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分离式座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023007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3 1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分离式座椅结构,包括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垫,座椅靠背包括固定支撑骨架、靠背包覆,固定支撑骨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骨架及竖直设置的支撑骨架,固定骨架包括方形的固定板及用于与支撑骨架底部连接的连接板,固定板中部设有凹槽,靠背包覆包覆于支撑骨架外表面;座椅坐垫包括座椅骨架和座椅包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EPP材料与PU材料的坐垫包覆及靠背包覆将车座的重量减轻,并增加了座位的柔软度,大大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座椅坐垫与座椅靠背分离,通过凸台配合凹槽进行水平限位并通过卡在支撑骨架下侧来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来固定实现了座椅坐垫与座椅靠背的分离,提高安装与拆卸的方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分离式座椅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了一种新型的分离式座椅结构。
技术介绍
节能减排是目前全球汽车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进一步优化传统发动机和整车匹配性、加快发展替代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大力开展汽车轻量化工程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措施。每一个零件的减重、每一公斤的减重对于整车的轻量化和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来说都非常可观。据统计,普通乘用车的整车质量每减轻10%(约100~200kg),可节油6%~8%,排放降低4%左右;重型货车质量每减轻1000kg,燃油消耗可降低6%~7%。总之,轻量化对汽车节能减排来说,效果非常显著,汽车座椅轻量化可大幅度降低汽车的能耗,对节能减排有着重要意义,汽车的铝合金框架对车座的重量减轻有较大的作用,但是框架外的包覆大多没有改进,无形中增加了车座的重量,除此之外,现在的车座大多都是靠背和座椅一体式的,安装拆卸麻烦,拆卸的时候需要全部拆除,无法及时的扩大车内的空间,当有物品掉落到车座下时也很难从车座下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车座过重,一体式车座的靠背和座椅安装拆卸繁琐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分离式座椅结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新型的分离式座椅结构,包括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垫,座椅靠背包括固定支撑骨架、靠背包覆,固定支撑骨架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骨架及竖直设置的支撑骨架,固定骨架包括方形的固定板及用于与支撑骨架底部连接的连接板,固定板中部设有凹槽,靠背包覆包覆于支撑骨架外表面;座椅坐垫包括座椅骨架和座椅包覆,座椅包覆设置在座椅骨架顶部,座椅包覆中部的后侧设有外凸的圆弧面,靠背包覆上设有内凹的圆弧面,座椅包覆与靠背包覆上的圆弧面配合卡位,座椅骨架的底部设有与凹槽配合的凸台。使用时,乘客的重力压在座椅坐垫上,致使凸台与凹槽卡紧,避免座椅坐垫滑动;需要拆除的时,将座椅坐垫后侧抬起,坐垫包覆上的圆弧面从靠背包覆上的圆弧面滑出,座椅坐垫拆卸完成,当需要空间的时候,可以将座椅坐垫取下来,可以有更大的空间供使用;当有东西掉在乘员舱的时候,常规汽车在找寻的时候比较麻烦,这个时候可以将坐垫部分拆除掉,很容易就找到;座椅靠背上的通孔可以减轻座椅靠背的重量并节省材料。作为优选,支撑骨架包括中部的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及左右两侧设有折边板,三块折边板均向座椅靠背背靠的一侧弯折,支撑板上还设有两个通孔,通孔位于左右两侧的折边板之间并左右对称。顶部的折边板用于靠头,左右两侧的折边板用于对乘客进行限位,避免汽车转弯时乘客左右摇摆。作为优选,支撑骨架下侧与座椅坐垫接触部分的座椅包覆厚度小于上侧的厚度。座椅坐垫卡在支撑骨架下侧,并配合凹槽与凸台的限位将座位坐垫固定。作为优选,座椅靠背通过固定板固定于汽车上。通过固定板固定,座椅坐垫与固定板配合固定可以快速的安装与拆卸。作为优选,座椅包覆中部平整,两侧向上凸起并为圆弧状。在汽车转弯的时候对乘客进行一定的限位,防止左右侧滑。作为优选,座椅骨架为EPP材料。EPP材料不仅能减轻座椅的重量,还可以有效的提升座椅的舒适性,EPP骨架在急刹或者急加速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防止下潜。