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以选择性和可逆性识别氟离子的以DPP为荧光核的荧光分子探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94560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裸眼观察的可逆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检测氟离子的比色型的荧光小分子探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探针分子合成简单,检测氟离子选择性高,灵敏度好,在HSO4

A fluorescent molecular probe with DPP as a fluorescent nucleus that can identify fluorine ions selectively and reversibility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uorescent small molecular probe for detecting fluorine ions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high selectivity, which can be observed by naked eyes.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that the synthesis of the probe molecule is simple, the fluorine ion selectivity is high, and the sensitivity is good, in the HSO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选择性和可逆性识别氟离子的以DPP为荧光核的荧光分子探针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检测氟离子的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技术介绍
氟离子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阴离子,氟离子在家居用品、半导体、汽车中都有较广泛的应用。此外氟离子还与神经毒气以及农药和杀虫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最重要的是,饮用水中以及人造血液中都有氟离子的身影,它还可用于在核武器制造过程中萃取铀。随着对氟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氟污染也随之产生且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因此对于氟的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已经报道的氟离子的检测探针大多是以脲基、硫脲、氨基聚合物、苯酚阳离子硼烷、大环吡咯、氟硼二吡咯等为荧光核的,DPP类的检测氟离子的荧光探针较为少见。DPP类的染料是在1980年首次被发现的,它的成本低并且荧光量子产率较高,颜色比较鲜艳,发射波长接近近红外区。近年来,许多科学家合成了以DPP为荧光核的荧光分子探针用于检测锌离子、氰根离子、DNA、二氧化碳以及用作pH探针,但是对于氟离子的检测较少。本专利技术专利所合成的探针步骤简单,没有复杂的后处理过程,利用酰胺上的-NH-上的供体与氟离子结合,并且利用硝基苯的吸电子能力以及酰胺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以选择性和可逆性识别氟离子的以DPP为荧光核的荧光分子探针

【技术保护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类的比色型可逆的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拥有如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类的比色型可逆的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方法及应用,其特征在于拥有如下结构:在DMSO溶液中配制荧光探针分子溶液,检测其对氟离子的响应能力以及不同阴离子的干扰能力;所述的DPP类的比色型的可逆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方法为:(1).将3,6-双(4-(1,3-二氧戊环-2-基)苯基)-2,5-二氢吡咯并[3,4-c]吡咯-1,4-二酮溶于极性溶剂中,加入氯代烷搅拌得产品3,6-双(4-(1,3-二氧戊环-2-基)苯基)-2,5-双(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2,5-二氢吡咯并[3,4-c]吡咯-1,4-二酮;(2).将以上产品和溶剂混合,搅拌得4,4'-(2,5-双(2-(2-(2-甲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基)-3,6-二氧代-2,3,5,6-四氢吡咯并[3,4-c]吡咯-1,4-二基)二苯甲醛;(3).将3-硝基苯酰肼与上述产品回流,浓缩,得探针N'N'''-((1E,1'E)-((2,5-双(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玉张燕杨小凤孙国新汉吉勋张昊梁帅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