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的顶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8855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10 15: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的顶出结构,包括下固定板、下顶针板、上顶针板、活动板、公模板、母模板、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止挡机构;所述下固定板、下顶针板、上顶针板、活动板、公模板和母模板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顶针的下端穿过上顶针板后设于下顶针板的上端,所述第二顶针的下端依次穿过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后设于下固定板的上端,所述公模板的上端设有成品腔和位于成品腔一侧的浇道,所述第一顶针的上端连通成品腔,所述第二顶针的上端连通浇道,所述止挡机构设于第二顶针的下端与上顶针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和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优点。

The ejection structure of a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oof structure of a mold, including the fixed plate and the lower thimble plate, the upper thimble plate, a movable plate, the parent template, template, the first second thimble, thimble and stop mechanism; the lower fixed plate and the lower thimble plate, the upper thimble plate, a movable plate, a male die the mother board and the template followed by the bottom end of the first set, the thimble passes through the upper thimbl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lower thimble plate after the end of the second thimble passes through the upper fixing plate of the upper thimble plate and the lower thimbl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cavity and the male mould has finished runner in the product side of the cavity,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pin connected product cavity, the upper end of the thimble second connected sprue, the blocking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thimble and the lower ends of the upper thimbl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two ejecting fun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的顶出结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模具的顶出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情况下,从模具中取出成品,无论是采用单一或者是多元件的顶出机构,其顶出动作都是一次完成。但是,由于成品的形状特殊,或者是量产时的要求,如果在一次顶出后,成品仍然在模穴中,或者是无法自动脱落时,就需要再增加一次顶出动作。这样的顶出动作设计,称为二次顶出。二次顶出,能够让顶出流程顺畅化,对于某些顶出行程需求较大的产品,利用二次顶出可以减少顶针在顶出时施加的力量,避免顶出时造成产品上的缺陷。为此,非常有必要设计一种可以结合此功能的模具的顶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模具的顶出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模具的顶出结构,包括下固定板、下顶针板、上顶针板、活动板、公模板、母模板、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止挡机构;所述下固定板、下顶针板、上顶针板、活动板、公模板和母模板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顶针的下端穿过上顶针板后设于下顶针板的上端,所述第二顶针的下端依次穿过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后设于下固定板的上端,所述公模板的上端设有成品腔和位于成品腔一侧的浇道,所述第一顶针的上端连通成品腔,所述第二顶针的上端连通浇道,所述止挡机构设于第二顶针的下端与上顶针板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活动板和公模板上设有用于穿设第一顶针的第一顶针套,所述活动板和公模板上还设有用于穿设第二顶针的第二顶针套。进一步地,所述止挡机构包括设于第二顶针下部的止挡块,以及设于上顶针板内的T形腔,所述止挡块与T形腔相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在顶出时,第一顶针先动作将产品顶起,直到下固定板顶到第二顶针下方时,第二顶针开始动作将浇道处的浇注残留物顶起,避免在浇口位置拉伤成品,同时第一顶针也同时将产品顶出,该顶出结构整体具有结构简单和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所述模具的顶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图1中A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下固定板,2、下顶针板,3、上顶针板,4、活动板,5、公模板,6、母模板,7、浇道,8、成品腔,9、第一顶针,10、第一顶针套,11、第二顶针,12、止挡块,13、第二顶针套,14、T形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模具的顶出结构,包括下固定板1、下顶针板2、上顶针板3、活动板4、公模板5、母模板6、第一顶针9、第二顶针11和止挡机构。所述下固定板1、下顶针板2、上顶针板3、活动板4、公模板5和母模板6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顶针9的下端穿过上顶针板3后设于下顶针板2的上端,所述第二顶针11的下端依次穿过上顶针板3、下顶针板2后设于下固定板1的上端,所述公模板5的上端设有成品腔8和位于成品腔8一侧的浇道7,所述第一顶针9的上端连通成品腔8,所述第二顶针11的上端连通浇道7,所述止挡机构设于第二顶针11的下端与上顶针板3之间。为第一顶针9、第二顶针11在工作时发生弯曲,所述活动板4和公模板5上设有用于穿设第一顶针9的第一顶针套10,所述活动板4和公模板5上还设有用于穿设第二顶针11的第二顶针套13。具体的,所述止挡机构包括设于第二顶针11下部的止挡块12,以及设于上顶针板3内的T形腔14,所述止挡块12与T形腔14相配合,即止挡块12与T形腔14可防止第二顶针11完全顶出。本技术在顶出时,第一顶针先动作将产品顶起,直到下固定板顶到第二顶针下方时,第二顶针开始动作将浇道处的浇注残留物顶起,避免在浇口位置拉伤成品,同时第一顶针也同时将产品顶出,该顶出结构整体具有结构简单和具有二次顶出功能的优点。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具的顶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的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固定板、下顶针板、上顶针板、活动板、公模板、母模板、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止挡机构;所述下固定板、下顶针板、上顶针板、活动板、公模板和母模板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顶针的下端穿过上顶针板后设于下顶针板的上端,所述第二顶针的下端依次穿过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后设于下固定板的上端,所述公模板的上端设有成品腔和位于成品腔一侧的浇道,所述第一顶针的上端连通成品腔,所述第二顶针的上端连通浇道,所述止挡机构设于第二顶针的下端与上顶针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的顶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固定板、下顶针板、上顶针板、活动板、公模板、母模板、第一顶针、第二顶针和止挡机构;所述下固定板、下顶针板、上顶针板、活动板、公模板和母模板由下至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顶针的下端穿过上顶针板后设于下顶针板的上端,所述第二顶针的下端依次穿过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后设于下固定板的上端,所述公模板的上端设有成品腔和位于成品腔一侧的浇道,所述第一顶针的上端连通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先德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县奥得力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