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702574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是一中间开有矩形槽的方体,矩形槽之间设有两个上下平行放置的滚子;所述主体一侧设有两个对称的连接通孔;所述主体上侧设有用于起吊的吊孔装置;所述吊孔装置包括限位圆柱,限位圆柱内设有卡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起吊装置利用吊带穿过滚子,当吊带被吊起时由于客车底盘的重心不确定,因而吊带会在滚子之间滚动,这种方式在方便起吊装置寻找重心保持平衡的同时,还减少了吊带的摩擦,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吊带的使用寿命;当客车底盘较重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起吊装置可以两两之间相互组装,组装后的起吊装置强度增加,因而能吊起的重量也随之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
本技术涉及客车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
技术介绍
客车底盘是是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成形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由于客车底盘体积较大,且采用钢铸件,因此客车底盘的重量也非常重。通常在调动客车底盘时,都利用行车进行起吊。在利用行车起吊时,通过吊带固定在客车底盘上,再用行车上的吊钩钩起吊带,行车收紧吊钩将底盘吊起。由于底盘的重心位置不确定,因此在吊钩上升的过程中,底盘都可能会发生歪斜,使得吊带的受力不均匀,底盘歪斜时起吊会很麻烦,而且吊带受力不均匀也会导致断裂;同时当吊钩在上升的过程中,吊钩和吊带之间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它们的摩擦力会很大,对吊带的磨损也会很大,长期下去可能会发生断裂的危险,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行车起吊客车底盘时可能发生的吊带断裂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是一中间开有矩形槽的方体,矩形槽之间设有两个上下平行放置的滚子;所述主体一侧设有两个对称的连接通孔;所述主体上侧设有用于起吊的吊孔装置。所述吊孔装置包括限位圆柱,限位圆柱内部设有一掏空的空心圆柱,限位圆柱上侧开有一贯通空心圆柱的通孔;所述空心圆柱内设有卡台,卡台和空心圆柱过渡配合;所述卡台上侧设有一穿过限位圆柱的连接圆柱,连接圆柱上侧设有起吊台。所述滚子和矩形槽通过轴承连接固定,滚子之间留有缝隙。所述限位圆柱上侧通孔的直径小于空心圆柱的直径。所述起吊台由上侧为半圆、下侧为矩形的两块拉伸体组成,起吊台上设有一吊孔。包括两个起吊装置,两个所述的起吊装置上的连接通孔对齐,连接通孔内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两侧拧上螺母。所述吊孔装置上的吊孔位于同一轴线上,吊孔内贯穿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两侧拧上螺母。包括四个起吊装置,任意两个所述的起吊装置上的连接通孔对齐,连接通孔内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两侧拧上螺母。两两组合后的起吊装置在水平方向上叠加,使连接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吊孔装置上的吊孔位于同一轴线上,吊孔内贯穿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两侧拧上螺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起吊装置利用吊带穿过滚子,当吊带被吊起时由于客车底盘的重心不确定,因而吊带会在滚子之间滚动,这种方式在方便起吊装置寻找重心保持平衡的同时,还减少了吊带的摩擦,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吊带的使用寿命;2、当客车底盘较重时,本技术起吊装置可以两两之间相互组装,组装后的起吊装置强度增加,因而能吊起的重量也随之提高。