作为优选,坐垫包覆为EPP材料或PU材料。坐垫部分的EPP发泡和PU发泡,可以根据不一样的乘客要求,进行发泡密度的调整,这样可以有多样的选择,可以增加舒适度的选择性。作为优选,靠背包覆为PU材料。PU材料可以有效的减轻座椅靠背的重量。本技术采用了以上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使用EPP材料与PU材料的坐垫包覆及靠背包覆将车座的重量减轻,并增加了座位的柔软度,大大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座椅坐垫与座椅靠背分离,通过凸台配合凹槽进行水平限位并通过卡在支撑骨架下侧来进行竖直方向的限位来固定实现了座椅坐垫与座椅靠背的分离,提高安装与拆卸的方便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座椅靠背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座椅靠背、11—固定支撑骨架、12—靠背包覆、13—固定骨架、131—固定板、132—凹槽、133—连接板、14—支撑骨架、141—圆弧面、15—通孔、16—折边板、2—座椅坐垫、21—座椅骨架、22—座椅包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新型的分离式座椅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座椅靠背1和座椅坐垫2,座椅靠背1包括固定支撑骨架1411、靠背包覆12,固定支撑骨架1411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骨架13及竖直设置的支撑骨架14,固定骨架13包括方形的固定板131及用于与支撑骨架14底部连接的连接板133,固定板131中部设有凹槽132,靠背包覆12包覆于支撑骨架14外表面;座椅坐垫2包括座椅骨架21和座椅包覆22,座椅包覆22设置在座椅骨架21顶部,座椅包覆22中部的后侧设有外凸的圆弧面141,靠背包覆12上设有内凹的圆弧面141,座椅包覆22与靠背包覆12上的圆弧面141配合卡位,座椅骨架21的底部设有与凹槽132配合的凸台。支撑骨架14包括中部的支撑板,支撑板的顶部及左右两侧设有折边板16,三块折边板16均向座椅靠背1背靠的一侧弯折,支撑板上还设有两个通孔15,通孔15位于左右两侧的折边板16之间并左右对称。支撑骨架14下侧与座椅坐垫2接触部分的座椅包覆22厚度小于上侧的厚度。座椅靠背1通过固定板131固定于汽车上。座椅包覆22中部平整,两侧向上凸起并为圆弧状。座椅骨架21为EPP材料。坐垫包覆为EPP材料或PU材料。靠背包覆12为PU材料。总之,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的分离式座椅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的分离式座椅结构,包括座椅靠背(1)和座椅坐垫(2),其特征在于:座椅靠背(1)包括固定支撑骨架(14)(11)、靠背包覆(12),固定支撑骨架(14)(11)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骨架(13)及竖直设置的支撑骨架(14),固定骨架(13)包括方形的固定板(131)及用于与支撑骨架(14)底部连接的连接板(133),固定板(131)中部设有凹槽(132),靠背包覆(12)包覆于支撑骨架(14)外表面;座椅坐垫(2)包括座椅骨架(21)和座椅包覆(22),座椅包覆(22)设置在座椅骨架(21)顶部,座椅包覆(22)中部的后侧设有外凸的圆弧面(141),靠背包覆(12)上设有内凹的圆弧面(141),座椅包覆(22)与靠背包覆(12)上的圆弧面(141)配合卡位,座椅骨架(21)的底部设有与凹槽(132)配合的凸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分离式座椅结构,包括座椅靠背(1)和座椅坐垫(2),其特征在于:座椅靠背(1)包括固定支撑骨架(14)(11)、靠背包覆(12),固定支撑骨架(14)(11)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骨架(13)及竖直设置的支撑骨架(14),固定骨架(13)包括方形的固定板(131)及用于与支撑骨架(14)底部连接的连接板(133),固定板(131)中部设有凹槽(132),靠背包覆(12)包覆于支撑骨架(14)外表面;座椅坐垫(2)包括座椅骨架(21)和座椅包覆(22),座椅包覆(22)设置在座椅骨架(21)顶部,座椅包覆(22)中部的后侧设有外凸的圆弧面(141),靠背包覆(12)上设有内凹的圆弧面(141),座椅包覆(22)与靠背包覆(12)上的圆弧面(141)配合卡位,座椅骨架(21)的底部设有与凹槽(132)配合的凸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分离式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骨架(14)包括中部的支撑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亚君潘之杰石虎望雄波武新世王之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云乐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