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电子控制单元、发动机及汽车。
技术介绍
车辆在运行时依靠发动机来提供动力,发动机部件的润滑和冷却是通过机油来完成的。发动机包括气缸体和曲轴箱,汽缸体与曲轴箱固定连接,其中,曲轴箱是发动机汽缸体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且曲轴箱底部为油底壳,油底壳内贮存有用于润滑、冷却及密封的机油。机油也称为润滑油,其能够在发动机的各摩擦副的表面上形成保护用的油膜,从而减少各零部件之间的摩擦损坏(简称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其中,为了保证润滑油能够正常形成润滑油膜并减少摩擦副的摩擦耗功,需要保证润滑油的运动粘度适宜,即控制润滑油的工作温度适宜,通常将润滑油的温度控制在90摄氏度至110摄氏度为佳。目前的发动机润滑系统中仅有一个油底壳,当发动机停止运行时润滑系统内绝大部分润滑油都回流并储存在油底壳中,当发动机开始工作时机油泵通过吸油盘从油底壳底部吸入机油并提供给整个发动机压力润滑系统。这种发动机润滑系统的特点是在所有的发动机运行工况下整个油底壳内的润滑油都参与到润滑循环中。由于发动机的机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包括:主油底壳;副油底壳;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主油底壳内,用于检测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液位控制结构,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副油底壳;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主油底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包括:主油底壳;副油底壳;温度传感器,设于所述主油底壳内,用于检测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液位控制结构,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副油底壳;在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控制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主油底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包括电磁阀和第一单向油泵;所述电磁阀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电磁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所述第一单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单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结构为双向油泵;所述双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双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结构包括第二单向油泵和第三单向油泵;所述第二单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二单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所述第三单向油泵具有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三单向油泵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其中之一与所述主油底壳连接,另一与所述副油底壳连接。5.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结构被配置成和电子控制单元通信;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将检测到的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所对应的温度信号发送给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在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低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使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副油底壳;在所述主油底壳内的机油温度大于等于温度设定值时,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液位控制结构使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流向所述主油底壳。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副油底壳内的机油的液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潘世艳,张小矛,徐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