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300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座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收缩或者延伸底座,以达到增加车内活动空间或者增加座椅宽度的功能。所述凹槽Ⅱ设置在底座中间靠上的位置,凹槽Ⅱ的一端贯穿底座,并且凹槽Ⅱ与凹槽Ⅰ连通;所述凹槽Ⅲ设置在底座中间靠下的位置,凹槽Ⅲ的一端贯穿底座,并且凹槽Ⅱ与凹槽Ⅲ连通;所述伸缩杆底端通过铰链Ⅱ活动连接在凹槽Ⅲ底端,伸缩杆顶端通过铰链Ⅰ活动连接在滑块左端,并且伸缩杆与凹槽Ⅲ间隙配合;所述滑块右端设有L形滑块,并且滑块与L形滑块是一个整体,滑块与凹槽Ⅰ间隙配合;所述L形滑块与凹槽Ⅰ、凹槽Ⅱ间隙配合;所述坐垫的左端设置在滑块顶端左侧,坐垫的右端设置在底座顶端右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私家车。根据每个车的价位不同,车内的舒适度和车内的活动空间也不同,有的车内活动空间较小,让个子较高的使用者感觉不舒服,所以设计了这种汽车座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有益效益是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收缩或者延伸底座,以达到增加车内活动空间或者增加座椅宽度的功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座椅,包括靠背、底座、凹槽Ⅰ、凹槽Ⅱ、L形滑块、凹槽Ⅲ、坐垫、滑块、铰链Ⅰ、伸缩杆、铰链Ⅱ,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收缩或者延伸底座,以达到增加车内活动空间或者增加座椅宽度的功能。所述靠背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右端;所述凹槽Ⅰ设置在底座中间,并且凹槽Ⅰ的一端贯穿底座;所述凹槽Ⅱ设置在底座中间靠上的位置,凹槽Ⅱ的一端贯穿底座,并且凹槽Ⅱ与凹槽Ⅰ连通;所述凹槽Ⅲ设置在底座中间靠下的位置,凹槽Ⅲ的一端贯穿底座,并且凹槽Ⅱ与凹槽Ⅲ连通;所述伸缩杆底端通过铰链Ⅱ活动连接在凹槽Ⅲ底端,伸缩杆顶端通过铰链Ⅰ活动连接在滑块左端,并且伸缩杆与凹槽Ⅲ间隙配合;所述滑块右端设有L形滑块,并且滑块与L形滑块是一个整体,滑块与凹槽Ⅰ间隙配合;所述L形滑块与凹槽Ⅰ、凹槽Ⅱ间隙配合;所述坐垫的左端设置在滑块顶端左侧,坐垫的右端设置在底座顶端右侧。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汽车座椅所述伸缩杆由滑杆、套管、弹簧构成;所述滑杆与套管间隙配合;所述弹簧顶端设置在滑杆底端,弹簧底端设置在套管内腔底端;滑杆上端固定连有铰链Ⅰ,套管底端固定连有铰链Ⅱ。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汽车座椅所述坐垫为减震垫。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滑块在收起状态时,即伸缩杆位于凹槽Ⅲ内,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汽车座椅所述滑块在收起状态时,多余的坐垫位于凹槽Ⅱ内。本技术一种汽车座椅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座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收缩或者延伸底座,以达到增加车内活动空间或者增加座椅宽度的功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座椅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座椅的伸缩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座椅的底座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座椅的底座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靠背1;底座2;凹槽Ⅰ3;凹槽Ⅱ4;L形滑块5;凹槽Ⅲ6;坐垫7;滑块8;铰链Ⅰ9;伸缩杆10;滑杆10-1;套管10-2;弹簧10-3;铰链Ⅱ11。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2、3、4、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座椅,包括靠背1、底座2、凹槽Ⅰ3、凹槽Ⅱ4、L形滑块5、凹槽Ⅲ6、坐垫7、滑块8、铰链Ⅰ9、伸缩杆10、铰链Ⅱ11,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收缩或者延伸底座,以达到增加车内活动空间或者增加座椅宽度的功能。所述靠背1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底座2右端;所述凹槽Ⅰ3设置在底座2中间,并且凹槽Ⅰ3的一端贯穿底座2;所述凹槽Ⅱ4设置在底座2中间靠上的位置,凹槽Ⅱ4的一端贯穿底座2,并且凹槽Ⅱ4与凹槽Ⅰ3连通;所述凹槽Ⅲ6设置在底座2中间靠下的位置,凹槽Ⅲ6的一端贯穿底座2,并且凹槽Ⅱ4与凹槽Ⅲ6连通;所述伸缩杆10底端通过铰链Ⅱ11活动连接在凹槽Ⅲ6底端,伸缩杆10顶端通过铰链Ⅰ9活动连接在滑块8左端,并且伸缩杆10与凹槽Ⅲ6间隙配合;所述滑块8右端设有L形滑块5,并且滑块8与L形滑块5是一个整体,滑块8与凹槽Ⅰ3间隙配合;所述L形滑块5与凹槽Ⅰ3、凹槽Ⅱ4间隙配合;所述坐垫7的左端设置在滑块8顶端左侧,坐垫7的右端设置在底座2顶端右侧。