3、本技术吊带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实用,在起吊重物的场合均可使用,是一款适于实用的起吊装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起吊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起吊装置中吊孔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两个起吊装置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四个起吊装置组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包括主体1,如图1所示,主体1是一中间开有矩形槽11的方体,矩形槽11之间设有两个上下平行放置的滚子12,两滚子12之间留有缝隙,以便吊底盘的吊带正好能穿过;滚子12和矩形槽11通过轴承连接固定,保证滚子12可在矩形槽11内自由转动。主体1一侧设有两个对称的连接通孔13。主体1上侧设有用于起吊的吊孔装置2,如图1和图2所示,吊孔装置2包括限位圆柱21,限位圆柱21内部设有一掏空的空心圆柱22,且限位圆柱21上侧开有一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空心圆柱22的直径;空心圆柱22内设有卡台23,卡台23和空心圆柱22过渡配合;卡台23上侧设有一穿过限位圆柱21的连接圆柱24,连接圆柱24上侧设有起吊台25,起吊台25由上侧为半圆、下侧为矩形的两块拉伸体组成,起吊台25上设有一吊孔26。当本技术起吊装置单独使用时,只需将吊带穿过两滚子12之间,并将吊带固定在客车底盘上,最后用行车上的吊钩穿过吊孔26即可。注意,本说明书中的吊带是指正好能穿过滚子12之间的扁平吊带。当起吊装置用于起吊较重的客车底盘时,可将多个起吊装置组合在一起使用,从而提高起吊装置的强度。组合实施实例1包括两个起吊装置,如图3所示,组装时将两个起吊装置的连接通孔13对齐,并用第一连接杆3穿过连接通孔13,在第一连接杆3两侧拧上螺母5,使两个起吊装置连接固定在一起;转动两个吊孔装置2,使得吊孔装置2上的吊孔26位于同一轴线上,将第二连接杆4穿过吊孔26,并用螺母5将第二连接杆4固定在吊孔装置2上。起吊时,将吊带穿过滚子12之间的缝隙,并将吊带固定在客车底盘上,最后用行车上的吊钩吊起第二连接杆4即可。组合实施实例2包括四个起吊装置,如图4和图5所示,组装时将其中两个起吊装置的连接通孔13对齐,并用第一连接杆3穿过连接通孔13,在第一连接杆3两侧拧上螺母5,使两个起吊装置连接固定在一起;另外两个起吊装置的组装方式如上所述,当起吊装置两两组合完毕后,将组合后的起吊装置在水平方向上叠加,使连接通孔1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转动起吊装置上侧的吊孔装置2,使得吊孔装置2上的吊孔26位于同一轴线上,将第三连接杆6穿过吊孔26并在两侧拧上螺母,使第三连接杆6固定在吊孔装置2上;起吊时,用两条吊带分别穿过滚子12之间的缝隙,并将吊带固定在客车底盘上,最后用行车上的吊钩吊起两根第三连接杆6即可。本技术起吊装置利用吊带穿过滚子,当吊带被吊起时由于客车底盘的中心不确定,因而吊带会在滚子之间滚动,这种方式在方便起吊装置寻找重心保持平衡的同时,还减少了吊带的摩擦,有效的提高了吊带的使用寿命;当客车底盘较重时,本技术起吊装置可以两两之间相互组装,组装后的起吊装置强度增加,因而能吊起的重量也随之提高。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是一中间开有矩形槽(11)的方体,矩形槽(11)之间设有两个上下平行放置的滚子(12);所述主体(1)一侧设有两个对称的连接通孔(13);所述主体(1)上侧设有用于起吊的吊孔装置(2);所述吊孔装置(2)包括限位圆柱(21),限位圆柱(21)内部设有一掏空的空心圆柱(22),限位圆柱(21)上侧开有一贯通空心圆柱(22)的通孔;所述空心圆柱(22)内设有卡台(23),卡台(23)和空心圆柱(22)过渡配合;所述卡台(23)上侧设有一穿过限位圆柱(21)的连接圆柱(24),连接圆柱(24)上侧设有起吊台(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是一中间开有矩形槽(11)的方体,矩形槽(11)之间设有两个上下平行放置的滚子(12);所述主体(1)一侧设有两个对称的连接通孔(13);所述主体(1)上侧设有用于起吊的吊孔装置(2);所述吊孔装置(2)包括限位圆柱(21),限位圆柱(21)内部设有一掏空的空心圆柱(22),限位圆柱(21)上侧开有一贯通空心圆柱(22)的通孔;所述空心圆柱(22)内设有卡台(23),卡台(23)和空心圆柱(22)过渡配合;所述卡台(23)上侧设有一穿过限位圆柱(21)的连接圆柱(24),连接圆柱(24)上侧设有起吊台(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子(12)和矩形槽(11)通过轴承连接固定,滚子(12)之间留有缝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底盘的起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圆柱(21)上侧通孔的直径小于空心圆柱(22)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培忠詹桉司辰伟李松苏亮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