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轴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9702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1-07 06: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轴瓦,包括瓦体,所述瓦体包括钢背层,在所述钢背层的内侧面形成合金层,所述合金层上形成多道嵌槽,在所述嵌槽内填充石墨形成石墨条,所述石墨条外凸0.1~0.3mm,在所述合金层的外部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端面与所述石墨条的端面平行;在所述耐磨层上形成油槽,所述油槽位于所述石墨条的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和耐磨性能,同时提高整体润滑效果好且润滑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轴瓦
本技术涉及一种轴瓦,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与发电机配套的复合型轴瓦。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现代发动机向着高速度、高功率、低噪声、低油耗的方向发展,对传统的滑动轴承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轴瓦作为滑动轴承的主要部分直接接触轴颈并与其摩擦,要求其具有好的摩擦磨损性能和力学性能,是最容易破坏的部分。因此,轴瓦双金属材料的选取和轴瓦双金属材料与钢背的结合对提高轴瓦的性能非常重要。另外一个因素就是润滑性能,润滑效果不好或者需要频繁添加润滑油,直接影响轴瓦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所以本申请人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良,设计一款轴瓦,以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复合型轴瓦,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和耐磨性能,同时提高整体润滑效果好且润滑时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轴瓦,包括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瓦体包括钢背层,在所述钢背层的内侧面形成合金层,所述合金层上形成多道嵌槽,在所述嵌槽内填充石墨形成石墨条,所述石墨条外凸0.1~0.3mm,在所述合金层的外部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端面与所述石墨条的端面平行;在所述耐磨层上形成油槽,所述油槽位于所述石墨条的两侧。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油槽的宽度在1~3mm。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油槽的横截面为梯形或椭圆形。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合金层为采用CuSn8Ni或CuSn10Bi4材料的连续铸造卷带。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耐磨层为铜镍合金,厚度为0.1~0.2mm。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耐磨层为铝锡合金,厚度为0.1~0.2mm。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钢背层的后侧设有多个注油孔,所述注油孔分别与所述油槽、所述嵌槽相通。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所述石墨条上设有多个小孔。对本技术做进一步优选,还包括镀锡层,所述镀锡层位于所述耐磨层的外端面上,所述镀锡层的厚度与所述耐磨层的厚度之和为0.1~0.3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所述瓦体包括钢背层,在所述钢背层的内侧面形成合金层,所述合金层上形成多道嵌槽,在所述嵌槽内填充石墨形成石墨条,所述石墨条外凸0.1~0.3mm,在所述合金层的外部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端面与所述石墨条的端面平行;在所述耐磨层上形成油槽,所述油槽位于所述石墨条的两侧;本技术通过油槽连同石墨条提高整体的润滑效果,石墨条本身具有润滑效果,再通过油槽内的润滑油形成的油膜,可以进一步提高润滑效果,并且该油槽能够防止润滑油的流失,延长润滑时间。另外,本技术设置的合金层和耐磨层可以提高硬度,同时可以提高耐磨性能。还有就是不使用含铅成分,利于环保。由上可知,本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高整体润滑效果且延长润滑时间。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瓦体1,所述瓦体1包括钢背层2,在所述钢背层2的内侧面形成合金层3,所述合金层3上形成多道嵌槽4,在所述嵌槽4内填充石墨形成石墨条5,所述石墨条5外凸0.1~0.3mm,在所述合金层3的外部设有耐磨层6,所述耐磨层6的端面与所述石墨条5的端面平行;在所述耐磨层6上形成油槽7,所述油槽7位于所述石墨条5的两侧,形成一个整块的润滑面,并且向上下两侧延伸以扩大润滑面积,进而提高润滑效果。本技术中所述油槽7的宽度在1~3mm,所述油槽7的横截面为梯形或椭圆形,该油槽7可以提高内部润滑油的存量,同时可以缓慢将润滑油渗出,延长整体的润滑效果和润滑时间。本技术中的石墨条5不仅可以增加润滑效果,而且通过油槽在两侧的设置,可以显著提高整体的润滑效果,降低干磨出现。本技术中所述合金层3为采用CuSn8Ni或CuSn10Bi4材料的连续铸造卷带。本技术当采用CuSn8Ni材料的连续铸造卷带时,成分含量为Sn:2.5~7.5%,Ni:0.3~1.6%,Cu:余量;当采用CuSn10Bi4材料的连续铸造卷带时,其成分含量为Sn:3~5%,Bi:0.5~2%,Cu:余量。本技术中所述钢背层2的后侧设有多个注油孔8,所述注油孔8分别与所述油槽7、所述嵌槽4相通,所述石墨条5上设有多个小孔,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注油,同时也可以将油槽内的碎屑排除,特别是碎屑多的时候,保护轴瓦的正常使用。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技术中所述耐磨层6为铜镍合金,厚度为0.1~0.2mm优选为0.15mm或者0.2mm,铜镍合金的合金硬度90~140HB,成分含量镍为3~8%,其余为铜元素。实施例3:与实施例1、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技术中所述耐磨层6为铝锡合金,锡的含量为5~15%,其余为铝,其厚度为0.1~0.2mm,优选为0.15mm或者0.2mm。实施例4: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2、实施例3不同的是:本技术还包括镀锡层9,所述镀锡层9位于所述耐磨层6的外端面上,所述镀锡层9的厚度与所述耐磨层6的厚度之和为0.1~0.3mm。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复合型轴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型轴瓦,包括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瓦体包括钢背层,在所述钢背层的内侧面形成合金层,所述合金层上形成多道嵌槽,在所述嵌槽内填充石墨形成石墨条,所述石墨条外凸0.1~0.3mm,在所述合金层的外部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端面与所述石墨条的端面平行;在所述耐磨层上形成油槽,所述油槽位于所述石墨条的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轴瓦,包括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瓦体包括钢背层,在所述钢背层的内侧面形成合金层,所述合金层上形成多道嵌槽,在所述嵌槽内填充石墨形成石墨条,所述石墨条外凸0.1~0.3mm,在所述合金层的外部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端面与所述石墨条的端面平行;在所述耐磨层上形成油槽,所述油槽位于所述石墨条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的宽度在1~3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的横截面为梯形或椭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轴瓦,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层为采用CuSn8Ni或CuSn10Bi4材料的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诸暨市鸿强轴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