当需要增加汽车座椅宽度时,向外拉动滑块8,滑块8带动L形滑块5向左滑动,凹槽Ⅰ3为Z形,L形滑块5滑动至最左端的同时滑块8通过铰链Ⅰ9带动伸缩杆10拉伸,然后将滑块8连同L形滑块5推动至凹槽Ⅱ4内,此时弹簧10-3恢复至原长状态,使用者乘坐座椅时,靠近膝关节的位置放置在滑块8上,滑块8斜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并且压缩弹簧10-3,使用者离开座椅后,弹簧10-3恢复至原长状态,带动滑块8回至原位。当需要增加汽车内活动空间时,将滑块8动回凹槽Ⅰ3内即可。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2、3、4、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伸缩杆10由滑杆10-1、套管10-2、弹簧10-3构成;所述滑杆10-1与套管10-2间隙配合;所述弹簧10-3顶端设置在滑杆10-1底端,弹簧10-3底端设置在套管10-2内腔底端;滑杆10-1上端固定连有铰链Ⅰ9,套管10-2底端固定连有铰链Ⅱ11。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2、3、4、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坐垫7为减震垫。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1、2、3、4、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滑块8在收起状态时,即伸缩杆10位于凹槽Ⅲ6内,弹簧10-3处于压缩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五:下面结合图1、2、3、4、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一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滑块8在收起状态时,多余的坐垫7位于凹槽Ⅱ4内。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增加汽车座椅宽度时,向外拉动滑块8,滑块8带动L形滑块5向左滑动,凹槽Ⅰ3为Z形,L形滑块5滑动至最左端的同时滑块8通过铰链Ⅰ9带动伸缩杆10拉伸,然后将滑块8连同L形滑块5推动至凹槽Ⅱ4内,此时弹簧10-3恢复至原长状态,使用者乘坐座椅时,靠近膝关节的位置放置在滑块8上,滑块8斜向下倾斜一定角度,并且压缩弹簧10-3,使用者离开座椅后,弹簧10-3恢复至原长状态,带动滑块8回至原位。当需要增加汽车内活动空间时,将滑块8动回凹槽Ⅰ3内即可。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汽车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靠背(1)、底座(2)、凹槽Ⅰ(3)、凹槽Ⅱ(4)、L形滑块(5)、凹槽Ⅲ(6)、坐垫(7)、滑块(8)、铰链Ⅰ(9)、伸缩杆(10)、铰链Ⅱ(11),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1)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2)右端;所述凹槽Ⅰ(3)设置在底座(2)中间,并且凹槽Ⅰ(3)的一端贯穿底座(2);所述凹槽Ⅱ(4)设置在底座(2)中间靠上的位置,凹槽Ⅱ(4)的一端贯穿底座(2),并且凹槽Ⅱ(4)与凹槽Ⅰ(3)连通;所述凹槽Ⅲ(6)设置在底座(2)中间靠下的位置,凹槽Ⅲ(6)的一端贯穿底座(2),并且凹槽Ⅱ(4)与凹槽Ⅲ(6)连通;所述伸缩杆(10)底端通过铰链Ⅱ(11)活动连接在凹槽Ⅲ(6)底端,伸缩杆(10)顶端通过铰链Ⅰ(9)活动连接在滑块(8)左端,并且伸缩杆(10)与凹槽Ⅲ(6)间隙配合;所述滑块(8)右端设有L形滑块(5),并且滑块(8)与L形滑块(5)是一个整体,滑块(8)与凹槽Ⅰ(3)间隙配合;所述L形滑块(5)与凹槽Ⅰ(3)、凹槽Ⅱ(4)间隙配合;所述坐垫(7)的左端设置在滑块(8)顶端左侧,坐垫(7)的右端设置在底座(2)顶端右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包括靠背(1)、底座(2)、凹槽Ⅰ(3)、凹槽Ⅱ(4)、L形滑块(5)、凹槽Ⅲ(6)、坐垫(7)、滑块(8)、铰链Ⅰ(9)、伸缩杆(10)、铰链Ⅱ(11),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1)底端固定连接在底座(2)右端;所述凹槽Ⅰ(3)设置在底座(2)中间,并且凹槽Ⅰ(3)的一端贯穿底座(2);所述凹槽Ⅱ(4)设置在底座(2)中间靠上的位置,凹槽Ⅱ(4)的一端贯穿底座(2),并且凹槽Ⅱ(4)与凹槽Ⅰ(3)连通;所述凹槽Ⅲ(6)设置在底座(2)中间靠下的位置,凹槽Ⅲ(6)的一端贯穿底座(2),并且凹槽Ⅱ(4)与凹槽Ⅲ(6)连通;所述伸缩杆(10)底端通过铰链Ⅱ(11)活动连接在凹槽Ⅲ(6)底端,伸缩杆(10)顶端通过铰链Ⅰ(9)活动连接在滑块(8)左端,并且伸缩杆(10)与凹槽Ⅲ(6)间隙配合;所述滑块(8)右端设有L形滑块(5),并且滑块(8)与L形滑块(5)是一个整体,滑块(8)与凹槽Ⅰ(3)间隙配合;所述L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宇宋文超龚涛于添王钊
申请(专利权)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