于压缩载重的弹性比例极限大于构成所述支撑元件的材料的材料而构成。本实施方式中,在后足部,变形元件被实质性地分离。因此,在后足的各部位,变形的连续性被切断。被分离的变形元件的支撑面积小于支撑元件的支撑面积。因此,在变形元件上产生大的应力。着地的冲击由杨氏模量大的弯曲变形部件支持。弯曲变形部件能够通过呈现弯曲变形而比压缩变形时积蓄更大的能量。如果仅仅由弯曲变形来实现冲击吸收,则在弯曲变形部件的钮键部(hinge)将产生大的应力。因此,在部件的耐久性方面产生问题。压缩变形部件抑制弯曲变形部件多余的弯曲。由于载重集中在变形元件中,所以产生大的应力。压缩变形部件的弹性比例极限大于支撑元件的弹性比例极限。因此,即使反复穿鞋,在该压缩变形部件上也难以产生永久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变形元件和外底在上述脚的后足部的3~7个部位上被相互实质性地分离而配置。除了在后足部之外,也可以将本专利技术的变形元件配置在前足部。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接合是指包括直接接合和间接接合中的任何一种的概念。作为压缩变形部件可以使用橡胶状或者鞘状的压缩变形部件,但优选使用橡胶状的压缩变形部件。“橡胶状或鞘状的压缩变形部件”是指在被压缩时一边发生变形一边积蓄反弹力的部件,除了热塑性弹性体或硫化橡胶(vulcanizedrubber)等的发挥橡胶弹性的部件以外,还包括填充了空气或凝胶状物质或者软质的橡胶状弹性体等的鞘(pod)状或袋状的部件。此外,所谓热热塑性弹性体是指在常温下呈现硫化橡胶的性质,但在高温下被可塑化并可用塑料加工机成型的高分子材料。在本说明书中,橡胶状的部件即发挥橡胶弹性的部件是指可以发生大的变形(例如断裂延伸度为100%以上),并且,具有取消应力σ后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的部件,在该部件中,如图23的应力-形变曲线图的实线L1所示,一般而言,随着形变δ的加大,对应于形变δ的变化的应力σ也变大。因此,在相同图中如点划线L2所示,当发生一定程度以上的应力σ时应力σ基本不增大而形变δ增大的部件,例如树脂的发泡体,一般而言,不是发挥橡胶弹性的部件。如相同图所示,上述树脂的发泡体的弹性比例极限σF小于上述橡胶状部件的弹性比例极限σG。因此,上述树脂的发泡体,在接受局部的载重时,脚的支撑有可能变得不稳定。此处,“弹性比例极限”是指,载荷在压缩变形部件上的压缩载重的变化与该部件的收缩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即,压缩应力的变化与形变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大致成比例的范围内的最大的应力。在本专利技术中,支撑元件支撑至少后足部的大致整体,一般由树脂的发泡体形成。该支撑元件只要是能够将从变形元件传来的冲击分散的即可,例如也可以由软质树脂的非发泡体形成。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支撑元件或压缩变形部件的杨氏模量小于上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杨氏模量。这里所说的杨氏模量是指图23的材料的应力相对于在变形初期P1形变的比。作为弯曲变形部件,除了截面呈圆形、椭圆形、U字形或V字形的部件以外,也可以是盘簧(coil spring)。盘簧呈沿螺旋连续的弯曲变形。上述压缩变形部件是上述橡胶状部件时,优选上述橡胶状部件的杨氏模量为约0.1kgf/mm2~约5.0kgf/mm2,构成上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材料的杨氏模量为约1.0kgf/mm2~约30kg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元件,其至少支撑脚的后足部的整体,同时具有由于着地时的冲击而压缩变形从而吸收所述冲击的功能,变形元件,其在所述脚的后足部配置在所述支撑元件的下方,且在着地时变形为在上 下方向收缩的状态,外底,其接合在所述变形元件的下表面,且与路面接触;所述变形元件和外底,在所述脚的后足部至少在内外和/或前后被实质性地分离,且被配置在所述脚的后足部的至少3个部位上,所述变形元件具有约8mm以上约50 mm以下的高度,在所述脚的后足部,所述支撑元件的底面积除以所述外底的底面积所得的值被设定为大约1.3以上,所述变形元件包括:弯曲变形部件,其由于所述着地时的冲击而呈弯曲变形;以及压缩变形部件,其通过由所述着地时的冲击而呈压缩 变形从而抑制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弯曲变形,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由杨氏模量大于构成所述支撑元件的材料的材料构成,所述压缩变形部件由杨氏模量小于构成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材料且相对于压缩载重的弹性比例极限大于构成所述支撑元件的材料的材料而 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4-9-30 286578/20041.一种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元件,其至少支撑脚的后足部的整体,同时具有由于着地时的冲击而压缩变形从而吸收所述冲击的功能,变形元件,其在所述脚的后足部配置在所述支撑元件的下方,且在着地时变形为在上下方向收缩的状态,外底,其接合在所述变形元件的下表面,且与路面接触;所述变形元件和外底,在所述脚的后足部至少在内外和/或前后被实质性地分离,且被配置在所述脚的后足部的至少3个部位上,所述变形元件具有约8mm以上约50mm以下的高度,在所述脚的后足部,所述支撑元件的底面积除以所述外底的底面积所得的值被设定为大约1.3以上,所述变形元件包括弯曲变形部件,其由于所述着地时的冲击而呈弯曲变形;以及压缩变形部件,其通过由所述着地时的冲击而呈压缩变形从而抑制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弯曲变形,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由杨氏模量大于构成所述支撑元件的材料的材料构成,所述压缩变形部件由杨氏模量小于构成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材料且相对于压缩载重的弹性比例极限大于构成所述支撑元件的材料的材料而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变形部件是所述橡胶状部件,所述橡胶状部件的杨氏模量为约0.1kgf/mm2~约5.0kgf/mm2,构成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材料的杨氏模量为约1.0kgf/mm2~约30kgf/mm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连结部件,其被插入于所述支撑元件与所述变形元件之间,接合在所述支撑元件的下表面,同时接合在所述变形元件的上表面,这里,构成所述连结部件的材料的杨氏模量大于构成所述支撑元件的材料的杨氏模量。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连结部件的材料的杨氏模量小于所述弯曲变形部件的杨氏模量。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具有从脚的底面沿侧面上卷的第一卷起部,所述连结部件具有在所述支撑元件的第一卷起部的外侧上卷的第二卷起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变形部件具有在所述支撑元件的第一卷起部的外侧上卷的第三卷起部。7.一种鞋底的后足部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元件,其至少支撑脚的后足部的整体,同时具有吸收着地时的冲击的功能,变形元件,其在所述脚的后足部配置在所述支撑元件的下方,且在着地时变形为在上下方向收缩的状态,外底,其接合在所述变形元件的下表面,且与路面接触;所述变形元件和外底,在所述脚的后足部至少在内外被实质性地分离,且被配置在所述脚的后足部的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脇刚史千田伸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爱世克私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